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氏芦医庙:游子恋故土千里情深 丹心报母恩一片赤诚

2017-02-21 09:44 来源:映象网

  映象网开封讯(记者崔学庆)初春时节余寒料峭,一处尚未完全竣工的红色庙宇在尉氏县芦医庙村得格外瞩目,黄色的瓦,砖红的墙,铁铸大钟沉甸甸地沉寂在庙宇的一隅,默默的向人们诉说着历史的厚重,让人肃穆。这座庙,是该县芦医庙村人心中的神庙——芦医庙。

  芦医庙捐建人李年,冯桂英母子

  芦医庙捐建人李年,冯桂英母子

  2月19日上午,映象网记者驱车前往位于开封市新尉·业园区芦医庙村,这个村距尉氏县城西5公里。该庙是为纪念名医扁鹊所建,因扁鹊曾经在芦村居住,故号"芦医"。相传扁鹊从西北一路行医到此,因其医术高超,妙手回春而被誉为名医,当地人为纪念他特建此庙,该地村名芦医庙也由此而来。

  芦医庙村的老人访谈

  芦医庙村的老人访谈

  谈起芦医庙,当地的几位老人和映象网记者说起了芦医的神奇传说。相传很久以前扁鹊从西北游医至此地,看见很多人抬着一口棺材出殡,却见棺材里还往下滴血。他拦住众人,斥责其埋葬活人。众人不解,开棺后扁鹊一摸脉,棺中孕妇果真还有脉搏,他当即掏出一根三寸多长的银针,朝孕妇的胸部扎入,针一拔出孕妇便哼出了声,一顿饭功夫便能正常说话了,不久还顺利生下一个孩子。扁鹊一针救两命的事迹在当地流传,而后扁鹊在当地扶难治病,为百姓治疗了各种疑难杂症,成为了百姓心目中的神医。

  走进芦医庙,庙中的扁鹊泥塑姿态坦然,慈眉善目,头上戴着古时皇帝的垂帘帽。一副王侯将相之态。“诶呦,那芦医爷给我们心里呀,就跟那皇帝似的,芦医爷就是我们的活神仙”,老人冯海是芦医庙村的老村民,今年已经83岁的高龄,谈及芦医庙的过往他仍激动不已。

  芦医庙始建年代已无从考证,元明清等朝代均有碑文遗迹对其进行相关内容的记载。清朝初年,庙宇损毁,乾隆十五年庙宇周围百姓捐资重修,庙宇由大殿,东西廊房,山门戏楼等部分组成。芦医庙成为当时村子里的文化中心,在庙内设有私塾,老先生们教授群群稚子门仁义礼教,每逢月初一,十五,十里八乡的百姓便前来祭拜。文革时期,芦医庙作为破四旧的对象遭受一场浩劫,被红卫兵几乎夷为平地,所剩遗迹寥寥无几,延续百年的香火也自此中断。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村人冯怀玉、冯桂英等重建殿舍三间,供奉扁鹊神像。以此来向后人追忆历史。

大殿外的明代万历年间的古碑

大殿外的明代万历年间的古碑

  “虽然简陋,但不管咋首先是把庙先修起来了”,今年已经68岁的老人冯桂英对映象网记者说道。她从小便居住在芦医庙村,深受芦医文化的感染和影响,育有一儿三女的她不愿随子女移居城市居住,“我家离庙可近,我哪也不想去,人老了,就想守着这庙,心里踏实”。

芦医庙一隅的铁铸大钟

芦医庙一隅的铁铸大钟

  为满足母亲的心愿,3年前,在广西南宁经商的尉氏籍商人李年出资400余万翻新修建芦医庙。李年指了指初具规模的殿宇说道:“现在工程还没有完全结束,完整的工程大概会在后年结束,总共大概需要1500万左右吧,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希望能把这个庙修好”。他表示,按目前计划芦医庙将共含芦医殿,老祖母殿及东西文昌殿等四间偏殿,总共约占地9余亩。“一方面希望发展中国传统的医药文化,延续一种精神信仰,同时也希望在一定程度上能推动村子里经济的发展,帮助村子里的一些困难户”。

  2015年尉氏县人民政府公布芦医庙遗址(含碑)为文物保护单位,开封市宗教局批准芦医庙为道教活动场所,市、县宗教、文化、道协、新尉园区、芦医庙村委也为修建芦医庙提供了帮助。当地文化局副局长冯峰表示,希望能将传统的文化信仰传承下来,不断发展壮大。希望能使芦医庙成为当地百姓的一个精神文化之所,成为当地的一张文化名片。以扁鹊救人仁爱之心这些家喻户晓的故事,让大家不忘历史,满怀大爱!

责编:张钰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