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9个月时间里,广州一名男子非法获取的个人信息竟然超过3500万条,并且获取的个人信息还十分“全面”和“精准”。涉案男子因出售、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达3500万条,情节特别严重,一审被广州市天河区法院判处有期徒刑4年、罚金1万元。这是自2015年11月《刑法修正案(九)》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修改后,广州市天河区法院审理的首宗构成“情节特别严重”的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案件。
这个案子,并非什么大案,之所以值得我们讨论,一在判决的破冰意义。在《刑法修正案(九)》之前,凡是构成出售、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罪和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的,最高刑期为3年,在这个案子中,涉案男子一审获刑4年,从中透露出依法从重处罚的信息;二在他所出售、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的“精准度”。譬如,中学生的个人信息就包括考生的姓名、身份证、家庭住址、家长联系方式、个人兴趣爱好等等。看了令人脊背冒汗,徐玉玉是怎样上当受骗的?就是因为她的这些信息被非法盗取了。
网络诈骗演进到今天,通过社会治理、媒体揭露,公众的警惕性也越来越高了,可为什么骗局总是层出不穷,不断有人中招?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网络诈骗早已从“猜猜我是谁”“你的电话欠费将停机”之类的“盲骗”进入到点对点的“精准诈骗”了,识别的难度系数大大提高了。“精准诈骗”有多可怕,不妨看看这则新闻:据6月14日《中国青年报》报道,有数十位消费者在某电商平台购买了某种商品之后,均接到自称是该电商平台“客服”的电话,表示所购买的商品存在质量问题可以获得退款。在“退款”过程中,消费者根据“客服”的指示操作,最终落入骗局,被骗去不少钱财。对于经常网购,且办理过退款的网购者来说,要有多大的智慧与定力,才不至于被牵进这“精准诈骗”陷阱里?
这个骗局为何能骗到这么多网购经验丰富的年轻人?关键一点,骗子获得了精准度极高的公民个人信息——消费者在电商平台所购买的商品、购物时间以及联系方式,从而获得消费者的高度信任。再通过一系列精妙的程序设计,一个堪称完美的骗局就这样出炉了。作为消费者,你在什么时间、什么电商平台上买过什么商品,骗子都一清二楚,冒充客服客客气气地给你打电话,承诺给你办“退款”,想不受诱惑有多难啊,这就是“精准诈骗”的可怕之处。
可以肯定,骗子掌握的公民个人信息越精准,行骗的成功率就越高,对社会的危害就越大。因此,对于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不但要看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数量,还要考虑信息质量、社会危害程度,把精准度也纳入量刑之中。被非法获取、贩卖的公民个人信息越精准,社会危害就越大,罪行就越严重,应该从重处罚,这样才能做到“精准打击”。其实,这也符合法律精神。5月9日,两高发布的《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进一步明确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定罪量刑标准,在“情节严重”的认定中,就对公民个人信息进行了分类:敏感信息、重要信息、普通信息。其中,行踪轨迹信息、通信内容、征信信息、财产信息属于“高度敏感信息”,一般人“提供50条高度敏感信息”即可入罪。
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日益猖獗,公民个人信息泄露途径日益复杂,治理形势日益严峻。不管如何,法律始终是一条底线,必须牢牢守住。对于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必须零容忍,依法从重处罚,以儆效尤。
近日(4月14日),公安部首批5万张新一代身份识别卡在江西共青城免费发放。据公安部第三研究所的工作人员介绍,SIMeID贴膜卡能够在不泄露身份信息的前提下,在线远程识别身份。
近日(4月14日),公安部首批5万张新一代身份识别卡在江西共青城免费发放。据公安部第三研究所的工作人员介绍,SIMeID贴膜卡能够在不泄露身份信息的前提下,在线远程识别身份。
央行杭州中心支行近日披露的行政处罚信息公示表显示,支付宝(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因存违规行为于近期收到了央行罚单。
日前,媒体爆出南非3000多万份客户个人信息被放到网站上。南非《时报》19日披露称,祖马总统和财政部长吉加巴、警察部长姆巴鲁拉的个人信息可能也在其中。
李先生对个人隐私问题比较敏感,因此点了“不同意”按钮,结果发现无法正常下载使用高德地图,使用导航等核心服务更是无从谈起。当记者问及关于高德客服的解释是否合理时,谢永江认为,客服的解释不应单独在协议之外,应在客户点选“同意”之前就告知,“这种隐私告知不应该是零碎的”。
通过对“小何”的调查,荆州警方发现,其真实身份为杜某,属汪某所在快递公司河北公司的员工,遂在石家庄将其抓获。
在“小何”的多次劝诱下,去年10月份的一天,汪媛媛打开了办公电脑,查询了“小何”发过来的数十条快递单号对应的收件人信息。
通过其他方式,记者设法加了一个售卖个人信息的网友,该网友表示他们什么信息都有,尤其是车主信息。7月4日,经南通市崇川区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法院宣判主犯小燕被判处有期徒刑4年6个月,老公小东被判刑3年缓刑4年,其余被告也各自获刑。
公开报道显示,2016年,全国公安机关共侦破网络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件数量2100多起,查获被侵害的公民个人信息500多亿条,抓获犯罪嫌疑人5000多人,其中属于各行业内部人员的达450多人。
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运行部高级工程师李佳表示,网站等运营平台的漏洞被攻破,黑客就能入侵并植入后门,造成大面积的海量信息泄露。
“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在此案中,包括银行职员、电信人员、快递公司职员、航空售票点负责人等,成为信息泄露的主要犯罪嫌疑人。参与“成新”专线侦破的沈阳市公安局于洪分局刑警大队案审科副科长孟庆辉证实,张某文在手机定位圈的影响力很大,只要找到他,基本都能达到目的。
记者从重庆市巴南区检察院了解到,32名涉嫌非法购买412万条公民信息的犯罪嫌疑人,近日被检察机关起诉。检方提醒,不仅是出售公民信息,购买他人隐私类信息、严重影响他人工作生活的,也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
本报平顶山讯日前,平顶山警方侦破一起特大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先后抓获19名犯罪嫌疑人。至此,专案组民警成功侦破了这起涉及公民个人信息1100余万条、非法获利350余万元的特大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抓获犯罪嫌疑人19名,捣毁窝点7个,扣押作案电脑21台、手机25部、银行卡10张。
随着人们频繁使用快递,很多人担心自己的个人信息会暴露在包裹的面单纸上,记者了解到,快递行业目前已经开始使用一种“隐形面单”,上面不显示用户手机号和地址。
个人信息泄露严峻性不断升级,贩卖“黑市”日益猖獗。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数据大量来自“内鬼”和“黑客”渠道,建议有关部门及时从销售渠道端追查非法交易,遏制“黑产”泛滥。公民隐私被严重侵犯以及多行业个人信息数据非法暴露在互联网当中,反映了我国数据安全管理仍存在大量薄弱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