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档案】于海荣,52岁,蔬菜商贩
给固定的饭店送菜,还在农贸市场零售……凤凰路农贸市场商户于海荣很满足。可深知卖菜艰辛的她很期待中原经济区早日构建成。她相信,到那时,她能直接将菜对口送到外资企业食堂,自己的儿子也能在外企打工。
今年52岁的于海荣老家在信阳潢川,十几年前,他们带着孩子远离家乡,开始在郑州的卖菜生涯,这一卖就是十几年。
昨天上午,记者在凤凰路农贸市场见到她时,她正麻利地在给预订过货的饭店装菜、择菜。
回想起以前卖菜的艰辛,她的眼泪直在眼眶中打转。“我们刚来郑州时,推个三轮车沿街叫卖。”于海荣说。
俩孩子年龄又小,必须带在身边。她就在三轮车上搭了个隔板。冬天特别冷,就让孩子在隔板下睡觉,板上摆着菜。
后来,郑州市陆续有了封闭式的农贸市场,他们两口就把街边的摊位挪到了市场里。“我们在郑州买了房,俩孩子大了,日子才算好过一些。”于海荣说。
虽然辛苦,但于海荣仍觉得心里很甜,毕竟,这是自己家的生意,一家人稳定下来了。
【专题访谈】
记者:现在卖菜利润应该还可以吧?
于海荣:现在不行了。房租、水电费等,一个月仅固定支出就得4000元钱。而一斤菜最多有两毛钱的利润,我一个月得卖2万斤的菜才能将摊稳住,这还不包括全家吃喝。我们现在的生意主要是靠给几家固定的饭店送菜挣点钱。
记者:现在大家都在说中原经济区,你感觉中原经济区是什么样的?
于海荣:俺觉得中原经济区应该是城市特别发达,很多大型企业都来郑州建厂,也有很多的超市,就和电视上的大城市差不多。到那时候,很多企业来招人,工资待遇也不错,能让社会上的不少闲人都找着工作。
记者:如果有很多超市,你的菜不是更难卖了吗?
于海荣:这可未必。听说现在一些大城市的农贸市场就和超市差不多,特别干净,管理还特别规范。郑州以前就有这样的农贸市场,是地下超市型的,里面卖菜的不少呢。如果真的有很多外企过来,他们也会带来很多新的理念、管理方法。到那时候,我想,我们的农贸市场肯定也都升级改造了,环境好了,价不涨,肯定会有更多人来买菜的。
记者:您希望中原经济区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什么变化?
于海荣:我希望有很多企业来投资,企业建厂,肯定要招工人,这样,我就让儿子也去打工,听说里面工资挺高的。再说了,只要有企业,里面肯定有食堂,我希望可以把菜直接送到这些外企的食堂里。这样既省心,利润也高。
记者:如果让你就中原经济区给省委、省政府提建议,你会提什么?
于海荣:当然还是和我家的生意有关。我希望建中原经济区的时候,政府能把农贸市场的资源进行整合一下,这样就避免了一个地方有多个菜市场的现象,太浪费了,到那时,我们的生意也会好做一些。
【权威分析】
河南将成为农产品集散地
“一旦上升到中原经济区,那将是一个高效率、高效益的社会。”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副教授刘美平说,中原经济区在实践中是可行的,如果能上升到国家发展层面,那么河南将迎来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工业的集聚必定会带动人口密集。”刘美平说,农贸市场或菜市场的摊贩实际上是在从事服务行业,属于第三产业,以经济集聚推动人口集聚,可以带动第三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她认为,经济发展以后,作为农业大省的河南必将是农产品的集散地,农贸市场也将是精华农产品的集散地。西部省份需要农产品,必须借道郑州,不管南货北运,还是东货西运,中原地区都将是必经之地,另外,河南本身就有很丰富的农产品,农贸市场成为集散地,可以“兴一个市场、带一批产业,活一方经济”,市民也可以从中买到物美价廉的农产品。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