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航新征程】H5|《学习十九大,广电十九谈》之九:城市强则河南强

  【编者按】沿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谱写中原更加出彩新篇章,11月15日起,河南广播电视台推出《学习十九大 广电十九谈》大型系列评论,今天播出第九期。

  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古往今来,城市都是一个国家文明的最高体现,是一个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动机”。对此,各级干部早已耳熟能详。这些年,中央反复强调“新型城镇化”和“城市群”,是在不断提醒我们,当下的城市化,还与中国梦的目标有较大差距。

  河南是经济大省,但不是经济强省。人均GDP和人均收入,河南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原因很多,带有标志性的是,近代以来河南一直没有发达的大城市。就是目前的城市化率,也不到全国的平均线。

  城市化的核心是外来人口市民化。实现市民化,户籍制度改革很重要;创造条件、提供方便,让外来人口长期住下来,更为重要。

  城市不可缺少人才,更不可缺少普通劳动者。人类的正常活动,几乎都是为了自身更健康、更舒适、更安全、更愉悦。科技创新成果中的多数,也将直接或者间接转化为新的最终消费品。所以,与衣食住行和精神需求相关的产业,将是永远的朝阳产业。而这些最终消费和服务的提供,恰恰来自数量庞大的普通劳动者。忽视他们,就是忽视了城市发展的根本。

  安其居,才能乐其业。对于引进的人才,政府不难解决他们的安居问题。对于数以百万计的外来人口,主要还得靠市场。如何让这些人拥有与工资相匹配的住房,沿海一些城市的经验可资参考。比如深圳,那里集体土地上的房屋,自发形成了规模可观的租赁市场,容纳的居民至今还占全市人口的半数。深圳每一代杰出企业家,如华为的任正非、大疆的汪涛,都有在那里居住、办公的经历。低廉的房租、规范的管理,让他们有了融入城市的过渡期。

  外来人口真正将城市当成自己的家,才不会有短期行为,才可能涌现大批优秀的技工、敬业的清洁工、负责任的快递员、充满爱心的保姆和童叟无欺的小商贩,这个城市的制造业才会高质量、服务业才会高档次、社会文明才会高水平。

  做到以上这些并不难。只要“将心比心”,换位思考、换位决策,就明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了。

  历史告诉我们,城市强则中原强,如汉唐的洛阳,如北宋的开封。为了再现强大的河南,让我们先把城市强大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