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玉民:小岗位上大奉献

李婷 编辑 2012年04月13日 18:01

  

  郑州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提起劳模马玉民,工友们都称他为“拼命三郎”。

  1986年,退伍转业的马玉民来到郑纺机做了一名车工,在平凡的岗位上,一干就是二十多年,如今知天命的马师傅,虽说已是名班长,但他丝毫没有给自己减压,仍然冲在全班的最前头,他个人完成能力工时总是超出常人数倍。

  马玉民不仅活儿干得多,且质量也好,他所在的班组每年都要加工成千上万种不同规格的配件,残次率却是全厂最低的。

  公司机加工分厂负责人介绍,公司残次率标准一般是0.01%,而马玉民所在班组基本是在0.002%以内。

  马玉民常说,机器是死的,可人是活的,不断挖掘车床的潜能极限是他的追求。在加工任务繁重时,马师傅操作的五米车床,经常能干本是8米车床干的活儿。这一项就为厂里节约了不少费用。

  善于总结学习,是马玉民多年养成的习惯。近年来,他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厂里采纳了十几条,为企业节约了上百万的资金。

  工艺轴头是车床加工配件中最易磨损,更换最多的部件,马玉民有关进行人为加套加粗的做法采纳后,使轴头寿命延长一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