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峡双龙镇小水村:香菇产业托起发家致富梦

2016-08-23 09:46 来源:映象网

  映象网南阳讯(记者 周永生 通讯员 李金喜  封德)8月17日天刚麻麻亮,西峡县双龙镇小水村北寨沟组的樊纪刚就早早下楼到香菇大棚,赶在早饭前将地浇透。现在正是香菇菌丝发育阶段,这样做可以保证大棚里的温度,在骄阳似火的三伏天仍能维持在适合菌丝生长的27℃左右。

  从腊月、正月开始装袋、灭菌、接种,再经过几个月的发菌过程,直到金秋十月进入出菇采收季节,老樊像看护婴儿一样小心翼翼,一点儿也不敢怠慢。“两万袋香菇,每袋可产香菇2斤,一年可产三茬,一茬香菇就能收入2万多元……”老樊边说边抬眼望去,菇棚里目之所及都是一排排错落有致的菌棒,横竖怎么看都齐整,让人莫名地兴奋。

  是啊,住着小洋楼、吃喝不用愁。这样的生活,老樊做梦也想不到。

  今年40多岁的老樊在20多年前还住在伏牛山半山腰的一间茅草房里,一条弯弯曲曲的山路通往山下,晚上点的是煤油灯,水、化肥等生活生产物品也是靠手提肩扛运上山的。有谁不想把光景过美,可是又谈何容易?“山上不仅地少还‘瞎’,产出的粮食填不饱肚子,山上有野生的油桐,就靠采些油桐籽换些活钱花。”老樊说。

  上世纪90年代,西峡县大力发展香菇产业,老樊的生活开始出现了转机。

  没钱,政府帮助协调无息贷款;没技术,政府找技术员手把手培训;没有水,村组干部主动帮他接通自来水。在大家的合力帮助下,老樊种了八九百袋香菇。“政府做到这份儿上了,我若再不努力,真是对不起人啊!”老樊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自从有了主心骨,他起早贪黑地干。虽然走了不少弯路,但五六年不仅还了贷款,还在山下安了家,娶了媳妇。

  真正稳定脱贫致富,还是借助国家实施精准扶贫战略的东风。近年来,镇上投资建设香菇基地供农户免费使用,建大棚还给补助,在伏牛山百菌园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的带动和政府的大力扶持下,老樊的日子越过越红火,越干规模越大,种植规模也一步步扩大到两万袋,人手不够用了,就陆续购置了装袋机、扎孔机、烘干机等设备。“再过两年,种植规模要达到五六万袋,一年收入十几万元……”娃子上学、买车等一件件难事不知不觉解决,老樊满心欢喜。

  小水村有435户居民,90%的居民种植香菇,因此大家和老樊一样,充分享受到了种植香菇带来的幸福生活。“目前,这个村精准确认建档立卡贫困户16户,其中15户属于缺乏劳动能力的,需要兜底保障,只有一户通过产业帮扶等措施也将很快实现脱贫。”双龙镇纪委书记杜海明如数家珍,对贫困人员情况做到了“一口清”。

  如何复制好小水村依靠香菇产业增收脱贫的经验,动员多方力量,持续放大效应,让更多的贫困群众走上致富路,是脱贫攻坚路上要做的一篇大文章。

  “香菇产业是一个短平快、产出比大、占地面积小、带动力强的产业。我们将坚持短平快与持久相结合,确保贫困群众稳定脱贫。”西峡县扶贫办主任刘德林告诉记者,西峡已经制定了《西峡县袋料香菇脱贫实施方案》,根据实际情况,在群众自愿的基础上,以全县现有的菌棒厂为依托,通过贫困户自筹、财政资金扶持、工作队和帮扶责任人协助、菌棒企业带动等办法多方筹措资金,采取自购创业、合作经营、入股收益、投资托管和转移就业等灵活多样的帮扶方式,加快推动贫困群众发展袋料香菇增收脱贫。

  老樊种菇的故事只是西峡产业脱贫的一个缩影。菌、果、药、烟、牧、游,都是西峡的优势产业。立足这些优势产业,西峡将组织县、乡、村、组党员干部上下联动,倾力攻坚,力争通过3年努力,在全市率先实现全县脱贫。

映象网·在河南·看世界·用微信扫一扫关注“映象网南阳频道”公众号

映象网·在河南·看世界·用微信扫一扫关注“映象网南阳频道”公众号

责编:陈丰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