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时评 > 正文

三公经费透明让改作风更有谱

2013-06-20 10:36 来源:京华时报

  只有详细说明是否属于履职必须的原因,才能消除公众的疑问,让人们理性看待“三公”经费的增减,增进对公务活动的理解。

  日前,海淀区的20个部门陆续公开今年预算情况。在北京,这是区县级政府部门首次晒“三公”。这一个突破,拉开了本月北京“三公”公开的序幕。消息显示,20日前后,将有约87家单位加入其中。

  从市级到区县级,北京的“三公”公开又迈出了新步伐。不止层级的拓展,还有首次实现所有政府组成部门全纳入、首次专门公布大额专项资金情况等新亮点,也说明,北京的“三公”公开正深入推进,公开质量在不断提升,这让人们充满了新期待。

  与以往不同的是,今年晒“三公”除了是政府信息公开进程的延续,更是在改作风、反浪费、机构改革、转变职能等新背景下展开。从改进作风八项规定出台实施,到党政部门反对浪费、厉行节约,再到政府部门裁撤重组、职能整合,都有一个共同的现实指向:遏制财政浪费,压缩公务支出,把精力和财力集中于改革发展、攻坚克难。从这个角度看,“三公”透明化进程继续推进,对于转作风、改政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公”公开连着两头,一头是政府部门,一头是人民群众。让经费信息在透明平台上公布,其实就意味着接受社会监督,让百姓参与来确保资金用得好、用得节省。在改作风过程中,中央也一再强调不能自说自话、自我评价,要勇于接受监督,同样重视社会参与的作用。因此,“三公”越公开,政府越透明,百姓心里就越有谱,改作风也就越有力度。

  正如专家指出的,海淀区的“三公”公开后,老百姓可以了解委办局的钱花在哪里,怎么花的。比如,可以给各部门“三公”经费排个队,也可以看哪些支出是大笔,这为推动有关方面节省开支提供了着力点。从已公开情况来看,公车运行维护费依然占据大头,压缩这方面支出存在改进空间,这也是百姓的普遍心声。由此看来,中央提出严管公务用车配置使用,北京市也拟原则性禁止相关预算单位纯新购公务车,都体现了政府顺应民意、改进作风的决心。

  不管公开还是监督,都不是简单的信息供给与反馈,而是体现了政府与公众的互动。今年,北京要求各单位在公布“三公”时,说明需进一步细化,解释要更加充分。这一新规定,有利于解疑释惑。只有详细说明是否属于履职必须的原因,才能消除公众的疑问,让人们理性看待“三公”经费的增减,增进对公务活动的理解。同时,这也有利于进一步约束政府花钱,让公务消费更加节俭务实。

责编:刘睿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