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种茶历史悠久,始于东周,名于唐,兴于宋,盛于清,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唐代的陆羽、李肇分别在《茶经》和《国史补》中把义阳(今信阳)茶列为国之名茶。千百年来,信阳人以茶为媒,在生产与生活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信阳茶文化。
中国茶叶协会常务理事、信阳农林学院茶学院院长、与茶叶打了半辈子交道的郭桂义教授,跟我们讲述了信阳茶文化的发展。猛犸新闻见习记者 秦莹
从古至今——信阳毛尖的历史
郭桂义介绍,信阳栽种茶树有千年以上的历史,从唐代“茶圣”陆羽撰写的《茶经》里,信阳茶已作为贡品上贡朝廷。宋代是信阳茶的鼎盛时期。大文豪苏东坡曾于此品茗论茶,给信阳茶以高度评价:“淮南茶,信阳第一。”
明代,信阳茶曾以“小把茶”、“本山茶”为名。明朝初年,茶农曾在信阳市李家寨东南三条沟内种茶(后人称这三条沟为大茶沟、中茶沟、小茶沟),随后又向甘家冲、车云山等地发展,使茶叶生产初具规模。
现在李家寨三条沟内尚存有明末九十株茶树,黑龙潭山顶上也有十余株老茶树,据说是宋代遗留下来的,算是信阳现存最早的茶树。清朝中期,信阳制茶技术进一步得到发展,日渐成熟,茶叶质量逐渐提高。
民国时期,茶叶生产又得到大力发展。信阳茶区又先后成立了五大茶社,加上清朝的三大茶社统称为“八大茶社”。信阳毛尖加工技术得到完善,1913年产出了品质很好的本山毛尖茶,命名为“信阳毛尖”。
1915年巴拿马举行的万国博览会上,信阳毛尖茶以外形美观、香气清高、滋味浓醇的独特品质,被授予金奖。信阳毛尖从此成为河南省优质绿茶的代表。1958年,信阳毛尖在全国评茶会上被评为全国十大名茶。
未来发展:特色+大众化相结合
“信阳茶的发展总体上是比较健康的,特别是从1992年开始举办茶文化节,进一步加强了我们信阳茶产业的宣传,促进了信阳茶的消费,又带动了生产。”
郭桂义表示,信阳毛尖未来的发展应该注意产品的结构调整。“前些年,部分消费者过于注重茶叶的外形,过度追求条形小和细,茶汤浑,大家常说的‘小浑淡’,这不利于信阳毛尖的发展,应该引导大众更加关注茶的内质。”茶叶作为一种饮品,首先是要好喝。
郭桂义称,信阳毛尖的生产可以考虑个性化、特色化的产品。“小众化的产品要与适应大众化消费的产品相结合,要能满足一部分个性化的要求,比如高端产品,讲究山头的,讲究产地的,讲究季节的。但是更要注重的,是适应大众消费的产品,茶叶的口感要做好。”
“还可以把加工技术的创新和产品的创新结合起来,开发茶叶新产品。”郭桂义说:“比如现在把乌龙茶的加工技术融入到绿茶生产中,还可以生产黑茶,白茶等多样化的产品。这样一来充分发挥了茶叶原料的经济价值,二来满足了广大消费者个性化的需要。”
信阳毛尖冲泡用水及水温要求
一方水土,一方茶味,良好的味感是构成茶叶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同水质、不同水温对茶汤的滋味都有影响。
郭桂义告诉我们,泡茶用水,首先要用软水,弱酸性水,冲泡信阳毛尖最好的就是信阳本地水。
对于北方消费者来说,建议使用纯净水泡茶。郭桂义强调,纯净水不同于矿泉水,因为矿泉水中有一部分矿物质离子会跟茶汤内的物质发生反应。
“泡茶水温也很有讲究,最好用80℃~85℃水冲泡,现泡现饮。水温过高或过低都不行,水温过高,茶多酚类物质就会被破坏,茶汤变黄,其中的芳香物质也会挥发散失。水温过低,会导致茶叶冲泡不开,茶叶的香型物质不易浸出,香气不够浓厚、持久。但是如果想要短时间内茶汤分离,最好用沸水冲泡,这样茶叶的芳香才能更好的发挥出来。”
昨日,记者一行来到信阳毛尖茶的核心产区、位于连云山下的浉河区董家河镇黄龙寺村进行采访。”一见记者面,该村党支部书记杨宏辉就向记者推介连云山茶:茶是新时代美好生活之需要,是新时代社会和人的健康之需要。
茶风即世风,倡俭、倡廉本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茶风能回归“俭与廉”“和与静”的光荣传统,这是令人备感欣慰的事情。以信阳毛尖为例,前些年,茶客们把“小浑淡”当作好茶,认为单纯是芽头的信阳毛尖(“小浑淡”)才是高档茶。
黄辉介绍,一是毛里求斯本就产茶,二是国民有饮茶的习惯,三是作为世界旅游胜地,茶叶是当地非常重要的“土特产”。
大别长淮,豫风楚韵,鱼米之乡,中国茶都。素有“北国江南,江南北国”之美誉的河南信阳,是中国最显著的南北分界线的标志地。
信阳市文新茶叶有限责任公司创建于1992年,拥有定点茶园和辐射的茶叶生产基地30万亩,年生产加工能力50万公斤。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五月,厌倦了假期里扎堆儿的人山人海,想要美美的度过一个休闲而又浪漫的周末?来吧,FM103.2已经为你安排好了一切行程,只待与你一起启程,前往湖光山色的大美信阳,感受那里的山秀、水美、寺灵、茶妙!还可以现场观摩信阳毛尖的采摘、杀青、炒制、搓条、烘干成型的加工全过程!
昨日上午,信阳市委常委焦豫汝在该市浉河区董家河镇耙过塘的万亩生态茶园宣布今年的信阳毛尖开采节开幕。昨日上午的董家河镇耙过塘的万亩生态茶园深处,一辆鲜叶收购车前,手提竹篮的茶农排起长队售卖鲜叶。
昨日上午,信阳市委常委焦豫汝在该市浉河区董家河镇耙过塘的万亩生态茶园宣布今年的信阳毛尖开采节开幕。昨日上午的董家河镇耙过塘的万亩生态茶园深处,一辆鲜叶收购车前,手提竹篮的茶农排起长队售卖鲜叶。
“茶叶不但可以富民,在缓解雾霾、推进生态建设方面也起到重要的保证作用和支撑作用。”全国政协委员,河南弘昌集团、信阳毛尖集团董事长陈世强说,“我们认为发展茶产业就是保护生态”。
浉河港乡党委书记刘天新告诉记者:“由于气候和自然条件的原因,茶山上的茶,无论是春茶、夏茶还是秋茶,都不需要打药。” 看来,产茶区确实有个别人坏规矩,信阳毛尖确实有“残留嫌疑”。
中国网7月30日讯(记者晴沧)茶叶农药残留问题屡屡曝出,以致国内茶叶出口受挫。今日,信阳茶区被曝大量农药茶流向外地,消费者再度对茶叶安全心存疑虑。这次事件主角为信阳主要产茶地浉河港乡。然而,这也是信阳毛尖集团的原料产地之一
4月6日,信阳毛尖核心产区浉河港镇黄庙村隆重举办了2012年信阳毛尖开采仪式,标志着今年“信阳毛尖”和“信阳红”正式开始生产。浉河区是中国名茶之乡,茶叶种植面积、茶叶产量、涉茶总产值稳居全省第一位,连续三年荣获“全国十大重点产茶县区”称号。
4月6日上午,“2012中国·信阳毛尖开采仪式”在信阳市浉河区浉河港镇黄庙举行,标志着2012年信阳毛尖和信阳红正式开始生产,省内各地消费者近日即可品尝到顶级信阳毛尖“明前茶”、“雨前茶”。信阳市浉河区是中国十大名茶信阳毛尖的核心产区,也是中国红茶新贵“信阳红”的诞生地。
4月28日下午,在信阳第二十届国际茶文化节开幕之际,五云茶叶集团在阳光宾馆举行了信阳毛尖“鲜茶包”上市新闻发布会。这一新产品的闪亮登场,标志着信阳茶开始进入快销品行业进行竞争。
据传,它开始种在鸡公山上,叫“口唇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