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待遇高低,时间长短,我都要跟着吴书记干到底。”当了几十年村支书、已经退休的李庆一,还驻扎在唐庄镇金门沟造地项目的工地上,“金印身上有一种魅力,那就是始终为群众服务,跟着他干心里踏实。”
吴金印曾经形象地说,农村干部是“领头雁”,什么时候都要和他的雁群在一起。
与群众保持“四同”
大司马村村民韩志明高位截瘫,坐轮椅出行十分不便,吴金印就为他在家门口专辟了一条直路;狮豹头乡的孤寡老人宋大娘与3个年幼的孙儿无依无靠,吴金印就给她当起半个儿子,修房、砍柴、烧水、买药,事无巨细地照顾一家老小……
吴金印认为做人民公仆就要“四不”—身不能懒,嘴不能馋,心不能贪,手不能伸。他曾与党委成员约法三章,要做到“四同”:同吃,即上级干部住村不准单独起伙,一律到群众家吃派饭,不准喝酒;同住,即住村干部不准住村委会,必须住军烈属、五保户或困难户家里;同劳动,即每个乡干部自备一套劳动工具,每月劳动不得少于10天;有事同群众商量,即村里的重大决策要与村干部一起与群众商量。
“只有生活在群众中,才能了解群众;知道群众在想啥,才知道自己该干点啥。”吴金印经常这样说,也一直这么做。
绿色经济,只为群众满意
近年来,唐庄镇建起了73个石砟厂、85个石灰窑和大大小小的石料厂,在增加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环境问题。
“107国道两边就是农民种的桃树,石料粉尘一吹过来,毛桃就变成了灰桃,碰到下雨还会变成泥桃。农民桃子卖不出去,抱怨声很多。”吴金印回忆说。
“赚钱不能建立在农民减产的基础上,一年两三亿元的收入我们不要了。”在吴书记心里,百姓的利益是最重要的,“干部和群众,是种子和大地的关系,心系群众苗得土,背离群众树断根,离开了群众就是死路一条。”吴金印狠下心关闭石料厂,分散在山里的100多家污染企业先关停,后拆除。
为帮助农民把桃子重新卖出去,吴金印组织村民在桃树集中地新铺了5公里的水泥路,新建了5个凉亭、两座牌坊。一座现代“桃花源”风景点既展示了唐庄特产,也发展了农家旅游。前年开始举办的“中国卫辉唐庄桃花节”,更是拓宽了市场和销路。
每逢3月桃花盛开时,来自郑州、北京、上海,甚至日本的20多万名游客前来赏花游园。鲜桃上市时,全国10多个省市区的果商会亲自到这里收购。“去年种了20亩桃,卖了11万元。”45岁的马胜奎站在自家新购置的小轿车前喜不自禁。
“跟着老书记有奔头儿”
红白相间的复式小楼里,朱喜英正坐在客厅里一边看电视一边记录歌舞动作要领,作为妇女主任的她一会儿还要到社区的文化大院带领大家排演节目。现在,唐庄镇有85%的农户都和朱喜英一样搬进了新农村社区的小楼里,享受和城市人一样的文化生活。
代庄村是新乡市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全村从1999年开始进行统一规划和改建,但固有的乡土情结和保守思想,使得新农村建设在村里的推广工作步履维艰。镇党委书记吴金印没有强行推进,他召集不同层面的群众,了解大家有什么顾虑;请来规划设计部门实地勘察,将设计图张榜公布,然后各村从下到上屡次开会讨论定夺;从选址,到搬迁,新村社区建设的每一步都有村民们的见证。听取村里人的意见,住着自己参与规划的房子,村民们很舒心。
回忆今昔变化,朱喜英颇为感慨:“住茅草屋走山道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现在,我的丈夫、儿子都在家门口的企业上班,我们在文化大院里唱歌、健身、学习。跟着老书记有奔头儿,生活越来越滋润!”(记者 刘先琴 通讯员 常 钦 杨航西)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