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南京9月21日消息(记者车丽 见习记者许睿)数据显示,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每个人都有行将老去的一天,老年人服务、老年权益保障和每个人息息相关。解决好未富先老,让老年人老有所居、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日前,记者随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走访江苏省,就为老年人服务、为老年维权等主题进行采访调研。
以互联网思维打造养老“苏南模式”
记者走进位于南京鼓楼区江东街道睿城社区的助餐点,正值晚餐时分,老人们正排队打饭。记者身边有四位老人正围在桌边在享用着晚餐。得知记者来意后,老人们纷纷向记者表示,“社区里的饭菜卫生便宜”、“每顿只用花7块钱”、“上门送餐也只用花一块钱”。
负责运营该助餐点的南京携才董事长郭恩斌介绍,该助餐点会根据老人的身体情况,提供餐食。同时严把“中心厨房”质量关,通过“中心厨房” 统一配送让老人吃得放心。而这助餐、配送、中心厨房的配餐数量,只需前台小小电脑即可完成。在这小小的电脑背后,确是大数据云平台的支持。老人无需再办新卡,市民卡就可实现一卡通。而关于每日数据的汇总,也让中心厨房可以更好的完成成本控制。据了解,为满足高龄、独居、空巢等老年群体用餐需求,从2013年起,南京市率先试点开展老人助餐工作,尝试在社区设立老年人助餐服务点,为有需求的老人提供方便可及的服务。
像这样智能化的社区助餐点,南京市还有427家,为348万人次开展助餐服务,基本覆盖了城区,形成了形成由政府资助、社会企业经营、社会组织参与服务的助餐工作格局。2015年,财政对助餐机构补贴达300万元,补贴老人用餐资金达200万元。今年,南京将“全市80%以上街道至少设立一个中心厨房”列入2016年度“全市民生10件实事”,认真办好老年人助餐工作。
助餐点老年人用餐
苏州市则通过网络搭建平台,首创“虚拟养老院”
中午,在苏州姑苏区胥江新村77岁居民朱莉英家,“居家乐”养老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正在为她和老伴准备午饭。如今,她家的购物、清洁、做饭等日常家务,都由居家乐工作人员完成。
这座被称为“虚拟养老院”的服务中心没有一张床位,却在为2万多名高龄、空巢老人服务。养老中心通过互联网进行汇集老年人电话预约和网络预约的服务,再合理分配服务内容,解决高龄、空巢、特困老人的生活照护和缺乏精神慰藉等难题。目前为止累计提供上门照料、日间照料、粮油配送等养老服务140多万人次,实现姑苏区80周岁以上有需求老人全覆盖。
“虚拟养老院”的标准化样板不仅在苏州姑苏区茁壮成长,在吴中、昆山、太仓、北京顺义、扬州广陵、无锡宜兴、广西柳州、浙江嘉兴等9个地区落地生根,成功打造了虚拟养老院云平台发展模式,总平台服务对象已经达到12余万人。
爱心服务亭
依法维权 为老年人撑起一片天
走进江苏省无锡市梁溪区人民法院保护老年人权益合议庭,映入眼帘的是“百善孝为先”的牌匾。就在这间合议庭内,完成了全国精神赡养第一案“常回家看看”的审判。法院判决支持了原告的诉请,规定储某的子女要定期看望。在合议庭内,记者见到了该案的法官高鑫。高鑫对记者说:“法官在案情中就是老娘舅的角色。娘舅在家里就是给人信任,促进家庭相处和睦的角色。”他案后坚持定期回访老人,促进两方关系缓和,让子女欢欢喜喜地回家孝敬老人。关于“常回家看看”第一案,合议庭审判长高鑫告诉记者: “第一案的判决具有很强的样本意义和示范作用,此后多地法院均参考梁溪法院首案判决对老人要求子女‘常回家看看’的诉请予以支持。”
“常回家看看”,在不少人看来已经变成一纸空谈,老年人精神上长时间得不到慰藉得情况时有发生。老年人属于弱势群体,权益受到侵害常常投诉无门,不受重视。或者是支付不起高昂的诉讼费用,只得放下挥舞自己维权“警棍”的机会。老年人权益保障,亟待社会共同解决。
在青浦区和平镇齐湖村司法惠民服务站,记者遇见了村民葛志良,葛志良遭遇车祸高位截瘫,其家庭经济较为困难,难以承受司法诉讼费用。了解到这个情况后,律师齐林建无偿帮他打了官司。3年里打了5场官司,葛志良获得87.5万元赔偿。目前已得到补偿10万元,后续的赔偿律师还在继续帮他追讨。葛志良告诉记者;“虽然后续的索赔依旧存在种种难题,但对齐律师的无偿援助发自内心地表示感谢。”
老年人维权法庭
这些分布在全市各地的“司法服务站”,免费为老人提供法律咨询服务,维护老人的正当权益。
江苏省淮安市面对老龄维权难问题,采取整合法律服务资源,以破解乡村法律服务资源短缺的瓶颈。该市司法局于2013年在全国组织实施为期三年的“法律快车村村通”工程,采取每名律师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与全市所有村居挂钩服务等办法,实现司法为民。“快车”实行“1+1+4”挂钩服务,即1名律师和1名基层法律工作者挂钩服务4个以上村镇,实现了对所有村(社区)的法律服务联络全覆盖。淮安市还在全市老年人最集中的“夕阳红”广场,设置了爱心法律服务亭,免费接受老年人来访。三年来共接受法律咨询11573人次,受理各类案件1723件。
现在“法律快车村村通”正发挥为老人维权,伸张正义的功能。
6月21日,郑报融媒记者从河南省政府法制办获悉,《河南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日前发布,这是《河南省老年人保护条例》颁布实施27年来首次修订。
7月1日起,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将正式施行:家庭成员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与老人分开居住的,应经常看望或问候;禁止歧视、侮辱、虐待或遗弃老人,禁止对老人实施家庭暴力。
随着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7月1日正式实施,儿女若不常回家看望老人,将会被认定为违法行为。
据武陟县人民法院消息,河南省武陟县人民法院始终把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放在重要位置,为切实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针对涉老案件的特点,在实践中提出了十六字方针,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
亲自给父母做饭、每周给父母打个电话……昨日,由全国妇联老龄工作协调办、全国老龄办、全国心系系列活动组委会共同发布新版“24孝”行动标准。
近日在采访中得知河北唐山李新(化名)的一段遭遇,让人觉得既心酸又无奈。李新看到了一丝希望,他觉得既然这是法律的规定,那自己就有了法定回家看父母的义务。
在消除啃老问题上,还需多管齐下,在健全社会保障机制、营造“老吾老”的良好风气等方面,付出更多努力。明星啃老旧闻,固然可以成为轻松的谈资,而对于那些收入微薄的老年人群体,被子女啃老却并不好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