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1岁的张继霞,是土生土长的焦作人。2005年退休后,生活的落差让张继霞无法适应,几乎把所有精力的都放在的女儿和孙女的身上,整日闷闷不乐。自从她报名参加了焦作市老年大学后,张继霞的生活面貌和精神状态彻底改观:“现在上老年大学精神面貌不一样了。心情比较开阔开朗,比较和谐,到那以后我觉得心胸宽阔了。”
在街头采访中,一些子女也非常支持父母报名老年大学:“我觉得这个对他们晚年生活挺好的,老年大学应该再多一些,尤其各个区都能有一个,这样老人去也能方便一些。”
1973年,世界上第一所老年大学创办于法国。上世纪八十年代,老年大学开始在我国许多地方兴起。1983年6月4日,山东省率先创立了中国第一所老年大学———山东省红十字会老年大学;中国的第一套老年大学教材于1987年秋出版发行。老年大学的办学方式非常灵活,既有固定场所集中授课,也能远程授课;授课内容非常丰富,主要包括健康、烹饪、艺术等方面。
老年大学:人多,座少
老年大学在老年群体中极受欢迎,然而,记者了解到,一些公办老年大学早已人满为患、一席难求。
在青岛,老年大学在编学员已超万人,但仍难满足老人们的入学需求。青岛市老年大学教研处处长周国光介绍说,目前,老年大学编班学员达11143人,办学规模、学员数量均创历史新高:“由于老年人学习的热情特别高涨,7月中旬老年大学入学报名时,很多老年人头一天晚上9点多就在老年大学排队报名。”大学里现在最多的太极班、健身秧歌班都有80个人,已经超负荷了。
由于多数老人来了就不想离开,加上学校总是优先接收老学员入学,使得每年新学员的名额有限。青岛市老年大学校长管涛说:“学了书法、想学国画,学了国画,学了国画,又想学音乐,所以老是在里面学。到目前为止,在咱学校学得最长的已经上了27年。”
据了解,目前,青岛60岁及60岁以上老年人约有131.8万人。目前,全市共计有老年大学2819所,学员约为17万人次,老年人入学率约为14%,排在了全国前列。
老年大学发展的尴尬境遇
记者调查发现,老年大学“一座难求”原因有很多,学校收费低廉是主要原因。作为公益性机构,老年大学所有专业的收费只有几十块钱,低廉的收费,让许多老年人觉得“根本不算啥”。河南省焦作市解放区老年大学的校长张巧红介绍,报名的学员每学期交20块钱,可以报三门功课,包括书法、电脑、广场舞、肚皮舞、民族舞,还有瑜伽等十几门课。
对于老年大学今后的发展,张巧红也做过很多尝试,但效果都不理想:“只有将来了,如果咱的名气打出来了,也许哪点商业演出会去找我们。我们现在经验也不是那么足,也是在摸索着在往前走。”
江苏省盐城市老年大学建校29年来,从初期的2个专业,8个学生到现在的36个专业,144个班将近7000个学生,而发展迅速的同时,也面临着供不应求的困境。副校长李从道表示,最为突出的问题是各项硬件设施与师资力量的不足。另外,经费也是一个问题:“我们收费很低,我们一个学期才60块钱,社会的支持力度扶持力度要强才行。”
开拓养老的新思路
为了破解“一座难求“的现象,南通市老年大学也在积极探索社会化的文化养老普及之路。目前,老年大学已经在各个社区设立17个教学点,并通过与社区共建社团的形式,加强社区文化建设,满足更多老年人的精神需求。
安徽铜陵,也在老年大学建设及其他方面都采取了多项措施。2013年下半年,铜陵市委决定另行规划建设“老年学习活动中心”,总建筑面积一万平方米,目前项目已经开工,可新增6000多个学员入学。此外,铜陵市铜官山区、狮子山区和郊区老年大学整合资源,利用政府机关清房之机,解决了校室问题,随着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改善,县区老年大学分校基础设施到位后,也能新增近1万个学员名额。还开发了如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12349养老服务信息平台等新思路。
编者按 中国社会老龄化进程在不断加速,各种养老需求正出现急剧增长的势头。北京市海淀区老龄大学教务主任熊振常说,老年大学学员一般经过3至6个学期的学习即可毕业,有的老人迟迟不愿毕业,最牛的“留级生”在校学习24年仍未毕业。
83岁的唐陵,在成都市老年大学已兴致盎然读了28年,如今还在坚持每周上课;同班同学刘信清,也读到了第28个年头……
2月4日,沈丘县重大民生工程之一——县老年大学建设项目正式开工。县领导皇甫立新、刘国庆、李子顺、段传文、刘俊奇、殷晓春、何明照等出席开工仪式。
生活中看到啥都能写首诗,而且写出来的诗句品读起来还挺有生活气息,谁也想不到,8岁的长春小姑娘贾语亭能写诗。
“占坑”,不再是孩子上学的专利,如今的老年大学,同样面临“僧多粥少”的尴尬。
映象网商丘讯(记者 曾岩 通讯员 李会超)为深入推进“六五普法”工作,积极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日前,商丘市睢阳区司法局组织律师、公证员、法律援助工作者来到区老年大学,为老年大学100多名学员举办了老年人权益保护法律知识讲座和法律咨询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