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指出,PM 2.5空气污染容易出现的区域包括车流量大的街道、工业区,穿行或工作于这些区域者,可戴合适的口罩进行防护,但一般医用口罩对防范PM2.5作用有限。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PM2.5虽然个头小,但是对空气质量的破坏性却是最大的。有人说,这样的大雾天气就是因为大气污染的原因,PM2.5难辞其咎。那么大雾天气真的和污染有关吗?PM2.5到底有多可怕?我们应该如何防护?
PM2.5可直接入肺泡,全方位影响人体健康
中国工程院院士、广东呼吸病研究所所长钟南山直言,PM2.5可以直接进入肺泡,对人体产生全方位的影响。“5以上的话就到气管支气管,但是5以下,特别是1到3微米的话,就会进入肺泡里去,肺泡是用来做气体交换的地方,那些颗粒被巨噬细胞吞噬,就永远停留在肺泡里,对心血管、对神经系统、对其它都会有影响,不是单纯对呼吸系统。”钟南山说。
老年人以及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要尤其注意警惕PM2.5。日本环境省2007年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如果大气中可入肺颗粒物的浓度每立方米增加10微克,那么在此后5天内,部分65岁以上老者的呼吸系统疾病会加重,这个年龄段人群中因患哮喘或肺炎等疾病而死亡的几率会升高1.1%。
同时,PM2.5颗粒物对人体危害最大的不是颗粒物本身,而是颗粒物上吸附的化学物质。比如吸附了致癌物就有致癌效应,吸附了二噁英就有生殖危害,要是吸附了重金属就有重金属的危害。
生活中如何防范PM2.5侵袭?
PM2.5对人体的伤害较大,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好各项措施,防范PM2.5带来的危害。
有条件的人可考虑居住环境。在日常生活中,粒径2.5微米至10微米的粗颗粒物(PM 10)主要来自道路扬尘;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PM 2.5)则主要来自机动车尾气、日常发电、工业生产燃料燃烧后的残留物等。专家指出,PM 2.5空气污染容易出现的区域包括车流量大的街道、工业区,穿行或工作于这些区域者,可戴合适的口罩进行防护,还是有好处的。
一些食疗方有保健作用,可抵御PM 2.5的影响。不少教师、清洁工等都有吃“猪红”除尘的习惯。猪红中的血浆蛋白被人体内的胃酸分解后,会产生一种解毒、清肠的分解物,能够与侵入人体内的粉尘、有害金属微粒发生化合反应,易于毒素排出体外。
感觉肺部不适时,吃一些银耳莲子百合羹、雪梨炖川贝的汤水也有好处。银耳有润肺、止咳的功效,还能提高肝脏解毒能力,对慢性支气管炎、肺热咳嗽、久咳喉痒有很好的辅助治疗和保健作用。
一些空气净化设备,在净化除尘方面有着卓越的功效,空气净化器能够过滤掉大部分颗粒物,一些技术先进的空气净化器甚至能吸附消除0.01微米的颗粒物。
在灰霾多发季节,白天比晚上的情况又会严重一些。喜欢运动的人应该尽量避免户外运动,否则,越是运动,吸入肺部的毒物越多,无形中成了毒雾的吸尘器。抵抗力较弱的孩子应该尽量呆在室内,防止患上呼吸道疾病。
雾气看似温和,里面却含有各种酸、碱、盐、胺、酚、尘埃、病原微生物等有害物质,因此雾天外出归来应立即清洗面部及裸露的肌肤。
医用口罩对防范PM2.5作用有限
雾霾导致空气质量下降,仅12月4日当天某网上商城就卖出3万多只口罩。但是,PM2.5这种细微的颗粒,并不是一般口罩等够抵御的。一般一次性口罩的密合性欠佳也影响到其防护性能。
据北京市医疗器械检验所专家称,医用口罩主要针对PM3以上的可吸入颗粒物,但是对于PM2.5以下的可吸入颗粒物的作用就小一些了。棉质口罩的防护性有限,最主要的作用是保暖。
2003年非典时期,一种形似防毒面具的N95医用防护口罩成为市场上的宠儿。与一般口罩相比,这种防护口罩在防尘方面就专业得多了。在其生产标准中,作为颗粒物的检测样本是直径为0.1~0.5微米的氯化钠气溶胶,合格的N95口罩对于这种气溶胶的过滤率应在95%以上。所以,如果正确佩戴N95或级别更高的防尘口罩,即便空气质量指数(AQI)报告重度污染,外出的我们也能稍稍安心些。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