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诠释环保与发展:绿水青山就是生产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这些重要论述包含尊重自然、谋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价值理念和发展理念,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指明了方向。
据中国经济网了解,今年以来,国家推出了不少旨在保护生态环境的政策措施。例如,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情况考核办法(试行)》,确立了实行最严格的责任与考核制度;国家发展改革委先后出台并完善居民用水、用气、用电的阶梯价格政策,用价格杠杆培养居民节约意识;通过对部分产能过剩行业实行更严格的差别电价政策,加速推动相关行业转型升级或淘汰出局。随着制度建设的不断推进,今年上半年,我国各项减排工程如期推进,4种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持续下降。
深刻认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
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2013年9月7日,习近平在纳扎尔巴耶夫大学谈到环境保护问题指出
解读:经过三十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积累下来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显现,进入高发频发阶段。比如,全国江河水系、地下水污染和饮用水安全问题不容忽视,有的地区重金属、土壤污染比较严重,全国频繁出现大范围长时间的雾霾污染天气等等。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干净的水、清新的空气、安全的食品、优美的环境等的要求越来越高,生态环境在群众生活幸福指数中的地位不断凸显,环境问题日益成为重要的民生问题。正像人们总结的那样:老百姓过去“盼温饱”现在“盼环保”,过去“求生存”现在“求生态”。
生态环境是中国梦的一部分,衣食住行无不与环境有关,是老百姓最基础最现实的考虑,所有人概莫能外。实现十八大确定的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如果是我们继续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粗放式增长,那么生态环境只会遭到更加严重的破坏,再高的GDP,再高的收入也不能拯救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环境破坏了,民生也无从谈起。届时,自然会对我们进行报复。
保护生态环境,关系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中华民族发展的长远利益,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只有深刻意识到环境在对国家对人民发展的深刻意义后,才能切实做出行动保护环境,才能拥有蓝天、碧水、青山、绿地。
正确处理“生态环境和生产力”的关系
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
——201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指出
解读:长期以来,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经济快速发展起来,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地方、一些领域没有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以无节制消耗资源、破坏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发展,导致能源资源、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这种状况不改变,能源资源将难以支撑、生态环境将不堪重负,反过来必然对经济可持续发展带来严重影响,我国发展的空间和后劲将越来越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在生态环境方面欠账太多了,如果不从现在起就把这项工作紧紧抓起来,将来会付出更大的代价。”
实践证明,脱离环境保护搞经济发展是“竭泽而渔”,离开经济发展抓环境保护是“缘木求鱼”。经济发展决定人们的生活水平,生态环境决定人们的生存条件。生态问题不能用停止发展的办法解决,保护优先不是反对发展,其核心是要正确处理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在发展中保护生态环境,用良好的生态环境保证可持续发展。事实证明,我们可以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与推动产业发展、群众脱贫致富紧密结合起来。
我们只有更加重视生态环境这一生产力的要素,更加尊重自然生态的发展规律,保护和利用好生态环境,才能更好地发展生产力,在更高层次上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要克服把保护生态与发展生产力对立起来的传统思维,下大决心、花大气力改变不合理的产业结构、资源利用方式、能源结构、空间布局、生活方式,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决不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决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探索走出一条环境保护新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共赢。
最严密的法治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
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要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那些不顾生态环境盲目决策、造成严重后果的人,必须追究其责任,而且应该终身追究。
————201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指出
解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的“最严”生态“法治观”,充分表达了中央的坚决态度,同时也牢牢抓住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牛鼻子”。
建设生态文明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革命性变革。实现这样的根本性变革,必须依靠制度和法治。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大都与体制不完善、机制不健全、法治不完备有关。
今年1至6月,全国检察机关立案侦查发生在群众身边、损害群众利益渎职侵权犯罪案件4463件6190人,其中,涉及生态环境领域663人。
法律是红线、法治是底线。任何人、任何组织不能触碰、不得突破。习近平指出,要牢固树立生态红线的观念。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就是要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则就应该受到惩罚。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犹如“指挥棒”,在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中是最重要的。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体现生态文明建设状况的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使之成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导向和约束。
生态文明建设既事关发展方式,又事关人民福祉,只有筑牢保护生态环境的制度防护墙,“美丽中国”才能“梦想成真”。(中国经济网王敬文)
网友热议环境保护:
@我们都有一个家:雾霾、暴雨、山涝灾害,都是经济高速发展所付出的的环境代价。社会主义中国目前最突出的矛盾是经济发展与生态承受能力的矛盾,习总把生态建设提上国家战略的高度,符合社会发展规律,人心所向。
@曹三炮:中国的环境问题也是很多发达国家曾遇到过的,幸运的是,我们有后发优势,有经验可借鉴,关键在决心和态度。
@哆啦A梦:希望未来,我们不再受困于雾霾天。
@北京京辰众邦:解决环境问题,关键在法治。违法成本低、权责不明晰,造成很多企业主体存侥幸心理。
形成节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不是哪个部门、哪个人的推动,而是今后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方向。
【编者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布局的战略高度,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2013年9月23日至25日,习近平在参加河北省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时上指出
原标题:砥砺奋进的五年 | 从1到7“数”读习近平扶贫方略
这一理念,表达了党和政府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饱含了习近平总书记以民为本、心系百姓的初心情怀。在绿色发展理念指引下,一幅绿意盎然的中国梦画卷在我们面前徐徐展开,一个充满勃勃生机的中国梦正向我们稳步踏进。
谈及理论体系的问题:认为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形成了一个系统完整、逻辑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刘云山还认为,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关键在深刻理解和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
夯实科技基础、强化战略导向、加强科技供给、深化改革创新、弘扬创新精神……这一年,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我国科技事业取得新的重大成就。当代科技工作者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忘我投入,奋力攀登,才有了一项项突破。
从千百年前的民族偶像,到当今时代的干部榜样,时空相隔久远,但屈原和焦裕禄的民本情怀一脉相承。屈原的求索,宏远、抽象,是哲人的“终极之问”;当下国人的求索,明确、具象,有的放矢,是不断的改革创新。
习近平指出,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习近平强调,生态环境保护能否落到实处,关键在领导干部。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重视、加强领导,纪检监察机关、组织部门和政府有关监管部门要各尽其责、形成合力。
始终坚持人民公安为人民 做到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亲切会见全国公安系统英雄模范立功集体表彰大会代表并发表重要讲话。
国家主席习近平17日在人民大会堂同阿根廷总统马克里举行会谈。两国元首共同见证了教育、文化、农业、质检、体育、投资、能源、铁路和金融等领域双边合作文件的签署。
图解:国际政要热议习近平“一带一路”论坛演讲
国家主席习近平16日在钓鱼台国宾馆会见来华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意大利总理真蒂洛尼。
国家主席习近平16日在钓鱼台国宾馆会见来华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吉尔吉斯斯坦总统阿坦巴耶夫。习近平强调,中方支持吉尔吉斯斯坦维护独立、主权、领土完整,支持吉方根据本国国情选择的发展道路和奉行的内外政策。
国家主席习近平16日在钓鱼台国宾馆会见代表日本政府来华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日本自民党干事长二阶俊博。在今明两年日中邦交正常化45周年和日中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之际,希望双方能举办好各种纪念活动,为日中关系发展提供推动力。
5月15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圆桌峰会在北京雁栖湖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主持会议并致开幕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