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传说一:介之推的传说
相传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在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又累又饿,再也无力站起来。随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点吃的,正在大家万分焦急的时候,随臣介子推走到僻静处,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让公子喝了,重耳渐渐恢复了精神,当重耳发现肉是介子推自己腿割下的时候,流下了眼泪。
十九年后,重耳做了国君,也就是历史上的晋文公。即位后文公重重赏了当初伴随他流亡的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很多人为介子推鸣不平,劝他面君讨赏,然而介子推最鄙视那些争功讨赏的人。他打好行装,同悄悄的到绵山隐居去了。
晋文公听说后,羞愧莫及,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 ,然而介子推已离家去了绵山。绵山山高路险,树木茂密,找寻两个人谈何容易,有人献计,从三面火烧绵山,逼出介子推。 大火烧遍绵山,却没见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后,人们才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晋文公见状,恸哭。装殓时,从树洞里发现一血书,上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
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传说儿:节气清明与清明节
清明节的名称与此时天气物侯的特点有关。西汉时期的《淮南子·天文训》中说:“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清明风”即清爽明净之风。《岁时百问》则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虽然作为节日的清明在唐朝才形成,但作为时序标志的清明节气早已被古人所认识,汉代已有了明确的记载。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天文学家和民众在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气候规律,比较适宜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物候、降雨等方面的变化,对人们依时安排农耕、蚕桑等活动有不可或缺的指导意义。到了清明,气温变暖,降雨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所以清明对于古代农业生产而言是一个重要的节气。农谚说 “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正是说的这个道理。东汉崔寔《四民月令》记载:“清明节,命蚕妾,治蚕室……”说的是这时开始准备养蚕。其中的“清明节”还只是一个节气,不是节日。
清明节气在时间和天气物侯特点上为清明节俗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条件,该节气被看作清明节的源流之一。
清明“小长假”期间,国家5A级景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开封清明上河园景区,共接待游客近12万人次,同比增长11%,收入同比增长31%。
3日上午,在江夏区山坡街先锋村,36岁的徐先生始终难以接受,手机壁纸上笑靥如花的儿子信信,一夜之间成了山野里的一座孤坟......
这个清明节,抱犊寨景区欢迎全国抗战老兵免费游览,随行家属3人免门票。诚邀全国各界爱国人士,团体缅怀先烈,悼念英灵。
一天时间,只去一个地方,就能拍出环游世界、穿越古今的自拍照,还可以体验狂拽炫酷的游乐项目、看无数场震撼大片和魔幻剧,从接地气的街头小吃到高端洋气的西餐任你挑选,这个地方就是郑州方特旅游度假区。
这个清明节,游客在郑州黄河风景名胜区不但能祭拜炎黄二帝,而且还能参加精彩纷呈的“飞花风筝节”活动。
过两天就是清明节小长假了,接下来小编就要给您推荐一下游玩圣地:汝阳西泰山。
4月2日至4日是清明节假期,郑州交警提前安排部署警力,加强出入市口、通往陵园墓地道路、各个商圈等道路的管控,加强事故预防,确保清明节期间良好的出行环境。郑州交警同时也提醒广大交通参与者错峰祭扫、错峰出行,避免交通拥堵。
映象网记者4月5日从平顶山市公安局了解到,清明节期间,全市各级公安机关全力落实各项安保措施,全市社会治安秩序良好。
4月5日,映象网记者从省交通厅获悉,清明节小长假期间全省高速累计免费通行车辆457.57万辆,免费1.83亿元,同比增长25.34%,自驾游车持续火爆。
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清明节是中国老百姓对故人寄托哀思的时刻;对于党员干部而言,清明节则是缅怀革命先烈的时刻。
还有业主表示,假如有人对自己说“祝你清明节快乐”,虽然说不出哪里不对,但听起来心里总觉得别扭。
青团子油绿如玉,糯韧绵软,清香扑鼻,吃起来甜而不腻,肥而不腴。青团子还是江南一带人用来祭祀祖先必备食品,正因为如此,青团子在江南一带的民间食俗中显得格外重要。
清明时节,只有党员干部在清廉上、文明上、正信上做出表率,社会上才能过上一个高雅、清洁、低碳的清明节。
春季气温适中,雨量充沛,因而清明茶色泽绿翠,叶质柔软,香高味醇,奇特优雅,是一年之中的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