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州郑万高铁段:拆迁的故事好感人

2016-08-18 08:51 来源:映象网

  邓州郑万高铁段:拆迁的故事好感人

  拆迁现场

  邓州郑万高铁段:拆迁的故事好感人

  拆迁现场

  邓州郑万高铁段:拆迁的故事好感人

  村民搬家

  邓州郑万高铁段:拆迁的故事好感人

  与村民商谈

  邓州郑万高铁段:拆迁的故事好感人

  拆迁现场

  映象网邓州讯(记者 燕天举 通讯员 周会占)眼下,郑万高铁邓州段能按计划顺利施工,这得利于邓州全市广大干群的艰辛劳作与巨大的付出!这期间不泛在拆迁中涌现出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现采撷几件,奉现给读者朋友。

  一个“搬”字重千金

  小杨营乡杨营村红岭自然村村民贾安敏,今年57岁,是1976年丹江口库区的第一批移民,当年他刚满17岁,搬至现址后,经过40年的拼搏努力,娶妻生子,拆旧翻新,节衣缩食盖了一座两上两下的一进院。此次拆迁时,心里很不是滋味,也真的极不情愿。

  乡党委书记郑小涛得知后,与包村干部一块到贾安敏家,语重心长的劝解、开导,老人终于想通了,不顾儿子儿媳们的阻拦,实现二次搬迁。他说:“40年前,筑渠修丹江水库,那么艰难都过来了:40年后,高铁又来了,生活更好了,说明我与国家的大事有缘,国家让我干啥,我就干啥,40年前听国家的,现在再次搬家,心里再苦,也还要听国家的,搬!”。

  一个“搬”字重千金,当老两口再次抚摸着那熟悉的一扇扇门、一扇扇窗、一堵堵墙;抱抱跟随了40年的杮树、梨树……恋恋不舍,在照像留念后,随着机器的轰鸣,房屋轰然倒地。现场的拆迁人员无不动容,流下了热泪,那是奉献之泪,那是对群众尊敬之泪,更是对我们群众的理解支持的感动之泪。

  历时4年自盖的小洋楼乐拆了

  今年已经50岁的秦子明了,是小杨营杨营村秦庄自然村人,6年前喜得贵子。这在当地叫老年得子,夫妻俩激动万分。但因家境比较贫困,没有一座象样的楼房,将来儿子婚事肯定有难度,学过泥工的秦子明与爱人商定,不请工人,爱人打下手,他一人盖房,这一盖就是4年,终于盖起了一座小洋楼。

  目前,他们刚过上稳定的生活,不想高铁经过,明理的夫妻俩,二话没说,按时搬出家用日常用品,又在楼门前照像留念,高高兴兴搬进了新的住处。

  帮扶脱贫的猪崽住小区

  小杨营乡杨岗村杨全程,夫妻俩体弱多病,一直住的是瓦房,在精准扶贫中被评为贫困户,乡在扶贫对策上对他实施产业扶贫,决定实施帮扶养猪脱贫对策,但这一次也属于拆迁对象。

  当过军人的他,没说二话,就答应搬迁,但他的话却时时萦绕在拆迁干部耳边:“我是军人,以服从为天职,虽然有病,也要搬迁,我们人住处好将就,可是乡里帮助脱贫的猪崽都无处安身,我心里有愧呀!”。

  此话,让在场拆迁领导无不为之动容,最后决定把他家的小猪安排到一个养殖小区,由小区代养,从而化解了杨全程心头病,使其顺利搬迁。

  买来冰棍解渴止饿帮拆迁

  小杨营乡姜胡营村拆迁工作进程异常艰辛。由于远离集镇,位置较偏,群众思想保守,开始各拆迁户互相串通,私下订下协议,都表示坚决硬抗到底。后经拆迁干部们的逐户疏通,晓以大局,明以利害,终于打开了部分拆迁户的思想防线。同时,拆迁干部又顺应群众意愿,创新地提出“谁先拆谁优先选宅基地权”的工作方法,终于打破了工作僵局,每个拆迁户争先恐后签订协议,拆迁干部困倦的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

  小杨营乡一期需拆迁87座,时间紧,任务重,为尽快完成如此艰巨任务,全乡干部达到"白加黑,五加二”的忘我工作状态,冒着酷暑,不厌其烦,苦口婆心地逐户做拆迁户的思想工作。14日中午12点40分,终于又做通了一户工作,乡长王子录决定,趁热打铁,放弃中午饭时间,立即实施拆迁。拆迁现场的同志们顶着烈日,忍着干渴和饥饿,帮拆迁户搬家俱,拆门窗……每人只用一根老冰棍来止渴解饿。

  乡党委书记郑小涛现场看到这种情况,几度哽咽,只是抱拳、喉结耸动,却连一句话也说不出来。烈日下,参与拆迁同志们的汗水与阳光交相辉映,折射出耀眼的七彩光辉。

责编:张君正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