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地高考概述
随着大量城市流动人口和进城务工农民工在异地工作时间的推移,其子女在流入地参加高考的问题日益迫切。2011年3月,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列席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时表示,教育部目前正在和上海、北京研究,逐步推进异地高考。2012年3月,袁贵仁在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开幕会上透露,异地高考改革方案将在10个月内出台。2012年7月,异地高考方案获国务院同意,将适时发布。
异地高考获批引发的热议
千万人热切期盼的“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异地高考”方案终于要出台了,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日前透露,教育部联合多部委制定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异地高考方案已经国务院同意,将适时发布。这对于无数跟随父母背井离乡外出求学的孩子来说无疑是件大喜事,同时,异地高考的破冰也是中国教育改革的一次重大进步。虽然这部“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方案仍“犹抱琵琶半遮面”,但我们依然对它充满希望,只待这层面纱早日揭开。
近年来,关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高考问题在社会引起高度关注,诸多民间人士和专家学者多年来一直不断上书高层,并提出许多通过征求民意和论证的解决方案,但却一直没有得到明确答复。按照官方的说法,异地高考将是一个关乎教育、城市资源、流动人口等诸多矛盾的复杂问题,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可喜的是,今天我们终于看到了盼头,杜玉波副部长这简单的一席话就像一缕阳光,照进教育公平这扇大门里。
不过,在欣喜之余,笔者又不得不“泼点冷水”了,任何政策的出台都必将使一部分人受益一部分人受害,而要考虑这项政策是否值得推出就要看“受益方”和“受害方”的博弈了。显然,异地高考的实现将使中国上亿流动人口受益,但同时也将有上亿本地人口“受害”,这其中的博弈也必将影响到这项政策最终能否得到很好的落实。虽然具体细则还未出台,但就目前来看,以下几个矛盾是客观存在的,如果不解决好这些问题,那么这项政策的利好效果将会大打折扣。
首先,“进城务工人员”的门槛如何界定?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曾经透露,门槛设置应该考量下列因素:流动人口在输入地的居住时间长短、纳税情况以及随迁子女在输入地的教育完整性。这看上去是似乎是个完整的方案,但这个门槛带来的副作用就是将压力直接推到中小学教育阶段。如果说解决了外籍考生的异地高考问题,那么中小学教育问题又该如何解决呢?居住地早已人满为患的中小学校将更加不堪重负,到那时,恐怕要进入真正的“拼爹”时代了。
其次,异地高考在让外来人员受益的同时,也势必会让本地人利益受损。拿优秀教育资源集中的京沪来说,北大、清华、复旦每年在京的录取率都是外省的几十倍,这种地方保护式的偏袒一直遭人诟病,如果异地高考一旦实施,虽然从长期来看将有利于竞争的平衡,但在政策之初首当其冲的将是本地籍考生,他们将被迫和上百万外地考生一起竞争,这种考验前所未有。而这也将引起京籍考生的强烈不满,如何平衡这种矛盾,将是首先需要解决的难题。
第三,异地高考方案的出台,对教育界意义重大,但这并不意味着解决了高考的户籍问题就真正解决了教育公平,而相反,教育公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取消户籍限制只是第一步。其实,实现了异地高考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能不能实现异地录取?如果一个在北京参加完高考的山西考生,如果还是按照山西的标准线录取,那么在异地高考和回户籍所在地高考又有什么区别呢?
事实上,异地高考的实现不但要解决以上这些摆在明面上的困难,还有更多衍生出来看不见的困难才是更棘手的,比如如何防止各种“投机”。这些投机包括高考移民、办理各种手续证明的黑色链条、以及择校中的各种腐败等等。如此一来,如果没有有效的监管和法律保障,异地高考也许只能沦为“权钱游戏”了,教育公平又从何谈起呢?
眼下正值暑假,新的学期即将开始,虽然关于异地高考的具体细则尚未出台,但官方人士的此番表态无论如何都将给异地务工的家长们一个较为明晰的政策预期,据此,他们可以更好地安排孩子的就学之路,规划孩子的未来。而对一个攸关千万人命运的意见,显然越早公布越好。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