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江油市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80.2亿元、工业增加值85.86亿元,工业利税总额24.2亿元,分别增长40%、27.1%和43.2%
●2012年,江油市力争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65亿元、工业增加值110亿元、工业利税30亿元,分别增长30.3%、27%和26%
●江油规划用5年时间使工业经济规模翻一番
回眸2011
2011年,在绵阳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江油市坚持“工业强市”战略不动摇,大力推进“1+3”特色产业发展,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工业经济增速和效益实现新提升。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80.2亿元、增长40%,是近三年来增长最快的一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5.86亿元、增长27.1%;实现利润总额13亿元、增长70.1%,工业利税总额24.2亿元、增长43.2%。
工业平台拓展和承载能力提升取得新进展。全年投入11.5亿元实施了道路、标准厂房和变电站等基础设施建设,新增建成区面积3平方公里、达到15平方公里。
工业项目建设和主导产业发展取得新突破。累计实施攀长钢新区、六合锻造等重大工业项目89个(其中,亿元项目21个),完成工业项目投资41亿元、增长32%,连续三年实现“每月开工或竣工一个以上亿元工业项目”目标。全年实现“1+3”特色产业(规模以上)总产值243.3亿元、增长26.5%,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87%。
创新能力和品牌建设有了新加快。新培育绵阳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2个、达到8个,新增国家级著名商标和名优品牌1个、省级2个,省级以上达到13个,国家级1个。
开放合作和招大引强实效有了新增强。累计引进投资两千万以上工业项目38个,其中亿元项目12个,为工业经济持续增长打下了坚实基础。
聚焦2012
2012年,江油市大力实施“三个倍增”计划,推动工业经济总量扩张、结构优化、产业聚集,加快产业规模化、配套化、集群化发展,力争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65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110亿元,实现工业利税30亿元,分别增长30.3%、27%和26%。
主要举措:
一是以重大项目建设为突破,加速壮大工业经济总量。坚持项目为纲,大力实施“规划项目产业投资攻坚年”和“项目建设突破年”,继续保持“每月开工或竣工一个以上亿元工业项目”的强劲态势,力争全年完成工业技改投资45亿元。积极推进攀长钢锻造生产线、启明星离子膜等12个项目竣工投产;加快推进黄龙破碎、西南钢铁等24个投资上亿元项目建设;集中开工两批投资过亿元的重大项目;积极推进神华江油应急储煤基地和一期2×1000MW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项目,紧紧围绕“1+3”产业拓展延伸、集群承接、延链引进一批好项目,力争全年引进投资两千万以上工业项目27个。
二是以“一园四带”建设为依托,进一步夯实工业发展载体。按照产城一体的思路,以江油工业园创建全省新型工业化冶金机械产业示范基地为目标,加快实施东环线等园区道路和7万平方米标准厂房等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完成投入10亿元,拓展园区空间,提升承接冶金机械产业的能力,不断发挥园区招商引资主战场和“两化”互动切入点作用。坚持错位发展,稳步推进二马厚、武都大康、含增香水、彰明龙凤四个产业带建设,加快提升新型建材、能源、食品医药产业的集中集聚发展水平。
三是以实施企业倍增为重点,加快壮大优势企业集群。坚持一企一策、因企施策,主动在产业策划、项目建设、链条延伸、资金筹措、人才引进、产品营销等方面为企业服务,加劲给力,大力推动攀长钢实施“三改一提升”,积极支持长祥特钢等40余户优势企业快速扩张,合力打造高端特钢“联合舰队”,努力在“特钢新城”建设上实现新突破。积极支持做好川矿改革,加强银企对接,放大工业发展基金和融资担保机构作用,确保全年新增工业贷款10亿元以上,净增规模工业企业15户、达到177户,形成企业梯次发展、产业提档升级的良好局面。
四是加强对工业的领导,营造工业发展良好环境。坚持重大项目、重点企业领导干部联系制度,集中力量、集中精力和资源,切实解决土地供给、要素保障、担保融资等影响和制约企业发展的困难和问题,确保企业开足马力生产、时不我待上项目,形成一心一意抓工业、心无旁骛促发展的生动局面。
工业强市的“江油路径”
“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推进工业强市,力争用五年时间,再造一个‘工业江油’!”全市工业强市大会前夕,江油市委书记宋开慧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2011年,江油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80.2亿元,5年再造一个“工业江油”,意味着5年后江油的工业总产值将在此基础上翻一番以上,而江油已经连续三年实现了工业经济的高速增长,如何在新起点上再跨越?
宋开慧说:“始终把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作为首要任务,以‘创新驱动、绿色低碳、高端切入、开放合作’为路径,大力实施企业、产业、园区‘三倍增计划’,做强做大工业,实现速度、规模、质量、效益的大幅提升。”
抓项目 增后劲
打造工业发展新优势
“我们着力抓好一批在建项目、加快新开工一批重大项目、抓紧启动一批重大后备项目,”江油市长马辉说,“我们确保每月开工或建成一个亿元项目,力争未来五年工业技改投入超过200亿元。”
深入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江油的做法是:精心谋划上项目,坚定信心抓项目,研究政策找项目,开足马力建项目。
江油今年计划实施各类重点项目243个,其中新开工项目157个、续建项目86个,力争全年完成投资120亿元;江油主动承接引项目、运作资本抓项目、内部挖潜上项目、加大力度建项目,努力形成竣工一批、建设一批、落地一批、引进一批、储备一批的项目投资工作格局;江油市深入研究投资领域,巩固传统领域、拓展新的领域。要从宏观政策取向中找项目,以政策的充分利用推动项目投资的稳定增长;江油市积极解决项目建设资金、土地、环评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坚持项目建设“四定”责任制和“一对一”挂钩服务,对工业项目实施动态管理、重点推进,全力抓好要素保障,进一步创新投融资机制,激活社会投资,着力破解项目建设资金“瓶颈”。
在深入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中,江油市还紧紧围绕特钢上下游产业、石材产业、能源产业积极开展项目投资、开放合作、产业发展等主题活动,强力推进攀长钢新区、川矿重装基地(二、三期)等重大项目加快建设,积极推动神华巴蜀储煤基地和一期2×1000MW万千瓦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等重大项目加快实施。
抓龙头 聚产业
再筑工业发展新高地
攀长钢、川矿集团是江油工业的“老牌”龙头企业,近年来,六合锻造、汇通科技、黄龙制造、长祥特钢、天安矿业、清香园等一批企业发展迅猛,成为江油“工业板块”中的新秀。
在实施工业强市战略中,江油市始终坚持把产业集群发展放在突出位置,集中力量加以推进。着力促进各类要素向优势企业集聚,大力实施“1223工程”,积极支持六合锻造、汇通科技、黄龙制造、长祥特钢、天安矿业、清香园等企业加快发展,加快打造冶金机械、建材、能源、食品医药等产业集群,努力形成“1+3”产业竞相发展的生动局面。
按照“一园四带”的工业布局,以建设四川一流特色产业园区、争创国家级产业园区为目标,进一步完善规划、加大投入、理顺机制,大力提升综合承载能力,使园区成为工业发展的增长极、城市建设的新组团、招商引资的主战场、创新发展的试验田;同时,稳步推进二马厚、武都大康、含增香水、彰明龙凤四个产业带建设。
江油还把工业结构调整作为主攻方向,加快建设集特钢材料、特钢产品制造、特钢产品贸易为一体的“特钢新城”为抓手,推动材料产业向制造业转变,大力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全面增强制造业竞争力;推动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促进劳动力密集与资金密集、技术密集型产业协调发展,努力实现重工业与轻工业平衡发展;调整产品结构,生产适销对路产品,增加产品和服务的附加值,更好地满足消费升级的需求;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稳步推进兼并重组,提高规模经济行业的产业集中度,形成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
抓创新 提效益
增强工业发展新动力
江油的骨干企业集中在材料产业,如何实现“江油材料”向“江油制造”,乃至“江油创造”转变?江油的做法是:抓创新!
江油市加强企业技术创新机制建设,鼓励企业加大创新投入,争创国家级、省级技术中心,推动传统企业向科技型企业转变;鼓励本地企业与国内同行、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大力引进和培养各类高端人才,推进产学研结合;积极支持市境内科研单位加快实施军转民计划,开发军转民产品;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推动产品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攀升,争创国家级、省级名牌,实现“江油材料”向“江油制造”乃至“江油创造”转变。
黄龙破碎输送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就是一个依靠自主创新走出一条发展之路的企业,落户江油7年来,一直致力于破碎机械研究和生产。在江油市的大力支持下,该公司从一个投资2000万元的小型机械加工企业,发展到资产总额达1.2亿元的规模企业,自主研发和生产的HL型破碎机先后取得了10多项发明专利,获得了“最具自主创新能力” 企业、“国家十一五规划技术攻关” 企业,以及“全国质量信得过产品”和“四川省名牌产品”等众多殊荣。
工业强,则江油兴。新起点上再发力,5年为期,江油工业向着800亿的目标冲刺!
“两化”互动的“江油特色”
“我们推进工业强市战略,不是孤立地抓工业,而是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两化’互动是江油发展的主要动能。”江油市委书记宋开慧说。
目前,江油市正在创造性地加以推动,努力走出一条具有江油特色的发展之路,建成绵阳“两化”互动发展“样板区”,争创全省“两化”互动发展示范市。
审时度势:“产业决定城市”正向“产城融合、园城一体”演化
江油市委引导全市干部群众充分认识“两化”互动发展的重大意义。
从经济角度看,现代化进程就是工业化、城镇化互动的过程。江油城市发展最初是被工业化推动的,工业化带动城市发展;当前,随着信息、资金、要素的快速流动,城市的经济聚合和发展效应不断放大、就业吸纳能力日益增强,过去“产业决定城市”正向“产城融合、园城一体”演化。
从发展规律看,2011年江油市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达到4312美元,城镇化率超过30%、达到48.6%,正处于“两化”的“双加速”时期。加快推进“两化”互动发展,是准确把握经济发展阶段特征,有效破解经济发展不协调、发展质量不高等问题的现实选择,是抢抓机遇,更高水平上推进“三化”协同发展,进一步保障改善民生的根本路径。
主攻方向:规划引领,产城一体,区域协调
江油市在推进“两化”互动中,更加注重规划引领。坚持从规划入手,在全国范围内精心筛选具有较高规划设计水准的规划设计单位,高水平编制产业和城市功能融合的互动发展规划,确保了规划具有前瞻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江油市在推进“两化”互动中,更加注重产城一体。突出新型工业化的主导地位,抓住产业园区、产业聚集、产业新城“三个关键”,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市”战略,以产业倍增促进城镇发展;加快构建以50万人口现代化大城市为中心的现代城镇体系,以宜居宜业宜商的现代新城推动产业发展。
江油市在推进“两化”互动中,更加注重区域协调。根据山区、丘区、平坝不同区域的资源禀赋、环境承载能力、发展基础和潜力,江油市坚持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防止资源的浪费和生态环境的破坏。为强力推进“两化”互动发展,市上成立了“两化”互动发展领导小组及其规划编制、项目包装等5个工作推进组,按照统一要求,推进发展规划编制、项目包装、推介、引进和建设,形成了“两化”互动发展的生动局面。
重点突破:坚持“三个统筹”
江油市在推进“两化”互动中,坚持“三个统筹”: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统筹新农村综合体建设,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发展。
在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上,江油市整合项目资金,加快实施一批提升城镇承载能力、改善基础设施条件的重点项目,推进城乡设施一体化。城镇建设按照“东扩、南进、西展、北控”的要求,全面启动城市西环线、南环线、江彰大道南北段建设工程,完成东环线新建和栖仙路、双凤路等6条道路改造提升,实施太白广场、西山公园人行天桥和北门口下穿人行通道建设,加快推进太平场等七大片区旧城改造,完善主城区并适度超前配套建设城市新区的供排水管网等基础设施,确保全年完成城建投入8亿元以上。水利建设以进入全省“全域灌溉”试点县为契机,加快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全面启动绵江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和新安片区“全域灌溉”工程建设,在全市掀起农田水利建设新高潮,确保全年完成水利建设投资2.8亿元。交通建设大力推进以重要通道线、断头路和乡村道路、机耕道为重点的道路建设,启动绵江快速通道复线建设前期工作,积极实施塔九路、S302线(含增段)以及雁三路、明三路改造提升,确保全年新建改造道路60条170公里,完成交通建设投资2.8亿元。
在统筹新农村综合体建设上,江油市坚持把新农村综合体建设作为重要突破口,积极探索以新农村综合体建设推动新型农村社区发展的新路子。坚持不懈地推进绵江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在进一步提升示范村建设水平的同时,着力加强薄弱村产业发展、设施建设、村容治理和民主管理,推动示范片内24个村建设整体上档次、上台阶;全力做好下半年第二批省级新农村示范片争取工作,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支持山区乡镇加快发展的意见》,加快推进山区发展,提升新农村建设整体水平。
在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发展上,江油市坚持以城带乡、以大带小,积极开展城乡学校“一对一、一对多”结对共建活动,实施“名校长工程”和“千名教师支教行动”,进一步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实施“百名医生下乡支医行动”,进一步提升农村医院“软件”水平和服务质量;加强村级卫生站建设和规范化管理,确保每个村(社区)都有标准化卫生站和合格的专(兼)职医卫人员,让群众人人都享有初级卫生保健和优质医疗服务。
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犹如一架钢琴的黑白键,江油人舞动双手,用“两化互动”的手法,让“工业强市”的交响曲更加雄浑有力,也奏响了发展振兴的最强音。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