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26日,一女子向教育局反映儿子高考的户口问题,情绪十分激动。 任传富 / 东方IC
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日前表示,教育部等国务院四部委共同制定的随迁子女就读地高考方案日前已获批准将适时发布。但不少业内人士仍担心,这一备受关注的政策公布前还存在不少变数。
一名接近教育部的专家向财新记者透露,事实上“异地高考”方案仍处在中央和地方激烈博弈过程中。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成刚则指出,目前来看教育部等四部委出台的“异地高考”方案只能是一个“指导性”“参考性”“宏观性”的方案,而将实质性实施规则交地方政府决策,因而不会有对各地出台的“异地高考”方案的门槛做统一的硬性规定。
所谓随迁子女,是指因父母离开户籍所在地到异地工作,随同父母来到异地就读中小学而无当地户口的未成年子女。2005年以后,中国高考报名实行“学籍”和“户籍”双认证。这样的规定导致大量无本地户籍的移民子女无法在自己生活、学习多年的城市参加高考,在初中或高中阶段只能回户籍地就读。
目前,已有山东省、福建省两省出台了“异地高考”政策,规定从2014年起,符合一定条件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可以在本省参加高考并享受与本地户籍居民子女的同等录取待遇。但两省尚未公布实施“异地高考”政策的具体门槛。除上述两省之外的29个省市区则尚未出台任何形式的“异地高考”政策。
前述接近教育部的专家指出,事实上“异地高考”政策的制定是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互动的结果,教育部方面也希望透过目前的表态推动地方政府加紧研究制定各地具体方案。
但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于9日撰文指出,如果教育部只出原则性意见,那么“异地高考方案出台”的解读并不成立,在不同省市的进城务工人员还将等待本省的具体方案,且何时出台如何执行均存在变数,一些省市还可能出于高考竞争情况、人口流入情况等多种因素设置极高的异地高考开放门槛,或要求很长的学籍和父母工作年限等,导致随迁子女就读地高考问题难以真正解决。
而成刚也认为,随迁子女就地高考问题能得到何种程度的解决,关键在于当下矛盾最为突出的“北上广”等地出台的方案,鉴于并无明确的门槛要求,中央层面方案的出台“并不重要”。
从2010年7月起,京沪等地数万名外地学生家长发起联合签名,前后多次上书教育部,呼吁打破高考户籍障碍。他们坚持每月到教育部信访办请愿,掀起了落实随迁子女在迁入地获得平等教育、升学权利的强大舆论声浪。就在7月5日,再有逾百名家长前往教育部维权,当时并未得到信访接待官员的正面回应,警方还一度与家长发生肢体冲突。针对目前教育部方面的表态,随迁子女家长普遍担忧,教育部将“异地高考”具体门槛和方案制定权下放到地方,可能会导致地方政府的推诿和拖延。
有家长对财新记者表示,只要方案没有正式出台就还存在变数,他们将继续坚持教育公平维权的活动,促使教育部出台具有强有力约束力的随迁子女就读地高考方案,避免北京、上海等地以教育部等四部委《意见》作为幌子,无限拖延随迁子女就读地高考问题的解决。(见习记者 王箐丰)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