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五年一个刻度,我省经济社会蓬勃发展;五年一个跨越,河南又将站上新的历史起点。
今年是“十二五”的收官之年。“十二五”期间,一亿中原儿女努力奋斗,各项改革成效显著,社会事业稳步推进,重大工程可圈可点,从来没有哪个时期,我们和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的目标如此接近。明年,我们将进入“十三五”,迎来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阶段,迎来河南深化改革开放、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为国家全局作出更大贡献的攻坚时期。
本报从今天起,开辟《回眸“十二五”展望“十三五”》专栏,回顾“十二五”期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聚焦“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思路和重点、任务,以述评的方式,回顾历史,总结经验,发扬成绩,鼓舞中原人民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续写更加辉煌的篇章。敬请垂注。
郑州机场跑道上,航标闪烁、起降繁忙,以此为中心的31条货运航线,像一张越织越密的网,已经覆盖我国内陆主要城市和亚欧美洲及大洋洲;全货机周计划航班量达85班。热火朝天的运货场景背后,是连续3年货邮吞吐量保持40%以上的增速,稳居全国20个大型机场第一位。
短短几年跃升“全球货运增长最快的机场”,郑州国际航空物流中心初具规模。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作为我省乃至中原地区对外开放的平台和窗口,辐射周边、活跃全局,彰显中原腹地的重要力量。
航空港实验区党工委书记张延明说,“十二五”期间,航空港围绕着“建设大枢纽、发展大物流、培育大产业、塑造大都市”的发展主线,每一步都力求想好、走对,拼尽全力打好决胜战,实现既定目标。
中原飞入世界新跑道
一架刚刚进港的航班正在郑州机场停机坪下客,不少乘客走下廊桥都不禁回头张望着旁边的“庞然大物”——T2航站楼,在晌午艳阳的映照下,航站楼像镀金一样耀人眼目。
产业转移加速、全球经济一体化形势下,建设中原经济区应选择怎样的战略突破口来实现内陆河南与国际市场的连接?铁路和公路连接的是大陆,而飞机跑道可以让河南融入世界。2008年,时任省长、现任省委书记郭庚茂到河南履新不久,就把航空港建设作为他的第一次调研课题。在仔细了解航空港枢纽规划和二期规划之后,郭庚茂做出了一个清醒冷静的判断:“这个事一定要当‘一号工程’来做,河南的将来要靠机场。”
为了抢抓机遇,推动航空港实验区早日上升至国家战略。2011年11月,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正式封关运行,这是国内少有的围绕机场建设的综合保税区;2012年9月,郑州市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项目启动,成为全国唯一的利用综合保税监管场所进行试点的城市。这两个重大项目的启动,使郑州机场在全国处于理念领先的地位,加速了航空港实验区从“纸上蓝图”变成“现实样板”的进程。
据中国民航局统计,截至2012年年底,全国共有27个省(区、市)的51个城市先后提出54个临空经济区的规划与设想,涉及51个机场,竞争如群雄逐鹿。不沿边、不靠海、不临江,中部大省河南用改革的勇气和智慧,爬坡过坎、攻坚转型,打通了中原连接世界经济体的空中通道,实现战略性突破:2013年3月7日,全国首个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花落郑州。“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没有航空港的发展和建设,河南将永远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内陆省份。”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大卫如此定位航空港对于河南的意义。
数字说明成绩,今年1至8月份,航空港实验区完成生产总值260亿元,增长2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97亿元,增长30%;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10亿元,增长32%;进出口总额完成258亿美元,约占全省的63%,增长49%。
航空货运集散四大洲
透过机场候机大厅的落地玻璃窗,可以清楚地看到停机坪机位停满了货机,满眼五彩斑斓的航空公司LOGO,其中不乏飞往卢森堡、芝加哥、雅加达等国际城市的全货运航班。
自航空港实验区获批以来,按照“货运为先、国际为先、以干为先”的发展思路,郑州机场货邮吞吐量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连续3年货邮吞吐量保持40%以上的增速,稳居全国20个大型机场第一位。这一增长幅度,几乎是全球平均水平的10倍。国际民航组织理事会主席贝纳德·阿留在郑州机场考察时称赞其是“世界货运增长最快的机场”。
自2011年10月俄罗斯空桥开通第一条货运国际航线,到2014年6月27日,郑州机场迎来首个国际货运航空基地公司卢货航,经过3年的不懈努力,这里运营的货运航空公司已达到17家,开通货运航线31条;全货机周计划航班量85班,通航城市31个。在全球前20位货运枢纽机场中,已开通12个航点;每周5班以上的全货机快线航班已达9个以上,基本形成覆盖国内内陆主要城市与欧、美、亚和大洋洲的航线网络,郑州国际航空物流中心初具规模。
货运为先,以货带客,货运、客运之间的良性互动正在形成。2014年,郑州机场完成货邮吞吐量37.04万吨,同比增长44.86%,旅客吞吐量突破1580万人次,同比增长20%,客运量增速首次在全国20个大型机场中居第一位。
郑州机场二期工程是航空港实验区的先导工程,自开工建设以来,近6000名工人“三班倒”全天候保质保量施工,建成后可满足年旅客吞吐量29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50万吨。“T2航站楼内部普装已经完成,第二跑道和滑行道的标志、标线、灯光等工程已经完工,综合交通换乘中心城铁、地铁建设顺利推进,各节点工程已进入倒计时阶段,正在冲刺年底建成投用的目标。”郑州机场二期工程项目指挥部指挥长安惠元说。
产业是基础,没有发达的产业,不仅枢纽地位不稳固,也很难形成物流中心。翻开郑州航空港智能终端产业的版图,富士康郑州工厂就像一只“领头雁”,它带来的雁阵效应和集聚效应正不断凸显:正威、酷派、中兴、天宇、瑞弘源等119家手机整机及配套企业相继落户,中兴、天宇、创维、华世基等15家手机整机企业正式投产。
航空港实验区智能手机产量从2011年的2050部跃升至2014年的1.43亿部,2015年力争达到近2亿部,约占全球智能手机供货量的八分之一,郑州机场配置全球空运资源能力的背后,是航空港实验区全球重要智能终端生产基地正在形成。
重塑全方位开放格局
河南省创加物流有限公司办事员小赵在朋友圈里发了条微信:“上午去实验区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办理‘三证一章’,被告知拿一套资料、跑一个窗口,时间缩短至5个工作日就可以办结。”
航空港实验区作为全省体制机制创新示范区,以推进投融资、贸易、物流、监管便利化为核心,加快构建符合国际惯例又适应实验区发展需要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新机制,努力把实验区打造成为最具活力的发展区域,为全省改革创新提供示范,重塑河南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
创新体制机制的首战是推进贸易便利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中最难啃的“硬骨头”是工商、税务、质监的“三证合一”。2015年1月15日,航空港实验区在全省首推“三证一章”商事登记制度改革,“一表申请、一门受理、内部流转、并联审批、统一发证”。
航空港实验区坚持把口岸体系建设作为对外开放的突破口,强力推动口岸建设,着力优化通关机制。河南电子口岸、河南肉类进口指定口岸、药品口岸、邮政口岸,多式联运中心、跨境电子商务、机场72小时落地签及与13个国家邮包直邮权,航空港实验区正在形成一个种类最全、效率最高的口岸体系。郑州海关复制推广上海自贸区14项创新制度中,已有11项在航空港实验区得到复制推广;河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复制推广上海自贸区首批8项创新制度,已全部在航空港实验区得到复制推广,河南企业在“家门口”可尽享“自贸区”待遇。
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是航空港实验区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进出口总值已经连续4年蝉联全国第二。2015年7月1日,新郑综保区在原有保税业务基础上,增加了港口作业、国际转口贸易、国际中转等业务,满足全关区货物一站式作业、一体化通关需求,最终实现郑州机场、新郑综保区、郑州出口加工区和郑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等海关监管区的紧密连接,打造集航空、铁路、公路、海港于一体的全方位开放格局。
未来五年,航空港实验区将积极实施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坚持以枢纽为起点、物流为跷板、产业为基础、城市为依托,实现“三年打基础、五年成规模、十年立新城”目标任务,为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贡献力量。 (记者 杨凌 栾姗)
记者8月22日从省统计局获悉,“十二五”时期河南人口发展报告近日出炉。数据显示,近几年随着我省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新型城镇化的加速推进,河南流出省外人口增速明显放缓,省内流动人口不断增加且流动更加频繁,流动人口总量基本保持稳定。
8月7日,省发改委发布喜讯,由国家发改委带队的第八考核组对我省“十二五”期间碳排放强度降低目标完成情况及工作进展情况进行了现场考核评估,我省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碳排放强度降低17%目标任务,初步考核结果为优秀等级。
昨天,记者从郑州市获悉,根据刚刚发布的“中部六省会城市经济发展比较分析”,“十二五”期间,郑州多项指标排名中等偏上。
新中国成立之初,领导人就非常注重发挥“外脑”的作用,“一五”计划编制反复征询前苏联的意见,“三五”计划期间提出了“领导、专家、群众”三结合的方法。
近年来,我市扶贫开发工作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把扶贫开发作为“九大攻坚”的重要内容,以扶贫开发重点县为主战场,以扶贫开发“小康杯”竞赛活动为重要载体,紧紧围绕扶贫开发目标任务,保持定力,持续加力,深处着力,精准发力,通过大力实施整乡推进、定点扶贫、产业扶贫等扶贫开发工程,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养老、看病,对任何一个家庭来说都是无法回避的民生话题。对家住川汇区的郭淑老人一家来说,这更是压得全家喘不过气来的愁事儿。而就在过去五年里,她家的这两大难题均得到解决——2011年,郭淑老人可以按月领养老金了,部分住院看病费用也可由城镇居民医保统筹基金报销。为她家减轻负担的好政策,一个是妥善解决原“五七工”和“家属工”的养老保险参保问题的规定,一个是施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
1月5日,省地方经济社会调查队发布《“十二五”以来河南城市发展报告》。报告显示,“十二五”以来,我省城市(指城市市区,包括城区,不包括市辖县及济源市)发展有“喜”有“忧”。
郑州市连续5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0‰以下。
郑州市卫生计生系统“十二五”成就回顾展暨大型义诊系列活动在绿城广场拉开帷幕。记者现场了解到,郑州市连续5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0‰以下,流动人口综合管理率、均等化服务覆盖率均达到90%以上。
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介绍,随着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减贫1000万人以上任务的完成,“十二五”扶贫工作圆满收官。
12月9日上午,郑州市交通运输委员会就“十二五”期间郑州市交通运输情况做了汇报。2015年4月郑州成为全国10个“绿色交通”试点城市之一。
12月9日上午,郑州市交通运输委员会就“十二五”期间郑州市交通运输情况做了汇报。2015年4月郑州成为全国10个“绿色交通”试点城市之一。
12月9日上午,郑州市建委就“十二五”期间相关工作情况进行了通报,就“畅通郑州”工程完成情况、建筑工地扬尘治理……
“十二五”期间,互联网展现了其巨大的变革力量——“云”“网”“端”成为制造业的新基础设施,企业与用户可随时互动,实现定制化生产,互联网为提升传统产业提供了巨大空间。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发展很不平凡的五年,也是改革开放伟大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