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视点报:其中,你的意志大概能占百分之多少?
朱献福:我是以组织者角色出现的。
经济视点报:你有很多成功的决策案例,那你有没有失误过?
朱献福:我最大的失误就是选择这个行业。
经济视点报:为什么这样说?
朱献福:这个行业做起来很难,责任太大。
经济视点报:就是食品质量问题。
朱献福:对,不仅仅是中国的高科技问题,不仅仅是中国的技术进步问题,不仅仅是经济总量的问题,是我们做了一个最大的民生题,以人为本的民生题。当然也很幸运选择了这个行业。
经济视点报:在这个行业当中发展了16年,你觉得有没有哪些失误?
朱献福:企业发展都是在不断地纠偏中。两点之间的距离理论上是最近的,任何企业的发展都不是两点之间的直线,都是曲线。企业发展的过程也就是交学费的过程,成长中的代价我们有很多很多。成长中的代价就是说由于我们资源有限,不能有效地把握,失去了很多机会,或者是自己的能力和智慧还不够。
经济视点报:举个例子说说。
朱献福:在自己能力和智慧还不够的情况下,小到公司日常决策,大到公司的战略决策,我天天都在交学费,天天都在成长之中,因为有些成本和代价必须要付出。
“我是性情中人,也是规则中人”
经济视点报:我看一些资料里讲,当年有人建议万总(双汇董事长万隆),要双汇干掉众品,这句话的背景是基于什么?
朱献福:那都是下面人员的竞争。万总很优秀,很大气。在这个市场中我们都是干事的,为了消费者干事的。
经济视点报:众品除内部决策比如文化、机制这一块之外,在产品方向和以后的发展方向上跟双汇有没有一些区别?
朱献福:这个行业很大,因为食品行业目前在中国处于一个快速发展阶段,所以它随着消费者和市场竞争格局的变化而变化,我们只要紧盯市场、紧盯消费者,就不会落伍。
经济视点报:当时你是在长葛市的畜牧局工作,怎么会被任命为肉联厂厂长呢?
朱献福:我是误入歧途的。(笑)因为我在行业里待过,有这个行业的背景和阅历。当时在行业的基层工作,对行业、企业还是有想法的。反正是上苍不经意给了我一个误入歧途的机会,就把这当成事业来做了。
经济视点报:你当时就已经有一些想法了?
朱献福:我没有第二个职业,我的职业一直是从事食品企业。很可能是上苍的安排,就是让我干这个事情。
经济视点报:你觉得你是个什么性格的人?
朱献福:就我个人而言,我是性情中人,对一个组织、社会角色而言,我是一个规则中人。
经济视点报:比如说平时比较喜欢干什么?
朱献福:兴趣、爱好这些都压到最低层面了。众品还处在成长阶段,心无旁骛地高度关注并全身心投入我们的事业必须是第一位的。众品的成长性和食品行业的属性都决定了这样的选择。
经济视点报:你觉得你能做出今天的业绩,跟你身上的哪种性格有关系?
朱献福:感恩,感恩时代,感恩社会。
经济视点报:还有什么?
朱献福:就是感恩,社会赋予了这么多资源,赋予了这么多机会,我做不好不仅是一种失职,甚至是一种犯罪!我把这个事情当成事业,很虔诚地对待事业,这样来看待的话,我觉得什么事情都好做了。
经济视点报:你事业的出发点是什么?
朱献福:成就价值。具体点讲,一是创造价值:在创新和开拓中创造服务社会的价值;二是实现价值:在服务社会中实现产品价值、个人价值和企业价值;三是分享价值:创造社会财富,和员工、投资人,和全社会分享价值,也就是回报。
经济视点报:你如何看待财富?
朱献福:(指一指茶杯),我正在喝水。财富,是一杯水的时候,是生命必须的;是一桶水的时候,有点奢侈;是一条河的时候,一定是社会的。
经济视点报:我看你们企业网站上提出一个“空杯心态”,你所指的“空杯心态”是什么?
朱献福:一切都是变化的,而我们了解到的都是已知的,那么一切动态的和不确定的是未知的,在未知和已知、动态和不确定的环境中作出选择,所以我们必须尽可能把握得更高一些,所以我们要扬和弃、破和立,这就是变革的问题。哪些是不变的,哪些是必须要变的,规则以外的我们如何持续性地发展,对于企业来讲,就是我们企业的持续再造问题和使我们的思维模式、治理方式适应外部市场变化的走向。
经济视点报:就是适应,适应外界的自然规律。
朱献福:对。
经济视点报:这也算是你的一种管理理念?
朱献福:也不是,算自己的一点感悟吧。
经济视点报:你现在是什么心态?
朱献福:有人讲把企业当成孩子养,也有说把企业当成猪来养,有很多不同的论调,我们确实是把企业当成事业来做。因为这些事情很正当,是应该做的事情。我们把自己感性的和理性的认知通过悟性来深化为智慧,以此来推进我们的行业链、产业链继续往前走。并且,逐渐地把我们这些概念的东西上升为信念。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