淅川县电业局:艰苦奋斗奋勇争先谋新篇

2016-10-14 08:38 来源:映象网

  映象网南阳讯(记者 周永生 通讯员  张伟)淅川县电业局成立于1973年,企业从小到大,成长为现在的国家大型企业。长期以来,淅川电业人艰苦奋斗,勤俭创业,形成了“艰苦奋斗、奋勇争先”的淅电精神和淅电文化风貌;在发展的历程中,又积淀了“诚信、责任、创新、奉献”的新内涵,形成了“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企业文化精髓。

  从1946年淅川县兴隆纺纱厂的第一缕灯光,到1953年县铁工厂的汽油发电机;从1970年淅川电厂的成立,到丹淅输变电工程;从丹淅二回路到三源互补电网构架的形成,淅川电力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路程。在1972年的丹淅输变电工程建设中,民工们风餐露宿,不畏艰辛。十几个公社的几千名民工,同时战斗在均县到上集的百里战线上。在电杆运输中,出动了8个公社1000多人,800多辆架子车,浩浩荡荡行驶在南阳------淅川150公里运输线上,历时一个多月,运杆717根。至1973年春天,一条长达84公里,地跨湖北、河南两省,纵横均县、光华、邓县、内乡、淅川5县的110千伏线路,在交通不便、缺乏经验、缺技术、施工器具不足的情况下,经过全县人民齐心协力、艰苦奋斗,投工11万多个,终于在1973年4月5日全线竣工。10月23日中午,丹江口电厂开始向丹淅电网送电。

  丹淅输变电工程的建成与通电,极大地推动了淅川工业的发展,缓和了生活用电的需求,增强了淅川人民改变山区面貌,发展库区生产的信心。1974年到1985年,淅川电力工业发展迅速,用电量12年间增长了48倍,上交的税利相当于国家投资的3倍。

  随后淅川县开展了如火如荼的35千伏电网、10千伏配电网络的建设。从1984年底开始,分期、有步骤的进行一乡一座35千伏变电站建设。时至今日,淅川县境内已建成35千伏以上变电站28座,其中220千伏变电站4座,110千伏变电站12座,35千伏变电站12座;35千伏以上输电线路59条,739公里。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国网公司双文明单位”、“国网公司一流县供电企业”、“河南省文明单位”等荣誉。淅川电力工业从无到有,经历了一个缓慢到迅猛发展的过程,有力地推动了淅川县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电气化进程。

  近一个时期,由于不恰当的行政干预,导致县域大型冶炼企业对淅川电力巨额欠费,致使淅川县局现在举步维艰。在这个企业困难、转型的关键时期,广大职工必须众志成城,团结一心,共克时艰,采取一切办法,增加经济效益。

  淅川电力要实现“新突破”,必须强化以艰苦奋斗精神为核心的思想建设,对企业具有基础性、根本性意义,也是对所有员工的一项基本要求。

  弘扬艰苦奋斗精神,是战胜困难的法宝。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艰苦奋斗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优良作风,是一种民族精神。古人云:“成由勤俭,败由奢”,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民族,任何一个企业,如果不提倡艰苦奋斗,不思进取,只图享乐,这样的企业,就会逐渐衰落。

  艰苦奋斗一直是淅电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四十余年淅电的发展历程就是一部艰苦奋斗的交响乐。度过当前的危机,闯过当前的难关,必须大力弘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神。“钱要花在刀刃上”、“勤俭兴企”,以最少的消耗和代价,成就淅电复兴,需要淅电职工的共同努力。放眼未来,前行的征程充满挫折与险阻,只有坚持不懈地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淅电才能实现扭转困局、科学发展。

  淅川电力人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老传统,就像一个家的家风,是一个家族的精气神,是凝聚每一个家族成员向心力的无穷力量。老传统就像是压舱石,有了它我们才能安然前行,不至于被“狂风巨浪”打翻。现在,淅川电业局遇到困难,更需要以企为家、无私奉献、攻坚克难、同甘共苦的老传统。

  同时,淅川县电业局只有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优良传统,并运用于企业管理的各个过程中,才能克服被动局面,走出困境,重振旗鼓,重现辉煌!

映象网·在河南·看世界·用微信扫一扫关注“映象网南阳频道”公众号

映象网·在河南·看世界·用微信扫一扫关注“映象网南阳频道”公众号

责编:陈丰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