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中国(开封)清明文化节举行大巡游活动,吸引了市民和众多游客沿途观看。
景区内的民俗表演。
开封府门前上演“颁新火”,重现宋朝习俗。
清明时节,游客泛舟。
提到清明节,今天许多人把它同扫墓祭祖画上了等号。不过,开封以打造清明文化节这一国家级节会品牌的生动实践告诉世人,在1000年前的宋朝,清明节的内涵远不止如此,清明节的活动也远比这丰富。
经过5年的精雕细琢,一个有血有肉、多姿多彩的宋韵清明,正在从尘封的历史中重新站立起来,以亲切温润的形象呈现在世人面前。
把民间文化还给人民
中国文联副主席、民协主席冯骥才在参加清明文化节活动时曾指出,文化是以人为载体的,人民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携带者和传承者。政府搭建的清明文化节活动平台是为了让老百姓更好地享受文化、创造自己的文化,这样的民间文化才更有活力。
搞文化不能“做盆景”。文化事业只有深深植根于人民群众的沃土,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才能根深叶茂,永续发展。开封清明文化节自肇始之日起,就把群众参与、群众受益作为最基本的出发点。
5年来,文化节活动内容不断调整,但让群众文化活动“唱主角”的基本原则始终未曾改变;运作模式不断创新,依靠群众、服务群众的基本思路始终未曾改变;组织方式不断变化,注重参与性、互动性、开放性的基本理念始终未曾改变。
翻开历年来清明文化节活动安排表,每年群众文化活动的数量都在半数以上,城区和县城的各大群众文化活动场所也都组织了群众性文化演出活动。活动参与零门槛,广场上、城墙下、水系边,处处是舞台。
缅怀先烈、踏春巡游、清明赠柳、体育赛事、文艺演出、非遗展演、高端展会、特色美食,还有斗鸡、斗茶、抖空竹、荡秋千、放风筝、玩蹴鞠、推铁环……在几十项活动汇成的节日盛宴里,既有群众游客参与性极强的民俗体验活动,也有业界普遍关注的顶级展览、演艺活动;既有最传统、最“开封”元素的集中展示,也有最时尚、最流行元素的融合和吸纳,无论是慕名而来的外地游客还是土生土长的开封人,都能在这里得其所哉、得其所乐。
借助清明文化节的影响,清明文化对大众的服务功能和教育功能正不断放大和增强。清明节“慎终追远”的文化内涵得到进一步升华。每年清明节期间,我市都会组织数以千计的群众到焦裕禄纪念园、市烈士陵园等处开展大规模纪念活动,在怀念先烈先辈的同时,彰显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折柳、赠柳又重新成为一种“时尚”。清明节当天,开封的景区内、大街上,随处可见头戴柳帽的市民和游客;踏青郊游、亲近自然成为开封人节假日的必选休闲项目,而每年一度的“我们一起看春天”踏青游园交友活动,更是吸引了数千单身男女的热情参与……
文化活动是否有真正的吸引力,人们以用脚投票的方式给出最无可辩驳的回答。清明文化节举办5年来,随着影响力的不断提升,游客的数量逐年攀升。2013年清明文化节期间,开封接待游客突破150万人次。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