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宁教师罗先亮照顾着行动不便的两个儿子记者 黄兴能/摄
罗先亮每天要往返学校6次接送自己瘫痪的儿子 记者黄兴能/摄
背着儿子,一天来回学校至少6趟,这位父亲伟大的身影,不只是学校的师生,就连过路的陌生人也深深地为此感动。
安宁中学高二(3)班有位身残志坚的学生,而这名学生又有个伟大的父亲——罗先亮。当他骑着摩托车驮着儿子走进学校大门时,当他背着孩子一步步走到位于5楼的教室时,当临近放学,5楼另一侧走廊口那个熟悉的身影准时出现时,在学校门卫、老师、同学们敬佩的眼神中,罗先亮说自己骨子里其实只是个平凡的人,一个平常的家长,一个普通的中学教师。
“这是很平常的,任何家长也会做的,其实任何家长也可以而且应该这样做。”下午5点多,在安宁职中任教的罗先亮一上完课下班,便匆忙赶到了安宁中学,给还要上晚自习的儿子罗文(化名)送晚饭。
一俯身,罗文伸手抱住罗先亮的腰;一起身,罗先亮背起儿子,驾轻就熟地往教室门外走廊尽头的洗手间走去……在场的同学并不惊奇,因为他们和罗先亮本人一样,已经习惯了这样的方式和做法,而这样背着儿子来上课、背着儿子上洗手间、背着儿子放学回家,罗先亮已整整坚持了6年。
儿患脆骨症 坚强父亲背起教育重担
现就读于安宁中学高二(3)班的罗文是罗先亮的大儿子。这个凭着不错的成绩考进高中的学生,有着万分的努力及超强的毅力,却有着和常人不一样的身体条件——先天性脆骨症。
“从小骨质有问题,所以现在站不起来了。”提起儿子的病情,罗先亮的说法比较笼统。罗文10个月大的时候,有一次从矮床上摔到了地上,造成了颈部骨折。此后直到6岁,罗文的“摔跤”次数更频繁了,每次摔倒时,哪里先落地哪里就骨折。“孩子骨头太脆弱,只要稍有磕碰都会骨折。”罗文的母亲李元芬说。在10多次骨折的疑惑中,罗先亮夫妇带儿子到昆明市儿童医院进行了检查,诊断结果是“先天性脆骨症”!
更沉重的打击随之而来:由于多次骨折,加上在发育中骨头逐渐萎缩,造成了罗文直接瘫痪,双脚不能独立行走。
罗先亮及妻子李元芬均是安宁市太平中学的老师,分别教高中物理和初中生物。由于罹患先天性脆骨症,12岁之前的罗文没有进过一天学校,而是在家由同样曾是教师的爷爷一点一滴地教授他知识。在爷爷的悉心指导和两代教师的家庭氛围影响下,罗文从小喜爱读书,学习非常努力。罗文12岁时,夫妻两人决定:送他到太平中学6年级跟读。罗文高起点的“启蒙教育”自此开始。由于学校分配的福利房位于5楼,而且距离学校也较远,照顾瘫痪的儿子读书不太方便,夫妇俩退掉了福利房,搬进了学校一楼的宿舍,由罗先亮每天背儿子进教室读书。
背子6年 从未耽搁教师工作
在罗先亮的鼓励下,在父亲背上艰难求学的罗文顺利地考入了安宁中学。得知消息,罗先亮高兴之余更多的却是忧虑:“学校远了,怎么照顾儿子读书?”他找到了安宁市高级职业中学,并得到安宁市教育局的帮助,得以以“借调”的身份在该校执教,顺带照顾儿子读书。由于自己任教的学校距安宁中学有几公里远,罗先亮买了辆摩托,每天早中晚接送儿子上学、回家,背上背下,将儿子送到位于5楼的教室里……有时候碰到工作需要出差等情况,就由妻子临时顶替他背儿子上学。
罗先亮背儿求学的事迹,感动了太平中学、安宁职高及安宁中学的领导。在各学校及安宁市教育局的关心下,罗先亮一家住进了原安宁四中的宿舍内。
“首先保障工作,再来照顾儿子。”送儿子上学——自己赶到职中上课——接儿子回家,罗先亮对这种奔波的生活状态没有丝毫的怨言,这么多年来,肩负着教师和父亲双重身份,他却从来没有耽搁过工作,“教师工作很特殊,和其他工种不一样,课程进度或教育方式的差别等,使得教师的工作没有可替代性。”
伟大父亲感动一校师生
得知安宁中学有一位几年如一日背患病孩子求学的父亲,记者24日下午5点赶到了该校“守株待兔”。
“学校是有这样一位学生的父亲,每天都来,这种父爱让我们都很感动。”向安宁中学值班的门卫肖师傅打听的结果证实了这条线索的真实性。然而令人焦急的是,放学铃声已响起,陆续有学生从大门出去,“背子求学”的父亲罗先亮仍未出现。“是不是今天不会来了?”记者询问肖师傅,得到的是肖师傅语气肯定的回答“一定会来的”。
果然,等待约10分钟后,一名戴头盔的男子骑着摩托车缓缓驶进了校门。“来了、来了,你们要找的人来了。”肖师傅朝骑车男子指了指,并没有阻拦摩托车进学校。骑车男子冲着肖师傅点了点头,便直接朝校园左侧驶去。肖师傅介绍,一般车辆是不允许进入校园的,但学校领导和他们都觉得这位父亲很伟大,背子求学不容易,这才给他开了“绿灯”。
显然,罗先亮是这所中学的“名人”,从教室里走出的学生,与他迎面相遇时,都会亲切地向他招呼“罗老师”,而罗先亮也一一点头回应。
罗先亮走进儿子的教室,收好罗文的课本袋子,一名同班学生自动提起罗文装书的袋子,跟着父子俩一起下楼,将书袋交给从摩托车上取安全帽的罗先亮。“你们是安排了特定的人帮忙拿书袋的吗?”记者好奇地询问。提书袋的男同学回答:“我们谁有空谁帮忙拿,不需要安排。”
罗先亮感激地说,同学、老师和学校领导都非常照顾罗文,上试验课都有男同学主动背罗文,“我都不知道该怎么感谢这些同学和老师。”
“我最感动的是开学的第一天,我把孩子送到学校后就回职中上课了,学校组织新生开会,当时的年级组长万朋老师亲自将儿子背去会场。”罗先亮说,由于儿子身材矮小无法使用学校配套的桌椅,学校的张主任还搬来了自家的矮桌给罗文使用。
在班上,同学们帮助罗文现在已基本上形成了一种风气。“罗老师是学生和老师的榜样,更是我的榜样。”教高二(3)班生物的王老师这样说。记者肖永林 (都市时报)<
(云南网)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