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网南阳讯(记者 周永生 通讯员 方旭)编者按:西峡县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以“传树争做”为载体,优化党风、政风,营造文明和谐、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营造和谐、崇德尚善、宜居乐业的幸福南阳。二郎坪镇“传树争做”只是冰山之一角,聚焦文明创建、弘扬时代之新风,正在引领西峡的向善、向上之正能量。
似浩荡的春风,似隆隆的惊雷,在豫西南这个边陲小镇,一个个“家风之星”、“美德之星”、“奉献之星”、“创业之星”,犹如美丽的明珠,镶嵌在八百里伏牛山之巅。
漫步在西峡县二郎坪镇,一股股蓬勃生长、向上向善的文明新风扑面而来,一个个“最美西峡人”为这个小镇注下了最美的精神标签……
二郎坪镇通过“传(家风家训)、树(公德美德)、争(先锋先进)、做(好人好事)”这个载体,从凡人善举入手,从激活家庭细胞入手,让身边人学身边人,从优秀家风家训等传统文化精髓中汲取精神营养,让正风正气弘扬开来,以“传树争做”淳化民风,优化党风、政风,营造文明和谐、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西峡美景在山水,比美景更美的,是人、美好的西峡人”
——游客如是说
公元前516年,道家始祖老子受周王朝王子朝之乱影响,南下伏牛山,在老君洞内隐居养生长达百年之久。2000多年后,老君洞、五道幢、银树沟等山川秀美的景点,成为二郎坪亮丽的风景线,吸引众多国内游客纳凉避暑。
然而比这些风景更美的,是西峡人淳朴、金子般的内心。
这样的赞誉,缘起一封特殊的感谢信:
“在大山深处的西峡,有这样纯朴的民风,还有这样拾金不昧、不为物欲所动的人,实属难能可贵。西峡人,真好!”近日,西峡县委书记孙起鹏收到了一位来自陕西省游客的感谢信,讲述了今年五一期间全家人在西峡旅游时的亲身经历和体验。
感谢信的作者叫杨冲锋,是咸阳市渭城区的一名公务员。4月30日,杨冲锋一家老小13人自驾游来到西峡县龙潭沟景区游玩,从景区出来已是傍晚时分,景区附近的农家宾馆已住满,他们只好沿着国道向北走,走到距景区两公里的二郎坪镇中坪村南洼组海竹园农庄,这里山清水秀、翠竹摇曳。
一家人安顿下来之后,杨冲锋的哥哥在鱼塘里钓了好多鱼,他们想让老板给加工成熟食却不好意思开口,老板娘看出了他们的意图,二话没说免费为他们制作了油炸小鱼。“回来的路上,我们都在讨论,为什么一到旅游旺季,景区一窝蜂涨价,有些地方不断曝出在吃住方面的宰客天价,他们却不为所动,依然如此纯真?”杨冲锋说。
5月1日一大早,杨冲锋一家回到咸阳。中午休息时,杨冲锋的妻子发现金项链丢了,仔细回忆,可能是早上洗澡时忘在床上了。他们没有记那家农家宾馆的电话,只找到一张龙潭沟景区的门票,照上面电话打过去,一个姓林的小姑娘接了,问明情况,热情答应帮忙找,让他们等电话。不一会儿,景区的电话打过来,告知了他们入住的农家宾馆老板娘的姓名和电话。不一会儿,老板娘张园园的电话打过来了,我们一说情况,她立刻回答:在,正愁怎么联系你们了,忙过这两天给你寄过去。
出于感激之情,杨冲锋再次联系过去,想问一下店名地址,以表示感谢,结果对方回敬一句:能住在我们店里,这就是缘分,别客气,这是我应该做的。
“西峡之行一路的美景不必说,是非常美的,但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比美景更美的,是人、美好的西峡人。”杨冲锋由衷感慨。
而像张园园这样拾金不昧的凡人善举在二郎坪这个总人口不足万人的小镇上不胜枚举——老君洞18号农家宾馆周九月拾到价值几万元的项链,毫不犹豫送还给顾客;大庙村刚刚在景区上班几个月的电动车司机刘玉,拾到游客掉在车上的3万多元现金及其它贵重物品,第一时间找到心急火燎的失主。更为震撼的是这位年轻小伙子的肺腑之言:“我虽然只有小学文化程度,不懂得什么大道理,但是从小我就知道不能乱拿别人的东西。上班后公司安排我们读背《三字经》,让我明白了更多做人的道理。”
教化育人可见一斑!
“虽然她不是我的亲娘,但让老人好好多活几年,是我们的心愿”
——儿媳妇如是说
古人云:动天之德,莫大于孝;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在二郎坪中坪村,有这样一位儿媳妇:自己经营着一农家宾馆,整天忙得团团转;两个孩子正在上学,时时需要倾心照顾。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大忙人”,自从嫁到中坪村,十多年如一日,将多次得过心脏病、脑血栓的70多岁婆婆照顾得气色红润、似如常人。虽然花掉了多年的积蓄甚至负债,面对十几万元的手术费,这位儿媳妇没有一丝一毫的犹豫,坦诚地说:“现在我们的日子还过得去,有吃有穿。虽然婆婆不是我的亲娘,但老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一旦离开了,就再也没有了。让老人好好多活几年,是我们的心愿。”
这位平凡而伟大的儿媳就是“家风之星”张艳茹。
很难忘记,每天的清晨,张艳茹会早早起来,照顾婆婆穿衣、洗脸,为婆婆端上可口的饭菜,然后开始准备饭店一天所需的物料;正是合家团圆的春节,婆婆突发脑血栓,张艳茹和丈夫开着借来的面包车把婆婆送到县医院治疗;正值夏季农家宾馆经营旺季,张艳茹放弃红火的生意,陪婆婆到省城医院做心脏搭桥手术;十多年如一日,细心照料生病的婆婆,还时时不忘逢年过节给婆婆添置新衣……不是亲生,胜似亲生!
在二郎坪,又何止张艳茹一个这样的好儿媳——
蒿坪村农妇靳花菊早年丧夫,家里经济拮据,困难重重。乡亲劝她改嫁,也有合适对象。可是她认为婆婆年迈,不能一走了之,有人说你不能管那么多,而她思来想去决定:要么带着婆婆改嫁养老送终,要么终身不嫁。她的孝心感动了邻里,男方同意了她带着婆婆改嫁的条件。靳花菊再婚16年如一日,孝敬104岁的王秀荣,美德遐迩闻名。
同样,在蒿坪村,70岁的杨增台,自己患有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同岁的妻子患高血压、糖尿病等多种疾病,但这对“患难夫妻”,18年来毫无怨言地照顾偏瘫在床近百岁的母亲。虽然这对“患难夫妻”每月的生活费只有300多元,就在每隔两三个小时就要为母亲端饭喂药、擦屎刮尿的烦琐日子中,杨增台也时时不忘给年迈的母亲买一点可口的零食,讨老人欢心。
在蒿坪村,44岁的宋红军,从14岁开始,以顽强的毅力,三十年无悔坚守,照顾聋哑智障的母亲,照顾中风偏瘫的伯母,照顾膝下无子的伯父,照顾高位截瘫的弟弟,似山中顽强的青松,维持着一个家的存在。为此,他至今孑然一身。
孝于亲则子孝,钦于人则众钦。正是这巍巍大山哺育出的优秀儿女,以平凡而伟大的孝心,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二郎坪人。
“公生明,廉生威。二郎坪上上下下一条心,都是奔着干事创业的”
——退休老支书如是说
世界上什么东西最能震撼心灵?
德国哲学家康德给出答案:头顶上灿烂的星星和人们心中的道德。
龙乡之地,向来都是英模人物辈出的热土。
被评为“创业之星”的曹建慧,经历过贫穷、艰苦的童年岁月,高中毕业后,先后做过香菇、中药材等生意。上个世纪末,怀揣着致富回报家乡的梦想,回到老家二郎坪镇汉王城村,成立新辉石材有限公司,利用本地丰富的石材资源,发展石材加工。凭借顽强的创业激情和拼搏精神,迅速从一个作坊式小厂发展成为规模化精细化的石材加工企业,成为西峡乃至南阳区域石材加工企业中的佼佼者。而这一切,得益于二郎坪镇良好的干事创业氛围:遇到资金、技术等难题时,镇政府及时组织人员给予贴心服务;建厂十多年,从未遇到村民因征地、生产等问题与企业发生矛盾。曹建慧在抗洪救灾、扶贫助困等公益事业中捐资捐物十多万元,成为乡邻佳话。
81岁的黄龙庙村退休老支书曹运生,从村支书岗位上退下来没几年,干了将近一辈子村支书,自己的儿子、女儿没有占过村支书父亲的一丝一毫便宜。与周围鳞次栉比的小洋楼相比,时至今日,这位倔强的老支书仍然住在上世纪70年代建的三间土坯房中,家中最值钱的电器是一台老式电视机。曹运生却开心地称自己是中国最“贫穷”的村支书,一辈子坦坦荡荡。
村民因为计划生育问题想找曹运生“开后门”,拿着两条烟进门,被他硬着脖子撵出门。他并不是不想“趟浑水”,而是从来不愿意拿公家一分钱,占群众一分钱便宜。村里盖学校缺少物资,他骑自行车几十里山路到县城,一个部门一个部门要水泥、批钢筋。村里开不起工资,他就吃睡在学校工地,硬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将村学校盖起来,不让孩子们在危房中学习。
虽然已经是耄耋之年,虽然股骨头坏死手术后刚刚扔掉拐杖,这位退休的老支书仍然时不时继续工作,刚刚看到被山洪冲坏的通信塔,就赶紧联系县城技术人员抓紧来修。用他自己的话说:“公生明,廉生威。二郎坪上上下下一条心,都是奔着干事创业的。我虽然退休了,但我还是一个共产党员,只要还能动弹一天,就做一名合格的党员。”
…………
从一个身边好人的凡人善举,到一群道德模范的身先士卒;从一个村庄的好人频出,到一个社会的崇德尚善。细水长流的日常熏陶,使人们从心底迸发出对善的敬重、对美的向往,成为这个时代最引人瞩目的精神力量。二郎坪,我们美丽的家乡!
映象网·在河南·看世界·用微信扫一扫关注“映象网南阳频道”公众号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