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自理能力被逐出养老院

2012-07-19 11:16 来源:中国周刊

中国周刊:中国周刊记者 闫小青 北京报道 发布时间:2012-07-16 09:18:38   论坛交流    [内容简要]:“我们到养老院就是希望老有所依、老有所靠,人一病了你们就轰人,那住养老院的意义是什么?  

  

  6月13日,王佩玲老人的午餐。摄影 商华鸽

  无力养老

  2012年农历年的除夕夜,王佩玲是在爱晚养护院里度过的。

  晚上八点多,张一军才忙完要打点的一切,拖着疲惫的身体赶到养老院陪母亲,他到时哥哥一家已经离开了。

  张一军进房间,王佩玲都没有认出自己的儿子,连连问护工“这是谁啊?”张一军鼻头一下子泛酸,他已经好多年除夕没有赶上家里的年夜饭。

  张一军也琢磨过,万一在过年前没给母亲找到能去的地方,他也许会把母亲接回家里,那自己可能要为此换一份常在北京的、不那么忙碌的工作。

  王佩玲只有两个孩子。哥哥长张一军八岁,今年刚刚退休。哥哥因为高血压,心脏也不好,没能力把母亲接回家里住。

  张一军的父亲去世得早,王佩玲以前一直跟着二儿子一起生活。每年过年,哥俩儿带着家眷在张一军家里陪老人过年。回想那段日子,一家人围着桌子简简单单地吃一段饭,张一军觉得那才叫家的感觉。

  可是现在,维系这个家的感觉,对于张一军来说却显得那么“昂贵”。

  2004年一个周末,王佩玲跟儿子说礼拜一要去第五福利院办下手续,她想住到养老院去。张一军愣住了,忽然意识到,母亲一个人在家太寂寞。自从离开国营单位下海后,张一军的工作越来越忙,几乎没有多少时间和母亲一起度过。五十二岁的他还像个小伙子似的,为生计四处奔波,他最怕自己未富先老。

  那时候,张一军夫妇在外打拼,女儿在学校读书。王佩玲就经常到家附近的第五福利院去跟以前单位里的好姐妹打牌聊天,后来姐妹们建议王佩玲直接搬过去住。所以王佩玲就来了一招先斩后奏。

  张一军跟哥哥商量后,觉得也许去福利院养老,老人才不会太孤独。所以最终张一军还是陪着母亲去第五福利院办了入院。

  后来又去了硬件条件更好一点的第一社会福利院。

  如果不是母亲患上老年痴呆症,张一军和哥哥还会觉得等自己老了住进养老院就是最好的归宿。现在他们都不知道,等自己老了该怎么办。

  王佩玲是离休干部,一个月的工资四千多块,她的全部工资刚好支付住养老院和生活所需的花费。可是张一军现在缴纳的是最低档的养老保险,退休金1700元左右。哥哥现在退休每月拿不到两千。

  哥俩每次提起母亲找养老院的事情,都会说“咱们以后还不知道怎么样呢”。张一军最担心自己老了以后会成了倩倩的包袱。

  无序的行业

  王佩玲老人在爱晚养护院的第一个夏天,张一军要担心的事情太多:没有空调会不会太热,会不会吃坏东西拉肚子,护工的水平行不行。

  第一次到爱晚踩点的时候,张一军就说想找一个一对一的专业一点的护工。院长孔德强告诉张一军,这样的护工他们不是不想找,而是根本找不到。王佩玲屋里的护工小张就是半年前才到北京做护工,爱晚给她做过简单的培训,小张打算着积累一些经验,然后到更赚钱的家政行业去发展。

  其实,比硬件条件更让张一军担心的是,这样一家规模不大的民营养老院随时都可能关门,到时候母亲又要到哪里去?

  爱晚养护院现在的规模已经不小,小院四排平房里一共住着150多位老人,有70多名护工。院长孔德强无时无刻不在感受着压力和风险。

  给失智失能老人提供看护是老院长武学斌的理想,所以退休后便在大兴开了爱晚养护院,养护院一直盈利不多。老院长的身体也渐渐无法支撑繁琐的日常工作,于是武学斌开始寻找接班人。这个人既要有经营头脑,又不会把武学斌多年心血经营成那种只顾赚钱罔顾责任的养老院。武学斌看中了正准备开办养老院到他这里来讨经验的孔德强。

  去年,刚满三十岁的孔德强从老院长武学斌手里接过这个担子,以前他一直觉得养老院在国内是绝对的供不应求,该是开一个赚一个。但是开始真刀真枪上阵才发现养老是一个完全无序的行业。

  开一个高端的养老院,提供高端服务很赚钱,天天上百号人等着办入院手续。可是像爱晚养护院这类专门做失智失能老人的看护,别说赚钱,生存都是问题。

  因为要提供24小时的全职陪护,爱晚的护工都是来自农村的打工者。护工频繁跳槽,养护院里常年人手不足。经常是干上个年把走一批护工,然后又来一批新人再重新培训上岗。

  也有过社工专业的学生到养护院来实习,但经常是给老人换了一个月的尿布就坚持不住离开了。

  养护院只好让一位护工同时看护2至3位老人,既能解决人手短缺又给员工变相提高了工资。一个护工同时照料三个失智老人,难免忙中出错,爱晚经历过不少次大大小小的看护事故,好在都没出什么大事儿。

  但孔德强也明白,一旦出了事儿,以爱晚的能力可能真的经受不住。孔德强坚持的动力都维系在老院长的嘱托和对一个个无助家庭的责任上,在孔德强看来王佩玲老人家庭的遭遇是整个行业的不幸。

  张一军夫妇最早也要七月底才能回北京,张一军只能常常打电话、发短信给孔德强询问母亲的近况,以求内心的安慰。

  其实,张一军这一通通电话、一条条短信也是孔德强艰难中的一丝安慰——这个弱小的民营养老院,自有公办养老院不愿为之、而又无比重要的价值。

责编:周艳博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

专题推荐

男神来袭,哪款才是你的菜?

男神来袭,哪款才是你的菜?

娱乐圈男神女神当道,个个生的个唇红齿白倾国倾城...

5月影市前瞻

5月影市前瞻

五月影市作为暑期档头一炮,其中隐藏着几枚重磅炸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