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改革研究基金会秘书长樊纲
□本报记者董学彦
樊纲很忙。刚刚飞越重洋从国外回来,就风尘仆仆地从机场直奔研讨会会场。樊纲很热情,面对重重包围的记者,他侃侃而谈,有问必答,毫无倦色。
樊纲现任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堪称国内经济学界领军人物之一。对已在国内形成热议的中原经济区,樊纲见解独到:中原经济区可以更多地承载人口、承载就业,从而改变中国人口版图。
樊纲说,迄今为止,已经实现现代化的国家,其规律都是80%的人口聚集到离海不到100英里的地区。因为地理位置往往决定发展经济的潜力、创造就业的潜力,人是跟着就业走的。但中国有个特殊情况,就是沿海很小。因此,中原地区有非常大的发展机遇。
“三个因素决定了中原完全有条件发展起来。”樊纲说。
第一,中原地区离海不是很远。第二,中国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是高储蓄率的国家。这为我们建设比世界其他国家更好、更多的基础设施提供了资金和物质条件。第三个因素,我们是一个中央集权制国家。凡是中央集权制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相对会好一点。
他认为,这几个因素加在一起,我们可能会通过大规模、世界上最好的基础设施体系来改变区域发展的结构,改变中国人口版图。人口要向沿海迁移,向交通便利的地方迁移,这是一个大趋势。我们人口又特别多,13亿人口不可能都到沿海,因此,特别有必要使中部发展起来。在这种大趋势下,中部地区,像河南这个位置,完全有可能成为大的经济区,成为大的城市群。
樊纲说,工业化就是农民脱离土地的过程,城市化就是农民进城的过程,这两个过程使我们的经济更加发展,社会更加和谐。如果中部地区发展起来,承载更多的就业人口,整个中国发展就会更加平衡,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也会更快完成。
“因此,中原经济区完全有条件可能发展起来的,中原的发展对全国工业化、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樊纲说。②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