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攒好生态家底子 城乡发展一家子

2015-04-22 09:35 来源:新华网

  

栾川县庙子镇黄石砭村打造“千亩油葵庄园”,生态旅游引来八方游客(曾宪平摄)

 栾川县庙子镇黄石砭村打造“千亩油葵庄园”,生态旅游引来八方游客(曾宪平摄)

栾川县石庙镇观星村薰衣草花海(曾宪平摄)

栾川县石庙镇观星村薰衣草花海(曾宪平摄)

    统筹发展、先行先试,使城乡都宜居

  “新型城镇化”,当代中国的热词,于洛阳而言,更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意义。洛阳城乡二元结构突出,目前还有5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1个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贫困人口44万。

  最美的发展画卷,是既望得到“城里的月光”,也看得见“希望的田野”。近年,洛阳市统筹谋划,动员社会各界力量,聚力扶贫开发事业:扶贫搬迁,建设扶贫搬迁安置点91个,搬迁1.4万户5.9万人;定点帮扶,近200家国家、省、市单位派出驻村队员;“雨露计划”,3.7万名贫困群众掌握了一技之长……

  嵩县旧县镇马店村,伏牛山深处的偏远村庄,16个村民组679户散居山中。前几年,得益于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和“扶贫搬迁”,分散在沟沟岔岔里的村民,陆续搬到坡下集中居住,通了水泥路、建了卫生所、修了文化大院。“虽然生活方便了,但致富门道窄,贫困户仍占到半数以上。”村党支部书记郭来有说。

  2013年春天,洛阳市产业扶贫河南益豪品种羊养殖项目和扶贫开发“到户增收”项目同时落户马店村。可一只品种羊就要1500元,贫困户根本拿不出起步资金。

  “资金打捆、统一养殖、每年分红”,马店村村委会牵头成立了养殖合作社,160户贫困户入社,打捆使用60多万元扶贫资金进行集中养殖。去年第一个分红周期,每个贫困户就可分红1400元左右。马店村贫困户数量一年减少了1/3,从357户降至235户。

  农村垃圾围村、污水横流、杂物乱堆,是长期普遍存在的“老大难”问题。2012年9月,洛阳在全市范围内启动了“清垃圾、治污水、整村容”三年农村环境集中整治行动。

美丽乡村景如画,栾川县庙子镇庄子村玫瑰花海(曾宪平摄)

美丽乡村景如画,栾川县庙子镇庄子村玫瑰花海(曾宪平摄)

  彭婆镇位于伊川县东北部,北与龙门石窟风景区毗邻,是人口大镇、工业重镇、经济强镇。可前几年,这里道路两侧建筑垃圾乱堆、生活垃圾乱倒、污水乱泼,河沟臭气熏天,成了全市的“后进典型”。

  “身为名镇,却被垃圾层层包围,我们基层干部的脸面挂不住啊!”彭婆镇相关负责人坦言。2013年10月以来,该镇强力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建立了长效机制,镇班子成员、机关干部分片包干、扑下身子抓环境整治。半年之后,“脏乱差”变成了“净美畅”。

  去年9月,洛阳市入选全国62个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获得了更多改革探索的空间、更多先行先试的机会。洛阳市决策层谋划着,要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新型城镇化路子,加快形成中心城市、县城组团、特色小镇、美丽乡村“四级联动”的城乡一体发展新格局……

  “按照建设舒适健康生活居住地、优美洁净生态环境地、创新活力就业创业地、幸福文明平安和谐地的总体要求,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城乡建设为平台、项目建设为支撑、体制创新为动力,贯彻中心城市组团式发展战略,构建中心城区和城市组团圈的产业带和生态带,完善中心城区与生态城市带旅游景点之间的快速交通网络,把洛阳打造成为中原经济区最令人留恋和向往的生态宜居城市。”

  今年1月出台的洛阳市《建设中原经济区副中心城市战略纲要(2015-2020年)》,为洛阳的城乡发展描绘了蓝图。伊洛之滨,春风拂面,古都洛阳正向着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祥和的宜居之城迈进。 (洛阳日报记者 郭宁康)

责编:韩思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