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立:为群众解急难事
——追记河南开封焦裕禄式的好干部王振立
作者:马跃峰
王振立在会议上发言。(资料照片 )
夷山大街,河南开封的一条“主动脉”,南北路宽车畅,中间却是严重的“肠梗阻”。650米长的街面,布满小餐点、小旅馆,每家年收入几十万元,难以动迁。
今年4月,王振立任该项目常务副指挥长,起早贪黑,入户调查,一个月开了24次例会,49天完成90%以上房屋征收任务。6月1日晚11时40分,他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坐在沙发上。妻子见他脸色蜡黄,转身拿药。只听“扑通”一声,再回头,丈夫已经倒在了地上……
6月2日凌晨,王振立因心脏病突发去世。
“不管啥难事,那都不是事”
48岁的王振立,一米六五的个头,体重不超百斤,却天生乐观,不怕困难,人称“小钢炮”“救火队长”。他肩扛三职——河南开封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管委会副主任、运粮河组团园区管委会主任、区邮电局党组书记。常遇到难事,他总是笑着说:“不管啥难事,那都不是事。”
2004年,王振立当上开封市原郊区邮电局局长。因体制改革、电信市场冲击,邮电局欠债1700多万元,职工领不到工资,常年上访。老人、老账、老设备……这个单位成了“烫手山芋”,谁当领导也干不长。
一上任,王振立在大会上表态:“工资不解决,我绝不离开!”
在一片质疑声中,王振立开始行动。上任3个月,从亲友处借来7万元发工资。半年过去,他筹措400多万元,购进先进设备,发展固话业务。上任两年,发展4000多固话用户,外债基本还清。
“开封发展看示范区,示范区发展看新城。”新城办事处,地处开封重点发展的西部新城区核心,平均每年上马、开工新项目几十个。可在2014年,新城一度面临拆迁难题,80多个项目无法落地。
2015年,王振立被任命为新城办事处党工委书记。当时,他查出患心脏病,一次病发,心跳每分钟达200多次,幸亏抢救及时,才脱离危险。
“要工作,还是要命?”听说丈夫有新职务,妻子娄继香苦劝。
“两个都要。干工作是我的性格,不干不一定对身体好。”王振立安慰道。
到新城后,王振立“小雨不停,大雨搭棚”“盘大火,吃大馍,干大活”。仅用3个月,征收建设用地5200多亩。当年底,辖区86个重点项目稳步推进,总投资近99亿元。其中,他所负责的中意湖项目区域,28天征用1092亩土地。
开封市委常委、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党工委书记范付中说:“王振立有思路,敢担当,有作为,不愧是弘扬焦裕禄精神的忠实践行者。”
“难题就像毛线团,只要想办法,一定能解开”
征地拆迁,是“天下第一难”。可在王振立看来,“难题就像毛线团,只要想办法,一定能解开。”
2012年,王振立任运粮河组团园区管委会主任,正赶上开封西湖建设。位于西湖中心位置的野厂村,房屋征收一度停滞不前。他上任不到1年,就和同事完成该村78万平方米的房屋征收任务。
“振立有啥妙法?”有人问。
他回答:“粗萝卜细丝儿,从小处做,从细处干,不怕弄不成。”
为做通被征收户的思想工作,王振立每家要跑几十趟。在他的办公桌上,放着两本厚厚的笔记本。打开看,上面密密麻麻记着全村人的动迁难题、解决办法,一天一更新。
“以情感人,钻到群众心眼里。”野厂村有个彩票销售点,因为有钱赚,户主不愿迁。王振立了解情况后,并不上门劝说。他自掏腰包,让人每天定时去买彩票,一次20元,连买20多天。销售点老板奇怪,询问缘由,得知王振立用心良苦,深为感动,自愿搬走。
“换位思考,充分考虑群众利益。”新城办事处斗门村部分村民与“绿地二期”项目方发生矛盾,致使该项目搁浅8个月。调查原因,群众担心“地没了吃啥”,王振立与项目方反复沟通,安排村民到工地上班,并争取到土方供应及建设围墙工程。仅半个月,停滞的项目顺利解冻。
“只要公开、公平,就能让百姓满意。”夷山大街拆迁牵涉利益众多,王振立要求公开补偿标准,凡是城中村自建楼房一、二层,按照1∶1比例置换新房。新居为附近高档社区,每家挑选的房号张榜公布。拆迁户再无意见。
王振立常说,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瞿家寨有个姓孙的老上访户。中意湖项目房屋征收中,王振立请老孙带领上访户,参与研究补偿分配方案。自从上访户变成“编外村干部”,全村要征收的110亩地,两天即征完。
“没人管您了,您就把我当儿子”
野厂村拆迁时,一位老太太见家具搬上车,突然舍不得走,爬上房顶,情绪非常激动。这时,王振立站到房下,对她喊:“老娘老娘,您下来吧,没人管您了,以后我养着您。您就把我当儿子,咱娘儿俩好好说话。”
听人管自己叫老娘,老太太泪流满面,情绪慢慢缓和。老人下来后,王振立紧握她的手:“我不说瞎话。房子没了有我,您有啥事就说,儿子给您办!”看到此情此景,村民无不动容。
有一次,王振立到新城办事处斗门村,碰见拄着双拐的杨留成,赶忙喊住。他摸摸上衣兜,摸摸裤兜,摸出买药的100元钱,塞给小杨:“别嫌少,买点油盐。”
得知杨留成患股骨头坏死,花光了积蓄。王振立帮他申请大病救助,亲自送上门。“王书记管斗门800多口人的事,连谁家的孩子上学、谁家的孩子当兵也管……”提起恩人,杨留成泣不成声:“他活着,能多给老百姓办好事!”
在王振立家里、办公室,放着一双鞋、一顶草帽。
王振立就任区邮电局长两年,单位逐步摆脱困境。可是,168名职工的养老、医疗保险未交,成为一块“心病”。2008年,经多方协调,他终于为全体职工办理了保险。
邮电局职工欢喜之余,见局长为跑事磨破了鞋。大家你10元、我8元,凑钱给他买了一双新皮鞋。这双鞋,王振立放在家里,一直不舍得穿。
2013年夏,开封西湖区域拆迁正逢高峰期。王振立整天待在村里,帮老百姓搬家,解决大小难题。他有些谢顶,在烈日下暴晒,头皮被晒得黑一块、白一块。群众心疼地提醒:“为啥不戴个草帽。”此后,王振立头上多了一顶“多功能”草帽:晴天遮阳、雨天遮雨,和群众拉家常垫在地上当板凳。一顶草帽烂了,他再换一顶,一连戴烂好几顶。
“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受得住委屈”
王振立弟兄5个,二哥常年有病,家庭困难。2007年,开封集中整治黏土砖窑。二哥家的砖窑在拆除之列。拆窑那天,王振立带着铲车,来到二哥的窑前。
二哥急红了眼:“为啥先拆我的窑?”见王振立一言不发,二哥更激动:“你就恁看中这个官?不就是个科级干部?”
王振立坚持着。二哥哭了:“这个窑花了100多万,东借西借凑的钱。等烧好这一炉再拆,中不中?”
“哥,人家的窑也在烧。你宽两天,他宽两天,啥时候能拆?”王振立不让步。
二哥不再说话,一跺脚,扭头就走。而此时,王振立已泪流满面:“对不起二哥,谁叫我是党员!”
王振立对家人并非薄情。他是家里的“开心果”“灭火器”。因为家族大,婆媳之间、妯娌之间有矛盾,他给母亲、嫂子讲理、唱歌,两头来回劝。女儿考研,学习一度陷入困境。他忙完工作,和女儿一起备考。今年3月,他工作29年第一次请假,陪女儿到北京面试。而今,女儿顺利拿到录取通知书,只能摆在爸爸遗像前,告慰父亲在天之灵。
“父亲常说‘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受得住委屈’,以前有点不理解,现在看这么多人怀念他,慢慢懂得,做人就得学他。”女儿王俊城说。
也许,时间会冲淡记忆,但人们绝不会忘记,在开封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有这样一位共产党员,他的理想、他的信念,他的人格、他的情操,使千万人的心灵为之震撼!
王振立,男,汉族,河南开封人,1966年9月出生,大专学历,1987年7月参加工作,1998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学习王振立同志,就要像他一样坚定理想信念,忠诚党的事业,始终保持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在本职岗位上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终生。
出生在农村、成长在农村的王振立,对农民群众有一种特殊的感情
映象网开封频道特推出“王振立系列报道总览”的专题页面,方便大家学习和发扬王振立精神
当同龄人还在过着无忧无虑的暑假、沉浸在父母的宠爱中时,24岁的王俊城却永远地失去了父亲
黝黑的皮肤、不到一米六五的瘦小身板,却天生乐观不怕困难
到了这年深秋,我和王振立又见面了,这次是在新城办事处举办的庆“双节”巡回演出场地,他们让我去拍演出盛况。本想到他新的岗位叙谈,不料听到他病逝在工作岗位上的噩耗,我深感悲痛,为失去一位关心群众,工作奋不顾身的优秀共产党员而惋惜。
年仅48岁,溘然长逝,离开了他所挚爱的岗位事业;留下的,是一名党政干部大写的“忠诚、干净、担当”。
太阳忠诚地陪伴着他,他忠诚地陪伴着这座城市。太阳从脚下升起,再从肩膀落下,一晃就是29年。
6月4日上午,开封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干部职工以及自发前来的群众1000余人,在开封殡仪馆参加该区管委会副主任王振立同志的遗体告别仪式。当日,在开封市区,从小北岗街、黄河大街、东京大道,到曹门大街路口、禹王台公园门口,站满了为他送行的人群。
王振立生前任我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管委会副主任、运粮河组团园区管委会主任和新区邮电局党组书记三职。他的事迹传开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也吸引了中央、省诸多主流媒体纷纷来汴采访。
鲜花、翠柏、挽联,映衬着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管委会副主任王振立那瘦削但依然刚毅的脸庞。
全媒体记者李水龙万廷化报道继王振立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在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举行后,7月21日至28日,报告会先后在我市通许县、杞县、尉氏县、龙亭区、鼓楼区、祥符区、顺河回族区、禹王台区举行。
王振立,男,汉族,1967年9月生,河南开封市人,1998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生前任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管委会副主任、运粮河组团园区管委会主任兼邮电局党组书记(副县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