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弃小学改建养老院 入院免费蔬菜自己种 照顾老人义工成主力
自费20万 给老人安个家
老龄化是社会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如何让长者安度晚年,更是后辈们该认真思忖的尽孝之道。
如今,孤寡贫困老人无人赡养的情况时有发生。养老院便成了他们的救命稻草。近日,河南省新密市米村镇兴建起了一座民办公益养老院,创办者王保卫坦言,“要让老人们生活得更有尊严。”
但王保卫的善举在引发人们称赞的同时,养老院“免费入住”的公益形式能否持续,也引发了社会的强烈关注。
自掏腰包 起名“善缘安”
“善缘安养老院”的院长王保卫,今年38岁。曾经从事保健品行业市场管理工作。用他自己的话讲,“这个行业赚钱还是比较容易的。”如今,他却舍弃了“摇钱树”毅然全心操办起了免费的养老院,为的是让很多“不相干”的老人们有个养老的地方。
这家民办的免费养老院,被媒体誉为河南省内第一家。地处河南省新密市米村镇,原是一所废弃了两年的小学,而后改建而成。谈起始建公益性养老院的念头,王保卫告诉记者,“我身边的朋友,都是对父母非常好的人,我们都是以孝论友的。”让老人们老有所养,一直是王保卫根深蒂固的观念。
当然,决定创办这家养老院,也是众多原因促成的。其中重要的一项,是缘于他对父亲去世的遗憾。
王保卫的父亲工作很忙,一年只能和家人团聚一个星期。长年超负荷工作使王保卫的父亲开始透支健康。“他提前退休回家了,我以为他闲下来身体会好点。”王保卫叹了口气。当时父亲退休回家后,他已经开始出去闯荡了。“我当年一直认为爸妈才50多岁,我挣够钱回来陪他们也来得及。”但是,父亲的身体并没给王保卫尽孝的机会,他30岁那年,父亲去世了。
“你说钱哪有赚够的时候,可人是说没就没的。”王保卫的心中隐隐作痛。“现在,我办这家养老院,就是想给老人们一个说话乐和的地儿。”
把对父亲的愧疚补偿给母亲和更多老人,似乎成了王保卫的执著念头。“最初,我还想着把自家的房子扩建几间,接那些孤寡贫困老人来居住,一起做个伴。”和朋友们一商议,“觉得住在自家似乎不合适,朋友们也都是热心人,大伙决定凑些钱租房子,建立一座老人院。也可以帮助更多老人。”
最终,地址选定了新密市米村镇的一所废弃小学,经过王保卫和朋友们的改建,已经焕然一新。“目前,已经花费了20万元左右。”这笔钱是王保卫多年积蓄的大部分。但是谈到这些花费,他总是说,“钱没了还可以再赚,我不担心这个问题,我最关心的是如何让更多老人老有所养,如何妥善安置他们。”
住有四老 感谢“阳光义工”
父亲去世后,王保卫没事儿就回家和母亲待在一起,随后,还加入了“阳光义工”,义工们时常会帮助孤寡老人。而这些义工,如今也成为“善缘安养老院”强有力的后盾。
义工们在帮助孤寡贫困老人们时,很有感触。“老人们总觉得活着是负担,天天愁眉苦脸地熬日子。看着真难受。”而王保卫建立的这家公益养老院,像他自己所述,“先是解决老人们的衣食住行等基本问题,再有,让老人们聚在一起获得精神上的快乐。”
由于养老院的正式手续还在筹办中,目前,“善缘安”只居住过4位老人。“一位是我的母亲,她住在这里和我一起张罗养老院的事情。”而另外3位,是在历次志愿服务中接触到的贫困老人。
来“善缘安”的第一位,是河南当地有名的“气球奶奶”。“她是来这边为儿子治病的,已经86岁高龄了,儿子也有60岁了,她儿子身患重病不能劳动。”奶奶每天都要在街边卖气球,为的是维持生活并攒些钱给儿子治病。“今年春节前夕,奶奶骨折了不能劳动。我们去她租住的地方探望她,屋内狭小又阴暗,地处一楼,环境非常差。”奶奶的日子越发艰难,义工们把奶奶和她的儿子接到“善缘安”养老院,让两位老人能好好休养。“奶奶劳动惯了反而待不住,住了几个月后,坐着轮椅再次去卖气球了。”王保卫说。
“另外,想收的就是周边的孤寡老人,他们身边缺乏子女照顾,自己又不心疼自己。一旦生病也不会及时去治疗,日子过得非常清苦。”这些老人,同样是王保卫他们重点关心的人群。
如今,除了王保卫和母亲长久管理这家养老院,“阳光义工”团队有上百人成为这里的后备力量。一有时间,时常是十几个人一齐来此,帮老人们做饭、洗衣,陪老人们聊天解闷,“我们还想着,给老人们添置上电视等娱乐物品,丰富老人们的精神生活。”义工团队的领头人路姐告诉记者。
王保卫和义工们帮扶这些老人,也需要掌握一些技巧,“关心归关心,但是,不能过问老人们不开心的事情,只要老人们如今过得快乐就好。”路姐向记者坦言,“帮助这些老人,自己也会觉得轻松而快乐。”帮扶老人这些年,他们了解到,老人的快乐并不奢侈,“简单的温饱与适当的关怀,老人就会满足而感恩。”
场租全免 自行开垦菜地
现在的很多养老院,并不能真正善待老人,家庭也是。
“去年有两件和老人有关的事,就特别刺激我。”王保卫说。一件事是2011年6月,媒体爆出一所养老院虐待老人事件,掀起轩然大波;另一件事发生在7月,一位老人站在黄河桥上,任凭过路司机怎么呼喊,还是翻越黄河大桥护栏,跳入桥下湍急的水流中。
“这俩事儿,一件愤怒,一件痛心。”王保卫说,活那么大岁数了,心里头得难受到啥地步,才一步一步地走到桥上,让泥沙埋了自个儿。
而王保卫也想借此让社会看看,“我们免费的养老院是如何对待老人的,要让他们幸福快乐。”
事实也确实如王保卫所述,来这里生活过的几位老人每天都是笑得合不拢嘴。“主要是老人们能感受到关心,生活也还算安逸。”
善缘安养老院坐北朝南,后面是起伏的山丘,门前是近两亩的菜地。改建后的楼内,原来的小学教室已经改成了约20平方米大小的老人宿舍,每间屋子有3到5张单人床。“当初,选定这个地方也是因为这里风景、空气好,距离高速公路约10分钟,交通也比较方便。”王保卫说。
如今,王保卫和义工们还在院子附近开垦了菜地,“这里距离城镇3公里左右,买菜还是有段距离的,并且花费也高。”自己开垦了菜地,这样绿色又新鲜,还能自给自足。聊到菜地,王保卫反复强调一件事,“我们刚刚来的时候,做基建工作,买菜要到很远的地方,吃饭不便,附近的村民听说是在建一个免费敬老院,于是热情地来送菜、送吃的。你看,只要你做出了一点友善的事情,就会收到更多的回报。”
虽然一直以来,出资、选址、通水电、装修改建、联系义工、照料老人……这些繁琐的事情一直让王保卫忙得不可开交,但是他却为此深感幸福。别人感激他,他的心中更充满感恩,“一直以来,我最感动的就是村民、志愿者、政府的各种帮助,我们这家免费敬老院,一开始是协商5年的租金合约,后来村委会的领导们知道是诚心做好事,就免费租给了我们,要不我这20万都不够用的。”王保卫感受到,只要是真诚地做好事,就能结识到更多好人,心中欣喜而感激。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