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凯家庭
在革命圣地延安市安塞县,有一个四世同堂的传统之家,全家44人,父慈子孝、婆贤媳惠、夫妻恩爱、妯娌和谐、兄弟同心、姐妹团结。其中党员13人,大专以上学历24人,科级以上职务12 人(县处级以上职务 4 人)。先后荣获中、省、市、县及单位各类奖励200多次。这个家庭就是革命老人—曹凯之家。曹凯就是延安精神传播者,曾被新华社内参誉为“杨善洲树木,曹凯树人”的革命老人。
一、言传身教,育子有方
今年87岁的离休老干部曹凯,1944年参军,1948年入党,共养育七个子女。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他,亲身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体会到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支柱,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在日常生活中,他非常注重用延安精神来教育、影响、感化子女们。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为孩子做好表率,当好标杆,帮助引导他们健康成长。特别是离休后的他,二十多年来,以对党的无限忠诚和共产党员的责任感、使命感,全身心地致力于延安精神的弘扬和传承。他坚持走遍全县所有中小学,风雨无阻,诲人不倦,义务演讲延安精神。在安塞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被中省市多家媒体报道,被誉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育百万人”的革命老人。据统计,曹凯搞红色文化调研行程15000余公里,足迹踏遍7个省,20个县,40多个村庄,笔记89本,98万多字,收集各类文章817篇,撰写心得体会158篇,编写成延安精神讲稿230篇,编写成专题报告和论文20余篇,发表10多篇。到靖边、定边、横山、榆林、米脂、延安、志丹、富县等地作报告47场,听众达到19万人次,均受到高度评价。二十多年来,曹老宣传延安精神达3000余场,听众达298万人次。近年来,由于年事已高,为了让延安精神代代相传,他先后召开三次家庭会议,讨论研究在自家院子自费筹建延安精神教育基地,规划10个展室,面向社会免费开放,亲自给观众当讲解员。目前,已建成5个展室。第一展室为毛泽东事迹;第二展室为周恩来事迹;第三展室为朱德事迹;第四展室为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事迹;第五展室为革命家风采录。全家先后投资近百万元,子女们积极响应,主动捐款。为了使家庭每个成员保持延安精神作风,维护家风,弘扬正能量,曹老又办起了家庭党员活动室和家风馆。利用这些阵地教育后代。党员活动室主要内容是入党誓词、曹凯家庭党员活动制度、党员权利与义务、曹凯全家13名党员应遵循“六个模范”“八个牢记”“八个不要”、家庭党员风采录等。并备有党章和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系列讲话材料等。家风馆主要陈列内容有:孝敬父母篇、兄弟姐妹篇、夫妻恩爱篇、妯娌和谐篇、教子方略篇、人际关系篇、助人为乐篇、和睦家庭篇、荣誉展览、家规篇、家训篇、家风篇和家庭座右铭等。弘扬正气、图文并茂。与此同时,为了把子女们培养成社会主义有用之才,曹老利用国家法定节假日,定期召开家庭党员会和家庭成员家风会,互相交流经验、剖析自我、总结成败、畅谈心得。每次开家庭会时,他讲得最多的是,要求子女们在各自工作岗位上“低调做人、踏实干事、不争名、不争利”。在他的教育和感染下,子女们先后有12人加入中国共产党,其中孙子曹韬在高中期间入党,并担任校学生会主席,孙媳刘苑伊大学期间入党,孙女曹晶在大学期间入党,并担任班级党支部书记,院学生会秘书部副部长。他对每个子女的成长都予以极大关注,严格要求,绝不拔苗助长,搞不正之风。1984年,他得知大儿子曹生章将被县法院提拔为副院长人选时,亲自找院长和组织部长,“现在孩子还年轻,工作不成熟。锻炼几年再看”,曹生章的提拔予以搁置。四儿子曹生洋长期在乡镇工作,以曹老的威望完全可以调回县城工作,但他说“干革命工作四海为家,哪里需要就让孩子哪里奉献,况且四儿子对基层工作熟悉,可发挥优势”。四儿子由于从小耳濡目染,受父亲教育感化,默默无闻,无怨无悔在基层奉献近三十个春秋。
曹老以一个共产党人的模范行为影响了家人,同时也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和各级组织的充分肯定。先后被县委县政府8次授予“优秀共产党员”“关心教育下一代先进个人”同时被县委县政府授予“十大杰出人物”称号,5次被市上评为“延安精神宣传优秀工作者”,5次被市上评为“关心教育下一代先进工作者”,2015年被市上评为“关心教育下一代突出贡献奖”,1次被省委评为“陕西省老干部先进个人”,2009年被评为“全国离休老干部先进个人”,时任国家副主席兼中央党校校长的习近平对曹老模范行为给予极大肯定,他指出,“陕西省安塞县曹凯同志离休17年来,坚持不懈地进行政治理论,革命传统,形势政策宣讲,撰写讲稿240多万字,在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中作辅导报告18场次。像曹凯同志这样的老干部全国各地都有许多,他们坚持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奉献到老,这种境界和追求很值得发扬光大。我们要用这些老同志的亲身经历和事迹,用新中国成立60周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历史事实,激励广大离退休干部继续保持过去革命战争时期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热情,坚持把老有所养同老有所为很好地结合起来,做到生命不息,追求不止,余热生辉。”
二、乐善好施,助人为乐
曹凯离休后不仅宣传延安精神,而且还用自己的实际践行延安精神,扶贫帮困,服务社会。2000年,在镰刀湾乡调研时,了解到高家塬行政村两个村民小组,人畜饮水要在三公里以外的地方用驴驮,群众生活贫困落后的状况后,曹凯多方奔波,筹集资金19万余元,于2000年11月份,为这两个村子架通了电,还为两个村民小组打了两口机井。由于村民生活贫困,机井变成“望远井”。曹凯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又筹集资金两万元,将自己一元一角积攒起来的2000元钱,亲自送到村民小组长手里,解决了群众吃水难的问题。2002年,曹凯还为镰刀湾双山行政村孤寡老人曹明礼投资7000元修了两孔石窑,使孤独无儿女的曹明礼愉快地安度晚年。曹凯为贫困大学生王婵资助学费2000元,为贫困户资助医药费2000元。多年来,曹凯为灾区捐献衣物48件,现金1200余元。曹凯积极参与贫困助学活动,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重返学校,继续完成学业,累计捐资24800元资助贫困大学生5名,捐资9000元资助中小学生15名。向贫困农民捐衣服200余件。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后,他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精神,向四川地震灾区捐款3000元,缴纳特殊党费1000元,向其它灾区捐款1500元,为灾区人民恢复生产和灾后重建贡献了一份力量。
曹凯的老伴寇永兰,是一个家庭妇女。在扶危济困方面表现尤为突出。母亲早逝,一个妹妹年幼,她领到自己家里,供养了10年,直至上中学长大成人;外甥李炳升身体有病,家境贫寒,她领到家里供其上学,为其看病四年之久;侄儿媳妇龚凤因病行动不便,她为其做饭、干家务一年有余;侄儿曹生财小时候家庭困难,也被她抚养过一年多。对亲戚如此,对邻里也是如此。在招安居住时,邻家黄喜子妻子有病,寇永兰为其做饭、干家务9个多月。农忙时经常帮邻居干农活、做针线、看小孩。因丈夫工作调动,搬过好多次家,但邻里之间从来没有发生过任何纠纷和口角。她的贤惠善良、艰苦朴素、勤俭持家、助人为乐等优良品质,是曹氏家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曹凯以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践行着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价值观,寇永兰以一个贤妻良母的高尚情操惠及于子女,感染着家庭的每一个成员,促使每个子女在不同阶段不同岗位闪烁着光芒,焕发出正能量,树立了好形象。无论在抗洪救灾还是汶川大地震和其它社会公益活动中,他们都慷慨捐款捐物。在日常生活中更是乐善好施,助人为乐。1986年,安塞县镰刀湾乡小山梁村村民曹生真的女儿得了急性脑膜炎,危在旦夕,由于家境贫寒,无力救治女儿的病,曹生真上门求助曹老,曹老二话没说立即召集全家四个儿子两个女儿,租上车辆,带上钱,及时将病人送到延安市附属医院入院就治,六个子女轮流值班,照顾病人近三个月,挽救了曹生真女儿的生命。得到了医务人员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曹老的弟弟曹明礼老人膝下无子,曹老的六个子女由于从小受父母的影响和陶冶,主动担起了曹明礼老人儿女的责任,长年负责曹明礼全家的生产生活。每到节假日,全部子女出动看望曹明礼,购置生产生活必需品。尤其是长子曹生章,每年定期给伯父送衣服被褥,曹明礼一家所穿的衣服几乎全是他送的。二儿子曹生江坚持每年春节为老人送去米面油等,雷打不动。其他儿女也鼎力相助,确保曹明礼老人衣食无忧。今年3月中旬,曹明礼老人突发脑梗,生命垂危。曹凯举家出动,及时帮助老人住进延大附属医院东关心脑血管分院。二儿子曹生江,大女儿曹生莲又从各自的朋友同事处借了4万元,为老人代交了住院治疗费,使得曹明礼老人转危为安,受到家族的广泛赞扬。三儿子曹生海,1979年7月,有两个四、五岁的小孩在招安河槽内玩水时遇到王窑水库放水,眼看两个小孩将被大水冲走,曹生海奋不顾身冲到跟前,夹起两个小孩跳到岸上,挽救了两条幼小的生命。2001年5月,同学思金全的小孩住院需要手术,因交不起手术费而无法救治。曹生海得知后,召集部分同学捐款5000元,确保了手术的正常进行,老同学感动得热泪盈眶。2002年同学高文明的小孩住院治疗,花费很大,曹生海又组织同学捐款3000元以解燃眉。孙子曹磊,上学时就坚持助人为乐,接送残疾人同学上学放学三年之久,风雨无阻。受到学校的表彰和师生的好评。
三、相互关爱,家庭和睦
作为一个在延安精神教育下的大家庭,全家每个成员相互默默支持着对方事业,生活上相互关心,相互尊重,工作上相互理解,相互支持。这个革命之家时刻充满着和谐的氛围,洋溢着生机的活力,得到乡邻的羡慕和赞扬。
“家和万事兴”,“家庭的兴旺,就是民族的希望”,这是曹凯全家44人的共识和领悟。几十年来,婆媳互尊互敬,妯娌和睦相处,兄弟关爱有加。“相互关爱,相互尊重”是这个大家庭的座右铭。他们不仅是这样说的,也时刻体现在行动中。母亲寇永兰身体力行,做表率,4个媳妇每次生病,生小孩,她照顾的体贴入微,大爱无疆。四个媳妇月子期间,当月嫂的都是母亲寇永兰,儿媳们对老人感激不尽。有其婆也必有其媳,上行下效。母亲寇永兰年轻时生孩子坐月子期间落下了哮喘和肺病。在中年时期就被医生诊断为不治之症,活不了几年。四个媳妇进曹家后,尽职尽孝。每次老人住院,都争前恐后的细心照顾老人,给老人按摩,吃药,洗头,洗脚,楼上背上背下,如同亲生女儿一般。寇永兰老人现已81岁,依然幸福,安度晚年。二媳妇拓彩萍是一名法官,不但在单位上口碑极佳,在家里更是善良贤惠,无论老人、兄弟姐妹遇到什么困难,她都会尽心尽力地去帮助他们,特别是公公婆婆生病住院,她忙前忙后,送药送饭,无微不至。每到节假日总会领上老人外出旅游休闲,上山背老人,下山扶老人。老人们的日常生活时时给予关心和照料。她的孝德事迹被安塞人传为佳话。曾两次获得县上授予的“敬老好儿媳”的美誉。三媳妇高海梅结婚三天,由于大嫂徐青梅有病住院,5岁孩子无人照看,她毅然主动放弃婚假,照顾5岁侄子曹贝近一个月。媳妇们如此,儿子女儿更是孝誉家里。大女儿曹生莲、女婿王军双双下岗,公婆因患脑中风,脑梗塞行动不便。夫妻二人背出背进,端屎端尿,洗衣做饭,梳头洗脚,多年精心伺候,使二位老人安度晚年,邻里亲朋交口称道。三女儿曹生燕、女婿刘学斌传承曹氏家风,从结婚起与公婆同住二十余年,孝敬公婆,家庭和睦,其乐融融。二子曹生江在曹氏家中称为大孝子。虽然工作繁忙,但一有时间就回家陪老人说话聊天,给老人买衣买药买吃,陪老人外出休闲。2011年母亲患病四个月,卧床不起,三子曹生海、三媳妇高海梅在未请一天假的情况下,坚持按时回家给老人做饭,使母亲病得以康复。四子曹生洋、四媳妇张正琴,父母每次住院,他们都主动挑起照顾老人的重担,伺候老人经常是一个月、两个月,无怨无悔,尽职尽责。
孙子们在父辈的影响下,个个爱心十足,人人团结友爱。每次回家都要买衣买物看望爷爷奶奶。几十年来,曹氏家族在延安精神的照耀下,每个人都用自己的一言一行维护和建造了一个和谐幸福的大家庭。
四、爱岗敬业,各领风骚
曹凯家庭的每名成员不仅深爱着自己的家庭,更加热爱自己的工作,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延安精神时刻成为他们在不同岗位上任劳任怨、勤勤恳恳、不计得失、默默奉献的强大动力和助推器,做到了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业绩。
大儿子曹生章,从事法院工作40余年,心系百姓,公正办事,依法办案,做到案案有结果,事事有回音,多次被省、市、县和单位评为先进个人和模范党员及优秀党务工作者,并荣获三等功一次。大媳妇徐青梅,在单位表现突出,成为业务骨干,在业务技术比赛中两次获得第三名,被单位评为先进个人一次。二儿子曹生江在检察系统工作,被誉为“忘我工作的楷模,打击罪犯的尖兵”,先后荣获省检察院二等功一次,市人民检察院三等功一次,安塞县人民检察院三等功一次。他撰写的《检察机关不起诉裁量权的现状与重构》获得陕西省委政法委员会调研文章三等奖。儿媳妇拓彩萍更是巾帼不让须眉,在市县法院工作期间,曾连续十五年被单位评为先进个人,荣立省高级人民法院“争当人民的好法官”称号一次,两次被市人民法院评为“人民满意的好法官”荣誉称号,荣立市中级人民法院三等功一次,两次被安塞县授予“敬老好媳妇”美称。三儿子曹生海曾获得全省党委系统督查工作先进个人一次,获市党委系统督查工作先进个人三次,市委信息工作先进个人三次,在具体负责县委督查信息工作期间,他所在的督查室连续6次被评为市党委系统督查信息工作先进集体,受到领导好评。三媳妇高海梅曾三次获得全市工商系统“十佳服务标兵”荣誉称号。大女婿王军曾任延安市玻璃厂副厂长,工作期间兢兢业业,踏实肯干,曾两次获得系统先进个人称号。四子曹生洋三十年如一日,默默奉献在基层,任劳任怨。四媳妇张正琴,在延安市人民医院工作,热情大方,乐于助人,在同事间享有很高的威信。三女曹生艳从事教育工作,两次获得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优秀教研员一次,她所撰写的《新课改下语文教师努力方向》一文,在延安市2009年优秀论文评比中荣获一等奖,同时获得安塞县2009年基础教学成果文本类一等奖。三女婿刘学斌从事公安工作,由于工作成绩突出,曾获延安市公安刑侦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1次,获得全省卷烟打假先进个人2次,2014年荣立延安市公安局个人三等功1次。
孙子辈从小生活在得天独厚的教育环境中,爷爷讲不完的红色革命故事和“活到老,学到老,改造都老,奉献到老”的典型示范引领,个个传承优良家风,在工作中当仁不让,表现不俗。孙子曹韬在安塞县地税局工作。2011年,不幸罹患罕见病症肌无力,经过与病魔一年的顽强抗争,病情稍有好转就主动回到工作岗位,带病坚持工作。由于工作表现突出,他先后被授予“县级青年岗位先进个人”,“延安市地税系统奏税工程上线先进个人”,“个人三等功”,“延安市十佳青年卫士”等多项荣誉称号。孙子曹磊在北京市国土资源大兴分局工作,工作期间获得先进个人三次,优秀党员两次。孙媳刘苑伊在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工作,刻苦钻研,获得该院“技术改进一等奖”一次,“技术改进二等奖”二次,“技术改进三等奖”两次。孙女婿马磊工作表现优秀,曾被延安市授予“十佳大学生村官”荣誉称号,延安市总工会授予延安劳动奖章一枚,被省上评为2008年度村优秀信息员称号。孙女曹晶在人保财险延安市分公司工作,由于工作表现突出,被评为“先进个人”。这一个个荣誉,一枚枚奖牌,给这样一个44人的大家庭增添了无限荣誉与光彩,凝聚着曹凯全家各成员的汗水和努力,也焕发着延安精神的光芒。他们学历有高又低,能力有大有小,境遇有好有坏,最难能可贵的是人人尊老爱幼,团结互助,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和睦相处。延安精神永放光芒,延安精神在曹老这个革命之家一定会薪火相传,发扬光大。
在国庆长假期间,一篇公交车驾驶员被乘客伤害的网帖在自贡当地论坛引起众多网友的热议。一名约30多岁的女子推着婴儿车上了车,开始指责曹凯,理由是关闭车门时夹住了婴儿车。
东城天道曹凯荣获长安福特全国销售顾问绕车讲解比赛冠军
中新网1月22日消息,据教育部网站消息,日前,教育部网站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通知》,通知明确,坚决杜绝将“助学金”变成“奖学金”或用“助学金”代替“奖学金”的行为。
河南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消息,今年秋季学期起,新政惠及四类困难学子:普通高中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以及非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学生、农村低保家庭学生、农村特困救助供养学生。
今天是我国第三个扶贫日。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思想引领下,一项项脱贫攻坚政策措施密集出台并付诸实施,目前已形成“1+1+13”的政策体系,为重庆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保障。
据介绍,今年秋季入学起,为帮助我省考入省外高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学生在校及毕业后两年期间为“只付利息、不还本金”的宽限期,宽限期后由学生和家长(或其他法定监护人)按借款合同约定,按年度分期偿还贷款本息。
9月6日,记者从河南省教育厅获悉,该省为保障每一位家庭困难学子的受助权益,已建立了覆盖从学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各个阶段的资助政策体系,实施的资助项目达20多项。
省教育厅召开新闻通气会透露,今年秋季入学起,我省将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专科生和中等职业院校学生进行扶贫助学补助,每生每年可获2000元。报告显示,“十二五”期间,我省累计资助各级各类学生1.69亿人次,除去义务教育阶段免除的杂费,资助金额达427.23亿元。
记者了解到,自2004年以来,河南省已累计发放国家助学贷款80.45亿元,资助学生149.92万人次。
9月5日,记者在鹤壁市淇滨区黄山小区看到,小区里幼儿园、诊所、超市、文化健身广场等服务设施一应俱全,花木争艳。鹤壁市持续实施文化惠民提升工程,削平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乡镇综合文化站门槛,乡乡建有综合文化站,村村建有文化大院、农家书屋,每村每月一场电影。
据了解,对于高校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国家给予一次性资助,用于入校报到的交通费及入学后短期生活费。考往省外高校家庭经济困难的全日制普通本专科生,可通过户籍所在地的县级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向国家开发银行申请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
为保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我省近年来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建立完善资助政策体系。截至去年年底,10年来,全省累积发放国家助学贷款47.6亿元,资助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101万人次。
为保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我省近年来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建立完善资助政策体系。截至去年年底,10年来,全省累积发放国家助学贷款47.6亿元,资助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101万人次。
1月20日,记者从省教育厅获悉,2013年各级财政累计安排我省各级各类学校学生资助资金64.4亿元,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921万人次。至2013年底,我省累计发放国家助学贷款47.6亿元,资助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101万人次。
据教育部网站消息,针对有媒体解读近日中央部门2013年预算,得出 “教育部运行成本最高”的结论,教育部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个别媒体解读有误。教育部多次要求,部机关各部门和各直属机构要厉行节约,进一步使用好、管理好各项经费,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