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医生王晓阳 为患者带来希望和光明

2016-10-27 10:06 来源:映象网

  王晓阳做介入手术(生前)

  王晓阳做介入手术(生前)

  签署角膜捐献协议书

  签署角膜捐献协议书

  再送她一程

  再送她一程

  映象网洛阳讯(记者徐孟国 通讯员庞晓磊)王晓阳,生前系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内科主任、心脏重症监护室主任。去年9月份体检时被查出患有恶性肿瘤,她在生命弥留之际,主动要求签署眼角膜捐献书,在今年10月2日去世之后把身体唯一可以利用的组织眼角膜捐献给了两名角膜病患者,给他人带去了光明。

  今年52岁的王晓阳作为一名心内科专家,从医27年来,她始终满腔热忱地对待每一位患者,把自己全部的精力和爱都倾注在了患者的身上,使一个个濒临死亡的患者重获新生,她先后荣获“河南省优秀共产党员”、“河南省优秀医师”、“河南省三八红旗手”、“洛阳市五一劳动奖章”、“洛阳市优秀专家”、“洛阳市优秀名医”等荣誉称号。

  做白求恩式的好医生 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

  1989年,王晓阳从中山医科大学医学系毕业, “做白求恩式的好医生,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是她一生的追求。

  曾有一个病人一个月内晕厥3次,螺旋CT提示为多发性脑梗塞,病人入院后又出现了躁狂等精神症状。经院内外会诊为脑梗塞引起的继发性精神病,第二天准备转精神病院治疗,细心的王晓阳发现患者呼吸急促,手指末端发绀,她一夜没有睡觉,对患者进行了认真的观察又做了必要的检查,终于确诊肺栓塞。经过治疗,患者精神症状消失,痊愈出院了。

  2000年,王晓阳组建并担任了医院重症监护病房主任。当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溶栓治疗在洛阳才刚刚起步,心脏起搏器还不能安置,重症患者的死亡率很高。她从3张床位做起,1个人带着5名护士开始了艰苦的创业。10多年来,在团队共同努力下,该院冠脉介入手术治疗迅猛发展,每年完成冠脉介入手术数千例,围手术期并发症的控制步入全省先进行列。

  患者逯某,患高血压10年,糖尿病20年,曾因心肌梗死置入支架治疗,后因支架阻塞做大冠脉搭桥4根,还因双下肢股动脉闭塞实施了动脉转运手术,3年前又出现尿毒症,因桡动脉闭塞不能进行血液透析,只能腹膜透析维持生命。经心外科会诊,病人已不能再次搭桥,身体状况也不允许介入治疗。家属已经做好了准备病人后事的打算,但王晓阳却没有丝毫放弃念头,依据冠心病的病理生理,通过提高血色素改善供血,尝试麻醉静脉止痛减少耗氧量,选静脉短期血透去除多余的液体。上述治疗果然出现了奇迹,患者逐渐好转了,出院前她再三向患者叮嘱注意事项,就连怎样测体重?怎样调整饮食,怎样使用胰岛素?怎样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都交待的一清二楚。

  患者握着她的手,感动地说:“3年来,我第一次能躺着睡觉了,住过那么多医院,看过那么多医生,从来没有一位医生像您这样微笑着,这么细致地把方方面面都讲得如此清楚。”

  是医生与患者 更是朋友和亲人

  愿意做患者的朋友,互换角色思其病痛使王晓阳拥有了强大“粉丝团”。

  曾有一位老人突发急性心梗,王晓阳为他做了手术之后一直恢复的不错。一次,王晓阳在去扫墓的路上,这位老人的女儿突然打来电话,称她的丈夫也突发急性心梗,正在中心医院抢救,王晓阳转身就往医院赶。一直抢救了15天,老人的女婿才脱离危险。救了一家两条人命,老人一家和王晓阳就成了亲戚。

  患者变朋友的例子还有很多。一位50来岁农村急性心衰患者慕名找到了王晓阳,因为多年就医已经家徒四壁,而且患者本人已经丧失了治愈的信心。为了让患者既得到有效的治疗又能减轻经济上的负担,王晓阳多次为他调整治疗方案,尽量用便宜的药,经过一个疗程的精心治疗和护理,患者的病情逐步得到控制并康复出院。结算时,还差2000元钱实在凑不出来,王晓阳就自己拿钱给他垫上,而且还交代科里人不让跟任何人说。

  众所周知,有些心血管病不能彻底根治,且老年人居多,复发几率大。在病人出院后,王晓阳都会给病人一个详细的后续治疗方案,并且留下联系电话,方便病人与她保持联系。病人哪不舒服,直接电话打过来,不管白天还是晚上,只要病人打来电话,她都不厌其烦地耐心解释。

  王晓阳还有一个“晓阳大夫群”,里面有50多名患者及家属。生前,她常在群里分享术后康复指南、心血管保健等知识。

  一颗始终为社会传播美好希望的心 为他人带来了光明和希望

  就在去年9月,一向风风火火看上去很健康的王晓阳被查出患有恶性肿瘤,她一边积极治疗一边还心系患者,病情稍有好转就又到医院上班,坐诊、查房、看病人。就在她病重住院期间,还带着歌谱在病房唱歌,鼓励病友共度难关。病友及家属找她询问心血管疾病防治知识,她都耐心讲解。重病在家卧床、输营养期间,只要有人打电话咨询,她仍然耐心地一一回答。

  但是,经多方治疗,病情每况愈下,王晓阳知道自己时日不多后,就托同学帮助联系角膜库,要把唯一有用的东西留给需要它的病人。

  2016年9月20日,王晓阳签订了角膜捐献书。“得了这个病其他器官都不能用了,只有角膜可以用,把它捐了回报社会吧,可以帮助几个病人恢复光明。”

  为了保证器官“活性”,眼角膜必须在捐献者去世后6小时内取出。为此,王晓阳再三叮嘱身边的同事,自己一旦走了,就马上给郑州的医生打电话。

  10月2日上午10时左右,王晓阳那颗始终为社会传播美好希望的心脏停止了跳动,下午两点多角膜被顺利取下。王晓阳捐献的两枚角膜,分别于10月6日、8日成功移植给两位角膜病患者。

  一位医生,用她最后的力量,为他人带来了光明和希望。这位医务工作者的杰出代表,她的精神品质将会影响和带动更多人爱岗敬业,奉献爱心!

责编:徐孟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