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厉害和她收养的孩子们
大河报2011年9月7日讯 近日,由于一家杂志的报道,本报6年前的一篇报道又走进公众的视野,随着报道一起走进公众视野的还有兰考县的好心人袁厉害,在她的收养王国里,她是近百名孩子的母亲。如今,围绕在袁厉害身边还有39个弃婴,这些孩子有的已经上了幼儿园,有的还处在哺乳期,必须喂奶粉。衣服、床、奶粉、学费,这一系列的问题现在都摆在袁厉害面前。
【回顾】
她是百余个孩子的妈
2005年,本报以《软心肠给袁厉害带来的收养烦恼》为题,报道了兰考县城关镇人袁厉害从1996年到2005年10年间,收养了20多个被父母遗弃的婴儿的事迹。这些婴儿大都有先天性的残疾,他们都要靠袁厉害一个人打零工、摆地摊抚养。
从1986年,在兰考县人民医院门前摆摊袁厉害收养的第一个兔唇男婴开始,到现在,25年来,她收养的弃婴已超过100个了。大的工作结婚离开了,小的还在身边的有39个。这些孩子都称呼袁厉害为“妈妈”。
本报报道后,引发了媒体的广泛关注,后来从央视到开封当地的各级媒体纷纷报道,也有许多好心人向袁厉害捐款捐物。
近日,不断有媒体致电记者打探袁厉害的相关信息。原来,几天前隶属于财讯传媒《财经》杂志旗下的《LENS.视觉》杂志,以《命若垃圾》为题报道了袁厉害的收养遗弃婴儿一事。杂志上刊登了袁厉害收养弃儿的照片,震撼了很多人。
就这样,袁厉害和她的收养王国再次走入公众视野,本报由于是报道袁厉害收养弃婴的首发媒体,先前的报道也再次走入公众视野。
【现状】
4个地方供养39个孩子
9月4日,记者带着几位热心公益事业的“腾讯V5公益”网友驱车来到了兰考县袁厉害的家里。
“她去开封送几个孩子上学了。”袁厉害的儿媳妇告诉记者,并为记者拨通了袁厉害的电话。
“我现在在开封福利院,送孩子上学。你们在家等着我,我两个小时后赶回去。”袁厉害在电话里告诉记者。
当日下午2时许,在袁厉害的家里,记者见到了怀里抱着1个兔唇男婴的她。
袁厉害用来收养弃儿的家是一幢两层楼的房子,一楼供孩子们在此玩耍,二楼住人,这是袁厉害儿子为她腾出来的房子。“现在我收养的有39个小孩,家里根本装不下,只能把孩子们放在四个地方。”袁厉害告诉记者:“在这里我和雇的几个人带着将近20个孩子,我姐姐和表妹帮我带着其他的孩子。还有一个地方比较简陋,那里也有几个小孩。”
接着,袁厉害将记者带到了一个被她称之为“花园”的地方,这里以前是兰考县的郊区花圃,袁厉害的孩子们住的两间房屋就夹杂在一群小别墅和县人民医院家属楼包围的三角地带里。
记者去的时候,天刚下过大雨,在屋外,一个6岁的白化病女孩和一个小脑发育不全的8岁女孩,以及一个小儿麻痹伴有小脑发育迟缓的17岁男孩,还有一个眼睛斜视腿部无法直立的9岁男孩,在院子里的泥潭里玩耍,见到记者拍照,孩子们都露出灿烂的笑容,热情地与记者打招呼。
这里的孩子们看到袁厉害的到来,都显得很兴奋,远远地叫“妈妈”。袁厉害说,由于太忙了,平时很少来这里,这里的孩子由1个捡垃圾的老太太照顾,她是袁厉害每月花400元雇来的。
“患小儿麻痹症的17岁男孩也可以帮着照顾,这几个孩子的衣服都是他洗的。”附近一位住户告诉记者。
袁厉害带记者到达的最后一站是临近路边的空地上盖起的两间简易平房。房子是在袁厉害自己家的地里盖起来的。“这里是城关镇分给我家的地,已经领到土地使用证了。”袁厉害指着两间用泥和砖块垒砌的平房告诉记者:“由于当时人太多了,家里实在是没地方了,手里也没钱,就只好用泥土和砖头临时盖了两间房。”
屋内设备非常简陋,两张床并排放着,里墙上已经裂开了口子。左边的山墙微微向外倾斜,为了防止山墙倒塌,袁厉害用了一根木棍顶着。
在这两间房子里住着4个正常的孩子,其中还有一对双胞胎女孩,袁厉害的表妹负责看护这几个孩子。记者到来时,袁厉害的表妹正在给几个孩子辅导功课。
“这地是我的,我想在这里建个孤儿院,把孩子们都放在这里边。”对于未来,袁厉害有着自己的打算。记者看到,袁厉害已经在此搭建了两座活动板房。她说:“现在没钱,只能让孩子们过得苦一点。我准备好好整几个活动板房,把孩子们集中在这里。”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