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保部计划下半年启动弹性延迟退休的调研,这一引来巨大争议的福利改革看来最终不会“光打雷不下雨”。延迟退休在欧洲多国引发激烈社会冲突,中国会实现平稳过渡吗?
最近几天针对这一设想的网络投票结果都是否定性的。反对者据分析主要是两大人群,一种是希望早些拿到退休金、自行安排以后生活的普通劳动者。二是担心晚退休者挤占优质工作岗位、从而影响自己前途的年轻人。应当说,他们的愿望和担心都有道理。
但有一点也是很清楚的,人保部把这个“爆炸性设想”推出来,是中国正逐渐走向老龄社会这个大现实逼出来的。这是中国全社会必须面对的现实难题,它不可能是少数人或者某个“既得利益集团”别出心裁搞出来的。
中国人均预期寿命已经进入73岁的较高水平,比印度高8岁。与退休金关系密切的中国城镇里,人均寿命更长。而在人均预期寿命七十几岁的国家里,中国的法定退休年龄目前是最低的之一。女性在50岁就法定退休,这在现代国家里几乎是不可思议的。
退休早,意味着社会要向退休者提供更长时间的养老保障,社会保障体系的负荷因此更重。中国退休年龄定得较低,一是新中国建国早期人均预期寿命只有不到50岁,二是当年中国的城市职工人数很少,绝大多数国民都处在退休养老保障体系之外。
现在的养老形势完全变了,领退休金的人越来越多,每人平均领退休金的年限也拉长了,而年轻人参加工作的平均年龄变晚,这使得退休者队伍的扩大趋势将越来越猛,逐渐压过新就业者的增加趋势。
这个现实问题是中国上下必须直面的,人保部现在就把它提出来,供全社会充分讨论,承受各种愤怒情绪,我们认为,这样做比捂着问题,用寅吃卯粮、透支子孙的竞争力来讨好公众,是一种更负责任的表现。
欧洲一些小国尚可以靠借贷和外援搞社会福利,中国这样的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所有社会福利只能源自社会成员的创造和集体积累。中国人的福利意识正在快速觉醒,但在很多时候,欧美最好的福利标准被拿来做了参照坐标。这同中国的社会实际生产水平严重不对接。
发展民生成为中国当下社会运行的核心目标,这当然很好。长久以来,中国社会福利一直都在很低的水平线上,中国人如今关注福利其实是对过去的一种补课。然而,中国人的福利观一定要扎根经济发展的现实,提高福利不可搞“大跃进”。即使中国有意,也不可能成为放大上百倍的“大希腊”,因为决不会有一个大一百号的“超级欧盟”为中国输血。
希望中国弹性延迟退休的计划能够设计得更缜密,也能最终推行得更顺利些,而不像欧洲国家那样伴随大量非理性抗争。中国的体制应有助于公众对国家实际情况的了解,扩大社会对这个问题的共识。对一旦推行这一制度所遇到的具体问题,国家也应更有能力予以化解。
延迟退休将是未来若干年中国的大事,中国会以多少社会及政治代价做好这件事,将是这个国家标志性很强的试金石。
(编者按:此文仅代表该媒体观点。)
相关评论
弹性延迟领养老金更像是“陷阱”
人社部所称的“推迟退休年龄已是一种必然趋势”似乎经不起推敲。“必然趋势”是一个部门能认定的吗?依据何在?即使是此前有关部门对上海试点进行的调查显示,至少有7成多的涉及人员赞成试点弹性延迟领取基本养老金。这一数据也并不足认定是一个 “必然趋势”。一方面,7成人未必能够代表剩下的3成人的意见,7成人里面是什么样的群体构成的也值得探讨。如果这些“愿意延迟退休”的群体中多是公务员、官员和垄断企业职工,这个“必然趋势”有多大的民意含金量呢?[详细](中国网)
养老金问题不应向百姓转嫁责任
养老金账户亏空也好,不可持续也罢,首先应反思政府责任,并沿着这个方向存求解决之道,而不是动辄向百姓身上转嫁。其实这也是一个“分蛋糕”的问题:掌握切分权力并享受着蛋糕大头的人们,把别人的蛋糕越切越小,以保证自己的那一块,甚至自己那块越切越大,是不是这么回事?谁都知道,延迟退休对公权阶层有利。[详细](新民晚报-新民网)
新闻回顾
人社部调研弹性延迟领取养老金年龄 确定后公布
6月5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就人民网网友在"部委领导留言板"中提出的有关"退休制度改革"等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解答中称,相应推迟退休年龄已是一种必然趋势,人社部将适时提出弹性延迟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的政策建议。此言一出,立即引发网友热议。11日,人民网记者致电人社部获悉,关于弹性延迟领取养老金年龄,人社部正在调研,等方案确定后将向社会公布。[详细](中国新闻网)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