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的PM2.5到底是个啥样?从今天起,市民就能在网上通过郑州市空气质量实时发布系统轻松查到,郑州在全省率先正式监测并发布PM2.5监测信息。昨日,郑州市环保局有关负责人透露,郑州的空气质量发布将同时由一日一报,变为实时发布,一小时一报。
【解密一】PM2.5到底是个啥东西?
虽然喊了好长时间,PM2.5到底是啥东西,好多市民还不知道。
郑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副站长范相阁解释说,PM2.5又叫细颗粒物,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它的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二十分之一。虽然PM2.5在地球大气成分中含量很少,但它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有重要的影响,与较粗的大气颗粒物相比,PM2.5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其来源分为自然源和人为源,自然源在郑州包括贯穿全年的风沙扬尘、三月份的沙尘暴和十月左右的风沙天气等;人为源包括燃煤飞灰、燃油飞灰、机动车尾气、工业粉尘、建筑扬尘等。
“如果PM10像个皮球的话,PM2.5就像乒乓球;若PM10是玉米糁,PM2.5就是玉米面。”郑州市环保局副局长王利如此形象地比喻。
“PM2.5不像大颗粒物,有自净作用,它悬浮在空气中,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范相阁说,PM2.5是大气灰霾天气的主要成因,其具有很强的消光作用。PM2.5被吸入人体后会直接进入支气管,引发包括哮喘、支气管炎和心血管病等方面的疾病,也可通过支气管和肺泡进入血液,其中的有害气体、重金属等溶解在血液中,对人体健康的伤害更大。
【解密二】 监测指标有哪些变化?
今天要正式监测PM2.5,并不意味着PM2.5以往不存在。
早在几年前,郑州市就开始大气污染防治,在今年年初又开展“蓝天”行动, 主要任务是以PM2.5监测与防治为突破口,突出PM2.5污染监测分析、机动车尾气污染治理、煤烟污染治理和扬尘污染控制等四个整治重点,打响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
据悉,2011年郑州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18天,达标率为87.1%,相比2004年提高了5.7个百分点。但不少市民有点纳闷儿:为啥雾蒙蒙的天气,发布的空气质量也是达标的?
郑州市环保局副局长王利说,以前监测PM10,达标标准为100,这是个非常宽松的标准,所以造成老百姓感官和实际监测情况的差别。明年起,将实行新的标准,污染浓度限值比现行标准要求更严格,以PM10为例,它的标准降到70,合格率肯定会大幅度下降,但这并不意味着空气质量变差。现在监测PM2.5也是严格空气质量监测的体现。
王利介绍,从今日起,空气质量每天监测的指标,除以往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PM10,再增加PM2.5、一氧化碳和臭氧三项。
【解密三】 为何选择这9个地方监测?
“从18日起,市民登录郑州市环保局官方网站,通过郑州市空气质量实时发布系统查询包括PM2.5值在内的空气质量,发布也由一天一报,变为一小时一报。”昨日下午,郑州市环保局副局长王利透露,PM2.5监测系统已试运行一个多月,共有9个监测点位。
这9个PM2.5监测点位具体是:1.监测站 (中原西路市环保监测中心站楼顶),2.河医立交 (建设路化工设计院内),3.烟厂 (商城路电力高等专科学校),4.郑纺机 (黄河路郑纺机院内),5.银行学校 (花园路中国人民银行培训学校),6.供水公司 (高新区科学大道61号),7.岗李水库 (黄河滩石佛水厂水源管理处),8.经开区 (朝凤路与航海东路交叉口南1000米),9.四十七中 (黄河东路与九如东路交叉口)(如制图)。
有市民疑问,为什么选择这些地方,范相阁解释说,这9个监测点位,不是随意设置的,是早些年经国家批准确定,按国家标准而设立的,大概体现市区空气质量的总体情况,市里没有权限改变,主要以本地区多年的环境质量变化状况及变化趋势、人口分布情况、地形和气候条件等因素为依据。
据记者了解,这些监测点位的监测高度,统一标准是3到15米,“大都在楼顶上”,属于持续45分钟的连续监测,这样的话,才能准确得出一小时的平均值。
【解密四】 空气质量会不会跟着变好?
现在开始监测PM2.5了,是不是空气质量也会跟着变好?
郑州市环保局有关负责人表示,灰霾天气与大气中的PM2.5密切相关。灰霾天气本质是细粒子污染,治理细粒子比治理粗粒子、粉尘污染和二氧化硫污染的难度要大得多。欧美国家治理到现在经历了50多年,尽管我国大气污染远没有当年的欧美严重,但是在我国地域经济发展不均衡、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调整还不到位的情况下,PM2.5污染全部治理,环境空气质量的彻底改善,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这需要一个相当努力的过程。
【解密五】 防治PM2.5污染能做些什么?
防治PM2.5的污染,普通市民能做些什么?
“希望每个人能做到绿色消费,低碳生活。”这位负责人说,人类是大气污染的受害者,其实又是大气污染的制造者。保护我们呼吸的空气,最根本的,还是每个人身体力行,从我做起,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把环保行为融入个人文明修养;提倡绿色生活,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家庭使用绿色,环保,健康型的家电和装潢材料;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自行车或步行;使用无铅汽油,购买小排气量的轿车;杜绝焚烧垃圾(秸秆),降低污染物排放。(首席记者 夏友胜 实习生 樊雪婧)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