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主席关于中国同中东地区以及中阿关系的重要论述
习近平主席即将对沙特、埃及、伊朗进行国事访问。新一年的外交开局聚焦中东。近年来,习近平主席关于发展中国同中东地区以及中阿关系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对于推动中东和平进程、促进同中东地区以及中阿关系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平等的生存和发展权利
中东地区饱经战火,至今动荡不宁。谋和平、求稳定、促发展是地区国家共同愿望,通过政治途径化解争端,是符合各方根本利益的战略选择。包括以色列在内的中东各国人民都应该享有平等的生存和发展权利。只有保障各国合法权益,尊重彼此关切,才能真正实现地区长治久安。
——2013年5月9日,在北京会见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
2.支持海湾无核化
海湾和中东形势具有全球性影响。本地区国家在维护海湾安全稳定方面负有共同责任。中方一贯支持巴勒斯坦人民正义事业,将继续劝和促谈。中方支持海湾无核化,将继续积极推动伊朗核问题的长期、全面、妥善解决。
——2014年3月13日,在北京会见沙特王储兼副首相、国防大臣萨勒曼
3.弘扬丝路精神
千百年来,丝绸之路承载的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精神薪火相传。中阿人民在维护民族尊严、捍卫国家主权的斗争中相互支持,在探索发展道路、实现民族振兴的道路上相互帮助,在深化人文交流、繁荣民族文化的事业中相互借鉴。
弘扬丝路精神,就是要促进文明互鉴。弘扬丝路精神,就是要尊重道路选择。弘扬丝路精神,就是要坚持合作共赢。弘扬丝路精神,就是要倡导对话和平。
——2014年6月5日,在中阿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的讲话
4.共建“一带一路”
中国同阿拉伯国家因为丝绸之路相知相交,我们是共建“一带一路”的天然合作伙伴。
中阿共建“一带一路”,应该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中阿共建“一带一路”,既要登高望远、也要脚踏实地。中阿共建“一带一路”,应该依托并增进中阿传统友谊。
——2014年6月5日,在中阿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的讲话
5.反对一切针对特定民族和宗教的歧视和偏见
人类文明没有高低优劣之分,因为平等交流而变得丰富多彩,正所谓“五色交辉,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终和且平”。
中国将继续毫不动摇支持阿拉伯国家维护民族文化传统,反对一切针对特定民族和宗教的歧视和偏见。我们应该一道努力,倡导文明宽容,防止极端势力和思想在不同文明之间制造断层线。
——2014年6月5日,在中阿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的讲话
6.“四个不动摇”
中国珍视同阿拉伯国家的关系,始终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推动中阿关系发展。对阿拉伯朋友,我们坚持“四个不动摇”。一是支持中东和平进程,维护阿拉伯民族合法权益的立场不动摇。二是全力推动政治解决,促进中东和平稳定的方向不动摇。三是支持自主探索发展道路,帮助阿拉伯国家发展的理念不动摇。四是推进文明对话,倡导文明新秩序的价值追求不动摇。我们愿同阿拉伯国家在各自实现民族振兴的道路上结伴远行。
——2014年6月5日,会见出席中阿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的阿拉伯国家代表团团长
7.推动中东和平需要群策群力
巴以、叙利亚、伊拉克等问题彼此交织,相互影响,复杂难解。在巴以问题上,以牙还牙、以暴易暴解决不了问题,推动中东和平需要群策群力。在叙利亚问题上,中方将继续支持联合国发挥作用和秘书长斡旋努力,推动叙利亚各方找到一条中间道路。
——2014年8月16日,会见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
8.始终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看待中阿关系
当前,中阿关系正处于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新起点上,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已成为中阿关系发展的重要特征。我高度重视中阿关系发展。中方始终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看待中阿关系,愿同阿拉伯各国携手努力,把中阿全面合作、共同发展的战略合作关系不断提高到新的水平。
——2014年9月10日,向中国—阿拉伯国家友好年暨第三届阿拉伯艺术节致贺信
9.支持自主探索符合国情的发展道路
中东热点众多,矛盾复杂,政治解决是化解分歧、解决争端的唯一现实出路。不管形势多么困难,我们都要保持最大耐心,给政治解决留出最大空间。中东历史和传统独特,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地区国家和人民最有发言权。国际社会应该支持他们自主探索符合国情的发展道路。
——2014年11月3日,同卡塔尔埃米尔塔米姆会谈
10.相互信任的好朋友、携手同行的好伙伴
中国和阿拉伯国家是相互信任的好朋友,也是在实现共同发展道路上携手同行的好伙伴。
中国愿秉持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同包括阿拉伯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一道,为促进共同发展、增加各国人民福祉而努力。
——2015年9月10日,向2015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致贺信
科威特外交部副大臣贾拉拉15日表示,科威特政府支持中阿合作论坛第七届部长级会议发表的《多哈宣言》中对南海问题的立场。贾拉拉当天在出席科摩罗驻科威特大使馆揭幕仪式时强调,科威特认为,中国是在根据联合国宪章原则以及《联合国海洋法公约》,通过同有关国家磋商处理南海问题。
贾拉拉高度评价了科中关系。他说,中国是个伟大的国家。
中国人民和阿拉伯人民友好交往源远流长。近日,“‘一带一路’上的文化——中阿文化交流数据库”在中国启动,数据库全面展示了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阿拉伯国家的文化交流成果。
综合本报记者报道:中国—拉共体论坛首届部长级会议9日在北京闭幕,会议通过了《中拉论坛首届部长级会议北京宣言》《中国与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合作规划(2015—2019)》《中拉论坛机制设置和运行规则》3个重要成果文件。
斗转星移,丝绸之路历经沧桑巨变,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建设“一带一路”,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着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提出的重大战略构想。不失时机地推动实施这一战略构想,必将为实现中国梦开拓新局面、创造新机遇,必将给世界梦注入更多新动能、新活力。
这位已在中国生活了46年的外交家,兴奋地说起今年6月习近平主席在中阿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的讲话,至今还有清晰的印象。穆斯塔法·萨法日尼一口流利的汉语,让记者们既亲切又惊叹,他常常直接回答记者的提问,而坐在他身旁的女翻译,倒显得有点“清闲”了。
1988年,邓小平同志在会见阿根廷时任总统阿方辛时曾经断言:“将来也会出现拉美世纪”。 26年后的今天,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拉美进行历史性访问,中国与拉美实现世纪携手,开启了聚焦世界目光的“中拉时间”。
南非是对中国南海立场表达支持的最新一个非洲国家。其中,马拉维总统彼得·穆塔里卡14日在会见中国驻马拉维大使王世廷时表示,马方注意到南海地区形势发展,理解并支持中国在南海仲裁案上的立场。
3月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着力加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各项措施系统集成。
3次访问东南亚、3次访问中亚、两次访问南亚、两次访问东北亚——习近平的出访行程,一半留给了周边,将其视为中国的安身立命之所、发展繁荣之基。在第三届核安全峰会上,习近平首次阐述中国核安全观,呼吁国际社会携手合作,实现核能持久安全和发展。
国家主席习近平29日在人民大会堂会见阿尔及利亚总理塞拉勒。塞拉勒强调,阿中两国对许多重大国际问题看法相近,保持着密切沟通协调。
国家主席习近平29日在人民大会堂会见阿尔及利亚总理塞拉勒。
中国古代,丝绸之路在世界版图上延伸,诉说着沿途各国人民友好往来、互利互惠的动人故事。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9月和10月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强调相关各国要打造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
2013年5月13日,外交部发言人洪磊主持例行记者会。答:李克强总理访巴期间,将与扎尔达里总统和其他巴领导人举行会谈、会见,就双边关系和其他共同关心的问题深入交换意见。
在2012宁洽会暨第三届中阿经贸论坛上,共有来自71个国家、地区及国际组织的7000多名嘉宾云集银川,共同挖掘经贸交流合作潜力,共有124个项目洽谈成功签约,总投资额达2187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