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个‘忘记’原则,就是对我好的人不能忘记,对我不好的人要忘记,我帮助过的人要忘记。”
“台州的企业家要有社会责任意识,做善事不在于多少,关键在有心。”
对话人物 >>>
陈逢干,1958年出生于天台县的一个农民家庭,是多家企业的老总,连续6年跻身中国十大慈善家排行榜。
对话动机 >>>
他是一个煤老板,可他打破了很多人心中煤老板的形象,因为他把慈善当作自己的事业。
财富不足以让他跻身任何一个稍有名气的富豪排行榜,但他却连续6年被评为“中国十大慈善家”。
他每年拿出百分之二十到三十的钱,去做善事。修路、建养老院、创立大学生助学基金,在很多地方,都留下了他的爱心足迹。
他说,钱财乃身外之物,如何赚到并不难,难的是如何花钱。
他说,慈善不是有钱人的专利,而是有心人的专利。
他就是天台人陈逢干,从身无分文到身价过亿的企业家,他的善心一直未变。
第一次见到陈逢干时,是因为他被评为第四届“感动台州”十大人物之一。这个星期,在天台,记者第二次见到了他,还是面带和蔼的笑容,没有一丝企业家的架子。他表示,只要自己有能力,都会继续去做善事。
1
六年蝉联
“全国十大慈善家”
“慈善不是有钱人的专利,只要有心,都可以去做。”
台州晚报:如果没有记错,您已经是第六次荣获“全国十大慈善家”的称号,而且也是唯一一个连续6年上榜,对此您有什么感受?
陈逢干:我只是从自己的本能出发,做自己该做的事。每次看到他们的困难解决后的微笑,我觉得很快乐。上了排行榜,对我也是一个压力,我必须要努力继续做好。当然,也要继续做大企业,那样才能帮助更多人。
台州晚报:在慈善排行榜上,一些慈善家今年上榜,明年消失,如昙花一现,您是怎么看这种现象的?
陈逢干:排行榜和慈善没有必然的联系,如果只是为了上排行榜去做,那就不是善举。人只要按照自己的能力帮助别人就好,排上了更有压力,没排上,我们还是在做。
台州晚报:您最早做慈善事业是什么时候?
陈逢干:记不清了。小时候家里穷,为了生活讨过饭,路上有不少人帮助过我,给我饭吃。这些我都记得,当自己有能力的时候,我就伸手也帮别人一把,比如说考上大学了需要一笔钱,他们来找我,本身就是对我的一种信任,因为有钱的人很多,可他却来找我,那我尽自己的能力去帮他。
我一直觉得,慈善事业不分大小,它不是有钱人的专利,只要有心都可以去做。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