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毕节市迤那镇,已经盖起了大片的村名迁居房。(中国台湾网 宣玲玲 摄)
中国扶贫看贵州,贵州扶贫看毕节,毕节扶贫看迤那。迤那镇位于毕节市威宁自治县西北部,在彝语中意为“美丽的海子”,2011年以前的迤那,却是一片贫瘠之地。“石漠化、风沙大、烈日悬空雨难下,七分种、三分收、包谷洋芋度春秋”是过去迤那人民生存环境恶劣、产业结构单一和生活条件艰苦的真实写照。
2011年以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先后2次到迤那镇视察“精准扶贫”,3任贵州省委书记先后10次深入迤那镇走访调研指导。4年过去了,迤那镇发生了哪些变化?“脱贫攻坚看贵州”网络媒体“走转改”的记者们一行用笔墨记录着这里的变迁。
健全的服务设施、三层民居楼、通往田间的公路、放学回家的孩子、在合作社忙碌的农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住有所居、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再不是当年那个“包谷洋芋度春秋”的苦难迤那镇。
从镇党委书记的结对帮扶看“迤那模式”
从县委常委、迤那镇党委书记马祥宏的结对帮扶故事可探迤那镇如何按照脱贫计划到户、项目规划到户、资金落实到户,帮扶责任到人的方式“精准扶贫”。
马书记是是县处级干部,按照规定他负责帮扶四户贫困户。他所在的大山村经过层层“辨别”,在2015年初将他需要扶持的4个贫困户信息发给他,分别是:鲍广芬,丈夫因病去世,家中还有3个子女读书,因病、因学致贫;夏义,父亲因病去世,母亲常年生病,因病致贫;张广林,父亲去世,15岁弟弟读书,因病、因学致贫;王文潮,智商有障碍,发展能力差,因智致贫。
马书记对这四户贫困户因户施策,实行帮、保“两条腿走路”。他详细介绍了对鲍广芬的帮扶工作,“治贫先治愚”,鲍广芬是大山村拖岩组的村名,最初在外务工,孩子长时间无人照管,马书记积极说服她回家工作,告诉她让孩子读高中、上大学才能因学治富。鲍广芬回村后,马书记为保障她们的生活稳定,为她们落实低保政策,积极解决她3个孩子的就学问题,学校免除了他们的学杂费,并提供免费午餐。马书记每个月都会去鲍广芬家走访几次,带上买2、3百元的生活用品。
此外,马书记为鲍广芬落实了5千元的帮扶资金,帮助她购买了一头能繁母牛,喂养一到两年所产的牛仔,可以卖到8000元。鲍广芬又喂养了猪和家禽,基本生活得以维持。马书记强调,脱贫不是短期工程,需要时间和过程积累,通过可持续发展,在跟踪中看效果。
从“迤那模式”看“中国式扶贫”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去年在贵州召开座谈会上强调,“十三五”时期是我们确定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间节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握时间节点,努力补齐短板,科学谋划好“十三五”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
习近平就加大力度推进扶贫开发工作提出“切实落实领导责任”、“切实做到精准扶贫”、“切实强化社会合力”、“切实加强基层组织”的“4个切实”的具体要求。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全力支持下,迤那因地制宜,不断创新思路方法,从摸清底数入手,精准识别贫困对象,精准分析致贫原因,精准制定脱贫计划,为新时期扶贫开发提供了全新的实践样本。
迤那采取“一看房,二看粮,三看劳动力强不强,四看有没有读书郎”的“四看”看真贫的工作法,建立一户一策一干部的帮扶机制,户有卡、村有册、镇有档的贫困户档案管,解决了“扶谁的贫”的问题;迤那建立扶贫工作队、村支部书记和农村致富带头人“三支队伍”,构建了城乡联动、单位牵手、干群联合扶贫开发的新格局,通过“三支队伍”扶真贫,解决了“谁去扶贫”的问题;迤那紧盯脱贫对象,按照“4321”结对帮扶模式,确保村村有队伍,户户有干部,将贫困线和低保线两线合一,通过各项保障措施因户实施扶真贫,解决了“怎么扶贫”的问题。
2015年末,全镇贫困村从2010年的13个减少到2个,贫困发生率从2010年的25.8%下降到2014年的9.7%,贫困人口从2010年的2413户8447人减少到2014年的1200户3817人。2015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初步统计达到8200元,比2014年的7255元增长13.03%。几年间,“迤那模式”成为我国10多个省市推广“精准扶贫”工作的楷模。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坚持专项扶贫、开发式扶贫,构建了多元主体社会扶贫体系,将普惠和特惠政策相结合。我国政府主导的大规模开发式扶贫战略成效显著,走出一条广受世界赞誉的“中国式扶贫”道路,从迤那镇的扶贫模式,我们看到“中国式扶贫”在以往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正在进一步改革创新,逐渐走出一条适应新形势的扶贫之路。改“大水漫灌”变“滴管”,在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上不断探索,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迤那镇计划2018年实现整镇稳定脱贫目标,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从“迤那模式”,我们看到了中国扶贫脱贫模式的缩影,也对完成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即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更有希望。对实现习近平在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上提出的“未来5年,我们将使中国现有标准下7000多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目标更具信心。
甘肃省东乡县柳树乡红庄村,村民马他非勒将手伸进已经裂缝的墙体,因为没有钱整修,一家人至今住在危房里(3月15日摄)。这,就是四川省大凉山区美姑县拉木阿觉乡马依村村民尔日书进的家。
一个时代目标已经确立--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近日,市委农办(扶贫办)主任、市扶贫开发协会会长贺海晨和有关县(市)扶贫办负责人一行10人,赴洛阳市学习考察扶贫开发工作先进经验和做法。
《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发布,确定总体目标:到2020年,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
今年,河南省扶贫开发工作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节目设置了“脱贫‘大家’说”环节,通过公益名人的讲述全景……
在当天的录制中,公益观察员孙涛一大早就赶往村卫生所,与村医刘超云一起出诊。” 在这场决战贫困的特殊战役中,叶县在健康扶贫工程中,环环相扣“号脉”设计,在该县农村撒下一张温暖的网,农民更有安全感。
6月28日,省政协在郑州召开大别山革命老区扶贫开发金融对接会,帮助大别山区有关市县了解当前金融信贷政策,推动金融支持项目落地。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强调,脱贫攻坚任务重的地区党委和政府要把脱贫攻坚作为“十三五”期间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
如今,考核将进入最后阶段,至关重要的成绩甚至会影响当地领导干部的仕途和选拔任用……连续两年都被评为D的贫困县,先是由市一级督促进行整改,整改不力的,县级领导将会被进行组织调整。
1月12日下午,濮阳市扶贫开发工作专题会召开。
贫困问题,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拦路虎”,也一直是习近平总书记牵挂的事情。
7月11日,淅川县县长杨红忠在指挥中心会议室召开扶贫领导小组办公会,传达7月9日全省扶贫开发工作调研会议精神,安排部署下步精准扶贫具体工作。县领导徐虎、罗建伟出席会议。
3月8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村镇建设司副司长卢英方带领住建部大别山扶贫开发片区调研组一行到兰考县调研扶贫开发攻坚规划工作。调研期间,调研组一行还拜谒了焦陵,参观了焦裕禄同志纪念馆。
日前,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发出通知并召开专门会议,安排部署我市2012年度扶贫开发考核工作。要求各县市区和市直有关部门、有关单位2月底前完成自查自评工作,届时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织考核组深入各县市区和市直有关部门、有关单位进行考核,并根据《周口市扶贫开发工作考核办法(试行)》和考核结果落实奖惩。
(国务院扶贫办、民政部、中央农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统计局、共青团中央、中国残联等)(三)健全干部驻村帮扶机制。(国务院扶贫办、定点扶贫牵头组织部门、民政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税务总局、中国残联、全国工商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