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年,焦作市修武县公安局“523”专案组两代刑警执着追凶,誓拿真凶,活要见人,死要见尸,最终告破一起恶性强奸杀人案——
绝不放过你
2016年8月11日,焦作市修武县公安局长牛三群带领办案人员,将一份发生在25前的恶性强奸杀人案的鉴定书送到了受害者家属曹某某的手中。
手捧这份来之不易的鉴定书,33岁的曹某某泪流满面。她说:“母亲和弟弟被害时,我8岁;如今,我的女儿也有 7岁了。25年了,好多人的记忆都淡了,但专案组从来没有忘记我母亲和我弟弟!没有他们的执着,就不会有真相大白这一天。”
25年,咬住一个案件不放,历经6任公安局长,5任刑警队长,上百次抽丝剥茧、证据查实,不抓真凶誓不罢休!
25年,从毛头小伙儿到白发染鬓,他们心中只有一个信念:干警察一天,就一天不能放弃这个案!
25年,又一代刑警人接过接力棒,两代刑警下定决心:哪怕犯罪分子跑到天边、埋在地下,活要见人,死要见尸,一定要给百姓一个交待!
命案必破,正义必胜!“523”专案组用铁血忠诚,在长达25年的较量中,把悬案办成铁案!
凶案突发,锁定光头男子
1991年5月23日,是修武县公安局副局长范新河一生难忘的日子。
当天深夜,范新河接到报警:在修武县五里源乡河湾村村头的一口机井内,一对母子被害!
这是时年28岁的范新河就任修武县公安刑侦大队副队长后接手的第一件重案。
报案人曹正某(曹某某的父亲)哭诉:当天12时左右,他妻子魏某某骑自行车带着4岁的儿子去修武县城赶集,可天黑了还没回家。放心不下的他和哥哥沿着去县城的路四处寻找,最终在河湾村村头的一个机井内找到了已经死亡的娘儿俩。
“封锁现场,先不要打捞,搜集痕迹物证,注意周围足迹。”案情重大,范新河带领战友们迅速展开侦破工作。
机井周边土质疏松,足迹不能用石膏固定,当年的侦查员、现任修武县公安局经侦大队指导员的韩作宝只好把勘查灯平放到地面上,手拿相机,屏住呼吸,每半分钟才能照一张照片。
当年的技术员、现任修武县公安局副局长的付新忠趁着手电筒的灯光,探身井中,将孩子的尸体拽了上来。4岁的孩子紧闭双眼,紧握双拳,面部表情惊恐万状,头部粉碎性骨折。
随后,魏某某的尸体浮出了水面。她全身赤裸,头部肿胀变形,同样是粉碎性骨折,连鞋子都没了踪影。
在她的体内,法医提取到了人的精斑。在机井房外的麦田里,警方根据一趟倒伏的麦穗痕迹,找到魏某某掉落的一只鞋子,还原了案发的过程:凶手是将魏某某从乡村公路拖拽到了机井房实施强奸,而后杀害了她和孩子并抛尸机井。
通过对那个时间段过往群众的摸排和骑自行车实验所需时间,警方确定:凶手把死者母子从制服到拖进机井房,整个过程不到5分钟,一名曾在现场徘徊的光头男子嫌疑最大。
通过对现场轮胎拖痕的追踪,警方在一个水塘里打捞起了魏某某的自行车。为了寻找更多证物,警方把水塘抽干,干警们光着脚踩进淤泥里,一寸一寸地摸。5个小时的搜寻,一无所获。
尽管疑点重重,但可以肯定的是:作案人心狠手辣,作案经验丰富。没有骑走自行车,说明作案人就住在附近。
很快,警方锁定了案发现场附近的新河劳改农场畜牧队。该队共有48名囚犯,其中16人在案发当天出监劳动。
山重水复 追凶悬念重重
经过反复调查,专案组发现新河农场犯人梁某某有重大嫌疑。梁某某无法证明在案发时间自己的去向,且其囚服上有人的血迹。更令专案组兴奋的是,梁某某囚服上的血迹与死者魏某某血型一致。
然而,正当办案民警将所有的注意力集中在梁某某身上时,他们却从国家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得到了一份意想不到的鉴定报告:魏某某体内精斑的血型为0型,而梁某某的血型却为A型。
线索中断!历时7个月,专案组从驻地撤回。去时穿着短袖,回来时穿着棉袄,范新河的心情也象天气一样冰冷着。
案件破获后,范新河说:“这个案子假如放在现在,我三天就能破了。”而25年前,我们国家还没有DNA检验技术,只能做血型检测,限于当时的刑事侦查科学技术,案件搁置下来。
但破案的心思不会搁置。本案的关键证据——凶手的精斑,被法医王卫华完好保存下来,这一存就是25年。
25年前,由于办案条件的限制,修武县公安局并没有专门的物证保管室,甚至连保存物证的盒子也需要法医们自己制作。每隔一段时间,王卫华都要将盒子里的物证重新归置一下。精斑最怕发霉,每到夏季、雨天,王卫华都会把这份关键证据拿出来抖抖、晾凉、通通风。25年间,物证室搬了五六次,这份关键证据,也被王卫华小心翼翼地搬了五六次。王卫华说:“当时只有一个想法,这个案子限于刑侦技术破不了,但只要把物证保存好,一定会有水落石出的那一天!”
25年前,我们的公安机关根本没有DNA这个概念,但我们老一辈的法医,却保留着这样一份检材。这是一个奇迹,更是一份承诺。事实证明,也正是因为这个保存完好的关键证据,案件才得以成功先破。
25年,这个没破了的案成了范新河和他的战友们心头的一根刺。一闭眼,所有的细节、母子俩惨死的情景,就浮现眼前,扎得心生疼生疼。甚至在梦里,范新河不止一次来到案发现场,在麦田里寻找线索。
每每摸排路过母子俩的坟头,范新河都会问自己:这个案件是你侦办的却没有破,这究竟算什么呢?
一定要给被害人一个交待!
一定要给人民群众一个交待!
一定要给自己一个交待!
在这个信念的支撑下,专案组在繁重的侦破工作同时,心心念念着缉拿这个悬案的真凶,不疏漏、不放过任何一点破案的可能。
2010年,焦作市公安局建立了DNA数据库,专案组得知后,立即去做了DNA比对,但没有发现同型精斑。
2012年,国家公安部DNA数据库进一步完善,专案组再次去做了DNA比对,仍未发现同型精斑。
其间,范新河曾经组织民警,将当年新河劳改农场可能涉案的48名囚犯全部做了DNA检材提取。
范新河说:“那时候,这48个人都已经释放了,有的已经去世了。我们不放弃任何一丝线索,在河南、湖北两省一个一个去找,去世者的就找其儿子甚至侄子提取血样做DNA对比。前后用了1年多的时间,但仍然没有找到凶手。”
当最后一个人的比对失败后,范新河用了一个词说明他当时的心情:心灰意冷。
凶手到底是谁?
2016年5月4日,范新河接到了河南省公安厅DNA数据库的比对报告,杀害魏某某母子的重大作案嫌疑人被锁定在离修武县200多公里的商丘市宁陵县程楼乡75岁的老汉史某身上。
“放下电话,我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感觉25年来在脑海中反复出现的凶手模糊的影子突然变得清晰了。”范新河激动地回忆。
焦作市公安局命案大队和修武县公安局组成了联合抓捕组,赶赴程楼乡。时隔25年的悬案能否真相大白?
开棺验尸 终得水落石出
可是,当看着眼前白发苍苍的七旬老人史某,范新河产生了疑问。
根据25年前的侦查,凶手应该是一个30岁左右且有犯罪前科的人,活到现在应该有50多岁,可眼前的这位老人25年前就已经50多岁,他可能是本案的真凶吗?
时任焦作市公安局刑侦支队三大队大队长的李春宝具有丰富的审讯经验,他顺藤摸瓜式地询问史老汉,得知史老汉是位木工,去过最远的地方就是修武县,而且是在25年前麦收头(魏某某母子遇害的时间段)。
史老汉的讲述让李春宝和范新河兴奋不已,他们觉得离破案仅一步之遥。然而,就在办案人员将史老汉带到宁陵县公安局准备进一步侦查时,从商丘市公安局却传来了让所有民警难以置信的消息:根据商丘市公安局DNA室出具的报告,史老汉的DNA样本和修武县公安局提供的精斑样本并不属于同一个人。
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DNA检测结果?联合抓捕组向公安部鉴定中心求助,公安部鉴定中心认为,DNA在史老汉这一代人的身上发生了某种变异,所以真正的嫌疑人应该在史老汉的儿子辈当中。
问题又来了。之前,联合抓捕组在讯问史老汉的同时,就已经把史老汉3个儿子的DNA做了检测。检测结果显示,史老汉的3个儿子没有作案嫌疑。
刚看到的曙光又破灭了。真凶到底是谁?在哪里?
范新河不死心:所有证据都指向这里,一定是疏漏了什么!
一家一户摸排走访,一个村民不经意的一句话让范新河的心跳瞬间加速:史老汉还有一个儿子叫史家周,10年前去世了。
而这个史家周,一生几乎都是在河南省有各大监狱度过的,曾经在新河劳改农场服过刑。虽说案发时他已释放,但仍在修武居住,当年史老汉去修武,也是去看这个儿子的。
而要搞清真相,就要提取史家周的DNA,只有一个办法:开棺验尸。
“活要见人,死要见尸。我们一定要给受害者家属一个交待!”专案组意见高度一致。
虽然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刑侦人员对于犯罪有关的场所、物品、人身、尸体可以进行勘验或者是检查,但考虑到当地的风俗习惯,办案人员还是希望史家人配合和理解。
史老汉开口就要10万元丧葬费。专案组新成员、70后孙昊和史老汉进行艰难的沟通。
孙昊说,他当上刑侦大队长的第一天,范新河就给他交底说,“523案”是修武刑警人的一个心结,不破对不起群众,对不起这身警服!
经过周密的调查,孙昊得知当年史家周死于一场暴病,家境困窘的史老汉只是将其用旧床单一裹草草下葬,并非老汉所说的风光大葬,10万元丧葬费毫无根据。经过反复做工作,史老汉终于同意开棺验尸。
冥冥之中自有天意。这天,2016年5月23日,恰是魏某某母子遇害25年的忌日。
淅淅沥沥的小雨中,法医范玉峰跳进墓穴,提取了史家周的检材。范玉峰是老法医王卫华的学生,也是专案组的新生力量。
最终,一份时长25年的命案追踪报告有了结果:魏某某体内的精斑与史家周的DNA吻合度达到了99.99999%。从技术上,办案民警已经完全可以认定,史家周就是当年犯下大案的真凶。
25年,当年的小范熬成了老范,当年风华正茂的法医王卫华也已经退居二线。他们用25年的坚守告诉人们,什么是忠诚事业,什么是爱民情怀!
70后孙昊、范玉峰接过了老一代刑警的接力棒,忠诚事业、为民担当的使命感,在新一代人民警察的血液里滚烫!
入伍以来,他用自己的真情、真意、真爱感动了许许多多的人。每当战友或群众遇到困难,他总能挺身而出,倾力相助。
2016年被公安部表彰为“优秀党务工作者”,被省委宣传部表彰为2016“河南最美消防人”,2015年被中宣部、中央文明办评为中国好人榜“爱岗敬业好人”,被驻马店市委宣传部、文明办评为“2015感动天中十大人物”,2011年、2015年两次被驻马店市评为“文明市民标兵”。
自参加公安工作以来,马腾飞同志凭着对党忠诚和对公安事业的执著追求,不忘初心,始终牢记从警誓言,忠于党和人民,忠于人民警察神圣职责,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放在第一位......
2006年入警以来,孙振奇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刻苦训练,忠于职守,秉公执法,多次圆满完成领导交办的急难险重任务。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5次,2007年至2008年连续两年被市局评为“龙乡卫士”.......
他是缉毒战线的“拼命三郎”,有勇有谋、敢打敢拼,多次直面生死考验,顺利侦破多起重特大毒品案件。他始终拼杀在缉毒最前沿,平时工作过得硬,关键时刻挺得出,诱惑面前挡得开,生死关头顶得住,用英勇诠释着对党和人民的忠诚。
徐建民,男,中共党员。自1985年1月参加公安工作,徐建民一直坚守在财务岗位,32年如一日,勤勤恳恳、无怨无悔。生前,徐建民曾先后两次被评为“河南省优秀人民”,连续6年被评为优秀公务员,两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从警33年来,他共参入勘查各类现场3200余起,受理检验鉴定各种痕迹物证8500多件,出具各类鉴定书620余份,利用技术破案490余起。为县(市)、区公安局及内保单位培养技术骨干 360余人。而家里的事都是妻子一人承担。
从警13年来,他始终保持良好的政治本色和警察品格,在打黑除恶和反恐维稳的战线上以身作则、身先士卒,用担当的行动书写了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多次荣获省、市级荣誉。
11年来一直“铆”在基层第一线,将“民警的价值是奉献,民警的工作是赢得民心”作为自己履职尽责的座右铭,始终坚守责任,立足于服务群众,用心为民、用心做事,用实际行动耕耘平安与和谐的社区警务工作,收获了社区秩序好、发案少。他先后荣获个人二等功二次......
作为南阳市公安局犯罪侦查支队大要案侦查大队副大队长,王红星在24年的刑警生涯中经历了无数次血与火的考验,生与死的较量,以正义和责任践行着人民警察的神圣职责……
在他的带领下,市局警卫大队连续三年被省公安厅警卫局评为工作先进单位,他个人也多次获得市局工作先进个人、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并于2003年荣立个人二等功一次。
不忘初心,不失刑警本色,铸就了王安定同志过硬的基本功。对公安工作的忠诚和热爱,让王安定同志勇于担当,屡破大案。
近年来,她先后荣获河南省优秀人民警察、河南省最美女干警、商丘市五一劳动奖章、商丘市五一巾帼奖、商丘市十大科技女杰、商丘市巾帼建功标兵、商丘市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荣立个人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三次,被公安部纳入刑事技术中青年人才库。
从警以来,先后被评为全省优秀人民警察、全省“命案攻坚战先进个人”、全省“十百千”先进个人、中原卫士、“全市刑侦系统优秀侦查员”、全市“十佳”民警、全市人民满意的政法干警、商丘市文明警察、商丘市“我最喜爱的人民警察”、柘城县公安局“最出彩人民警察”,荣立个人三等功6次。
11月22日,河南省商丘市普降大雪,市交警支队一大队火车站中队副队长、31岁的马强在风雪中连续执勤4个多小时,晚上23时左右,他仍在风雪中疏导交通,肩背覆雪,耳朵通红,警帽上积雪二指厚,帽后檐竟有两根半指头粗的冰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