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气
脱贫攻坚,兰考成功交卷
是什么
激发出了惊人的意志
和源源不断的力量?
殷殷嘱托犹在耳
敢教日月换新天!
——系列微专题《兰考之变》
带您感受此刻最真实的兰考
编者按
兰考,作为焦裕禄精神的发源地,习近平总书记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联系点,在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下,扶贫干部和当地群众撸起袖子,以扎实的工作作风和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斗志,扑下身子大干了三年!2017年3月27日,兰考县经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评估,并经河南省政府批准,宣布率先脱贫。
他们怎么做到的?究竟下了哪番"绣花"功夫?现在是什么面貌?脱贫之后的路又该怎么走?河南广电全媒体推出六集系列微专题《兰考之变》,为您讲述兰考脱贫背后的故事,给正走在脱贫路上的干部和群众以参考。
今天是第一篇章:思想之变(上、下集)。
兰考之变思想篇(上集)
焦书记,您听到了么?
兰考,这片您曾经战斗并为之付出生命的土地,终于摘掉了“穷帽子”,您的愿望实现了!
今天,那片您亲手栽下的泡桐又繁花满树,这里的人们,大干了三年,成功脱贫7.7万人。
这片您一直牵挂的土地上,正发生着生机勃勃的变化。
思想之变
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
如果自己不想站,别人扶也扶不起来!
不敢干、不会干、不愿干曾是兰考贫困群众的“通病”,怎样将“穷惯了”的思路扭转,把“不”字去掉,变成敢干、会干、愿干呢?
兰考县赵垛楼村村支书王建胜
说一百万次,一千万次,不如去看,让他眼红,让他得“红眼病”。
我家一圈都是楼,就我家自己没有那种太阳的感觉,那时候哭了一天。
——兰考县徐场村村民 左一凡
思想的转变就在一瞬间,当内心深处摆脱贫困的渴望一旦迸发出来,就会创造惊人的力量。
脱贫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实现,思路更是要靠自身去感受、去改变。兰考成功脱贫,就是激发了这种原动力,从“要我脱贫”变成了“我要脱贫”。
脱贫攻坚不仅要“富口袋”,更要“富脑袋”“健精神”,让广大贫困群众心热起来、行动起来。
“家”是一个整体,“家”要发展不能只靠帮扶干部用力。只有“一家子”思想都端正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完全摆脱贫困。
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做到“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
只有我们以愚公移山之志坚持问题导向,以“钉钉子精神”求真务实,打赢这场大会战,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努力向历史和人民交出更加优异的答卷。
回望党的十八大以来不平凡的5年,中国社会取得的巨大进步是历史性的。重点领域改革深入推进,经济发展动力平稳转换,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地位与作用日益凸显,十几亿人民的方向感、获得感、公平感和自豪感进一步提升,整个社会焕发无尽活力。
在脱贫攻坚中,各级党委和党员干部只有持续用力、久久为功,不耍“花拳绣腿”,不断铲除形式主义滋生土壤,才能让脱贫成效真正获得群众认可、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
要坚持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策,重点在选、教、管上下功夫,着力建设一支政治品格好、群众威望高、带动能力强的农村党支部书记队伍。
脱贫攻坚工作也是艰苦的,作为奋斗在脱贫攻坚中的我们,需要的是大无畏的精神,拼搏的精神,奉献的精神,只有我们挺住了,这场战争才能胜利。
抓好脱贫攻坚的“一把手责任”,既是关涉扶贫成败的工作问题,也是管党治党的重要方面,各级各部门必须下大力气做好。
干部要脱下西装换“农装”,戴上草帽上地头,一件一件抓落实,帮扶工作才会真正成为群众满意的“民心工程”。
脱贫攻坚的“硬骨头”需要主动作为的思想和抓铁留痕的定力来实施,通过组织和贫困户“两个主动”来进行推动,就会事倍功半的拿下脱贫攻坚战,让贫困群众真正的脱离贫困苦海,走向小康大道。
在脱贫攻坚战役中,广大党员干部要继承革命先辈的意志,学习和发扬长征精神。
坚持“一线”状态、“一线”要求、“一线”作为,求真务实、脚踏实地,确保党员干部在扶贫攻坚工作中“干成事、不出事”,让群众收获满满的幸福感。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没有农村贫困地区的小康,是不完整的小康。”脱贫需要的是“干货”,因为只有“干货”才能让老百姓对未来的生活更有盼头。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爱情感人肺腑,一心一意脱贫攻坚的态度更暖人心脾。因为脱贫攻坚展现的是国家的大爱精神,中华民族的团结品质。今天的脱贫攻坚,必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延续性工程,苦累在现在,幸福到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