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增智同志,男,汉族,1949年10月出生于淇县黄洞乡鲍庄村,1968年8月安阳农校毕业,1969年1月参加工作,1986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9.01—1986.09 淇县黄洞乡农技站站长、乡长助理;1986.09—1988.10 鹤壁市农工委生产科副科长;1988.10—1992.10 鹤壁市农业区划办、农业综合开发办副主任;1992.10—1995.06 鹤壁市农工委副主任、兼鹤壁市农业区划办主任、鹤壁市农业综合开发办主任、鹤壁市小康办副主任;1995.06—2005.10 鹤壁市农经委副主任、兼鹤壁市农业局副局长、鹤壁市农业产业化办公室主任、鹤壁市扶贫办主任、鹤壁市农业结构调整办公室主任;2005.10—2013.10 鹤壁市食品产业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鹤壁市食品产业管理专家;2009年10月退休,2013年10月离职。2014年12月应淇县县委和群众邀请,到深山区淇县黄洞乡鲍庄村任第一书记。
获得荣誉:
1977—1990年获省市重大科技成果奖19项,其中《河南省旱地小麦生产技术规程》获河南省人民政府重大科技成果特等奖;《淇县土壤水分变化规律与增产措施的探讨》获河南省重大农业区划成果二等奖;红薯徐薯18的引进与推广、夏播谷子高产技术研究、多菌灵浸薯防治红薯黑斑病、红薯露薯育苗技术获河南省农业科技成果2等奖。在国家、省、市报刊杂志发表论文40多篇;1971—2015年受国家、省、市、县表彰38次,其中:6次获淇县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9次获淇县农业先进工作者、先进科技工作者;7次获安阳地区劳动模范、安阳市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鹤壁市四有标兵、鹤壁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4次获省农业综合开发、农业区划先进工作者;3次受省政府领导批示表扬,2次获全国农业区划、全国植保先进工作者;1983年被省农业厅确定为河南省旱地农业专家,1987年国家农业部、农学会、农科院、中科院、中国干旱地区农业研究中心推荐出席国际旱地农业论坛发表论文演讲。1988年省委内参将该项《旱地农业增产技术》研究成果转发全省推广;2005—2012年食品产业工作6次受省政府领导、市委领导批示表扬。2015年获淇县优秀农村带头人称号。2016年获河南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先进事迹:
冯增智同志退休不忘党员宗旨,不忘党员使命,以党和人民需要为人生价值观,不为多家企业给他丰厚待遇聘他当顾问,依然响应淇县县委和群众邀请到深山区黄洞乡鲍庄村任第一书记,投身脱贫攻坚决战。他不惜个人安逸,不怕艰难困苦,不是忧山怨天,而是要让秃山变绿龙,青山变花园,荒山变果园,穷山变财源,深山变游园。把穷山区建成粮满沟、果围脚、林缠腰、柏封顶梯级开发、带状布局的现代立体生态农业园区,把穷山村建设成山美、水美、田美、业美、村美、人美、路美、景美“八美”乡村,富裕之村、幸福之村、文明之村,城乡居民的大花园、大果园、大观园、大公园。他为加快山区脱贫攻坚,不等不靠,为党分忧,为民解难,18个月带领班子为群众修复更新饮水管道3公里;修建通村路1公里,架桥2座,通机路5公里,通山路2公里;建设文化广场3个,配置建设器材30多件,建立健身队2个;发展农业机械8台套,创立了农业农机合作社;打配机井3眼,铺设输水管道3000米,使千亩旱地告别了种不保收的历史;建设标准化卫生室1个、村支部服务室2个;引进工商资本建设特色林果产业带1000亩,修建文化旅游产业园1个,转移劳力150个,使山地变成了工厂,农民变成了职工,农业收入变成了工资性收入,农村变成了游园的梦想;治理沟河1500米,街道1000米,配置垃圾箱20个,垃圾车4辆,环卫工2名,使穷村变成了美丽乡村。在冯增智的率领下,全村形成了干部团结,干群和谐,党员带头,群众积极,精神换发,信心倍增,群情昂扬,治贫创美工作日新月异的大好局面,。
冯增智同志,这种退休不忘党,不忘群众,不忘党的事业,一心一意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带领群众战贫穷、谋发展,充分展现了新时期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和高尚情操,为淇县广大党员干部树立了榜样。2015年,冯增智被淇县县委授予淇县第一届农村带头人“金雁奖”荣誉称号。
任职以来,立足实际,制定了“以生态村创建为依托,打造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的新农村;以文明村创建为依托,打造幸福和谐、富裕文明的小康村”宏伟蓝图。
赵敬涛自担任第一书记以来,始终坚守党的信念,时刻牢记党的宗旨,认真履职尽责、竭诚奉献、辛勤工作,全心全意为民谋发展。到任后迅速转变角色,坚持吃住在村,真正沉下心来干事。
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农村几千万人口如期脱贫是最终判断我国是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而其中因残致贫的残疾人脱贫则是脱贫工作突出的短板、难点中的难点。
郭正权虚心求教,向镇党委、政府工作人员取经,和村“两委”干部交流了解情况,顶着仲夏火辣辣的太阳走门串户,深入老百姓家中开展广泛深入的访谈。
多年来,他始终工作在农村第一线,为民服务,爱岗敬业,勇于探索,求实奉献,业绩突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了一名基层扶贫干部的风采,为基层农村和贫困群众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2015年8月份驻村以来,按照“突出五个重点,构建五大平台”的工作思路,全面推进大峪曾庄驻村帮扶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强班子抓队伍。组织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断强化村干部的宗旨意识和群众观念,提升了支村“两委”班子在精准扶贫方面的思想认识和工作能力,增强了凝聚力和战斗力。
王清钦,男,汉族,大学文化,中共党员,现任河南省社旗县农办(扶贫办)主任。
驻村以来,抓党建、谋脱贫,做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确何2016年年底我村全面脱贫。
从省直机关的处长到贫困村的第一书记,卢东林在驻村以来的400多个日夜里,始终把精准扶贫放在心上、产业发展扛在肩上、民生实事抓在手上,努力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