淅川三代太子山林场人日日夜夜的默默守候

2016-09-07 09:03 来源:映象网

  映象网南阳讯(记者 周永生 通讯员 葛玉顶 寇建宗 陈人范)从南水北调中线渠首所在地——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沿水路南下,便抵达豫鄂两省交界的太子山,淅川县太子山林场就坐落于巍峨的太子山上。

  建场40多年来,林场虽然因权属问题几易其名,但林场三代务林人却一直坚守在这22平方公里的林区植绿护绿,用他们的青春和热血践行自己的信念,日日夜夜守护着林场的一草一木。

  建场初期,到处是荒山秃岭,林场最大的任务是荒山荒坡重披绿装。这样的重担就落到太子山林场第一代务林人——一群仅二十出头的年轻人的肩上。彼时,姑娘和小伙们住的是帆布帐篷,一个草垫、一张草席就是他们的“席梦思”;吃的是集体大锅饭,干活凭的是一把铁锹、一把镐,即便如此也没人退缩。第一代务林人每天的工资仅有一元,谁的任务完成得出色,工地高音喇叭里的口头表扬就是最大的奖励,能让这些朴实的务林人美上一阵子,这一干就是10个年头。

  太子山林场三面环水,建场后没有一条连接外面的道路,外出只能乘船。因为没有交通工具,场区内全靠步行。由于交通极为不便,外面的物资很难运进林场。场里想建场房,砖瓦全都凭自己烧制,这让第二代护林员赵好秋格外吃香,他是林场里唯一的烧窑师傅。3年多的时间里,他没日没夜地干活,经他烧制的砖瓦为第一代林场人盖起了10多间遮风挡雨的房屋。到了成家的年龄,由于赵好秋驻守的四工区地处偏僻,不通路、不通电,而他又坚持守护山林不愿离开,婚事就此耽搁了下来。

  上世纪80年代末,为保护山上的重点抚育林区,赵好秋花了3年时间用石头建起隔离区,防止附近村庄的牛羊进入抚育区啃咬树木。随后,他又自建了一个岗楼,上面留个瞭望窗,晚上和下雨天就在岗楼上查看。几十年来,赵好秋管护的林区未发生盗伐滥伐和森林火灾。由于他常年独自在山上,经常因巡山而风餐露宿,不到50岁就患上了风湿性关节炎和肠胃病。2010年9月,因长年积劳成疾,赵好秋与他热爱的太子山诀别了,终年58岁。赵好秋小名秋娃,因此附近居民把他居住的山岭称为秋娃岭,这个名字一直沿用至今。

  为太子山林场默默奉献的还有许多人。

  退休职工赵相军曾在林场四工区小刘湾住了35年,妻子在这片山林里陪了他35年。退休后,他又多次打电话向场领导请缨,要求回四工区继续护林,“在那里30多年,那一片林我守了半辈子,交给别人我还真放不下心。趁现在还能走动,我很想回场里再守几年林。”赵相军动情地说。尚锁牛也是如此。2009年就到退休年龄的他,依然舍不得太子山林场的这片林子,直到2014年年底,因身体原因,尚锁牛不得不含泪回家养老。即使这样,也割不断尚锁牛对太子山林场深深的眷恋,每个月他都要找机会再回林场看看。他说:“每月来看看林场的青山绿水,看看当年亲手栽下的山林,我这心里甭提有多高兴了,一来到场里我就不想走了。”

  如今的太子山林场处于新老交替时期,新一代的护林人已接过了护林的“接力棒”,他们将继续做好保护丹江库区生态环境,确保一库清水永续北送的重任。

  据最新监测,丹江口水库水质已连续7年达到国家Ⅱ类以上标准。这一库清水的背后,凝聚着太子山林场一代又一代务林人的辛劳与汗水、青春与热血。他们种下片片绿林,管护座座青山,为南水北调核心水源区构筑起生态净水屏障,在渠首大地铸就一座绿色丰碑。

映象网·在河南·看世界·用微信扫一扫关注“映象网南阳频道”公众号

映象网·在河南·看世界·用微信扫一扫关注“映象网南阳频道”公众号

责编:陈丰元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