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14 > 正文

【央视快评】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刻变革

2018年03月14日08:41  来源:央视网

5034

  原标题:

  3月13日,备受关注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草案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审议。改革后,国务院正部级机构将减少8个,副部级机构减少7个。机构设置实现了全方位优化,权责关系进一步明确。此次改革力度之大、涉及范围之广超出很多人的预期,赢得各界广泛热烈响应。人们普遍认为,这次改革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场深刻变革,必将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发挥越来越强大的作用。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发展踏上新起点,治国理政的任务更加艰巨,对党和国家机构设置及职能配置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要求我们立足当前,从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上为决胜全面小康社会提供保障,而且要求放眼未来,注重解决事关长远的体制机制问题。党的十九大深刻把握党和国家事业历史性变革及其对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的新要求,明确提出要深化机构和行政体制改革,统筹考虑各类机构设置,科学配置党政部门及内设机构权力、明确职责。

  站在新时代的大背景下,此次提请审议的政府机构改革方案,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全局,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作出的重大制度安排,是全面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从目标和方向上而言,提高行政效率,全面提高政府效能,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是此次机构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1

  我们看到,此次机构改革处处聚焦民生痛点,关注人民所需。譬如,组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将医疗和养老结合到一个部门,更好地解决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的难题。又如,组建农业农村部,将对农村的全部职能集中在一起,对农民和农业发展的重视可见一斑。另外,在生态环保、退役军人服务、移民管理服务等社会普遍关心的领域加大了机构调整和优化力度,组建了一批新机构,强化了政府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更好地保障了民生。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改革就是要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就是要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习近平总书记告诫我们:“要始终牢记政府前面的‘人民’二字。”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化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要始终坚持人民立场,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贯穿于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之中。

  各级领导干部要遵循习总书记的教导,心中常有“乐民之乐,忧民之忧”的民本情怀,时刻保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勤勉态度,本着“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的较真精神,真正把人民的“小事情”放在心上,把人民的“大责任”扛在肩上,时时刻刻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做到民有所呼,必有所应。

  深化机构改革,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问计于民、问需于民,紧紧依靠人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仅是价值追求,也是力量之源。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治国理政、管党治党的智慧和力量。”

  正所谓“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倾听民意至关重要,党必须始终保持同人民的血肉联系。习总书记一语中的,“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

  此次政府机构改革,必将凝聚最广泛的改革共识,赢得民心人心,把广大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汇聚起来,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力保障。(央视评论员)

文章关键词:国家治理;快评;央视;总书记;治国 责编:王芳菲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中国国家治理的宏图大略

    经过近40年的实践,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改革体制机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积累了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国家治理经验,描绘出中国国家治理的宏图大略。

  • 创新与责任: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两大重点

    创新是政府的积极行为,通过创新激发企业和社会的活力,来推动整个国家治理向更为现代化的方向发展。而责任则帮助政府守住底线,使得人们更加信任政府。

  • 宪法对治理现代化的作用

    以宪法的人权价值为指引,要求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以人为中心,以实现人的自由、人的尊严、人的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以宪法的自由价值为指引,要求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充分激发市场活力,营造宽松的社会环境,给予地方适度的自主权。

  • 四中全会公报解读:依法治国,国家治理现代化根本保障

    从法治与国家治理的逻辑上,宪法和法律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杠杆,推动国家生活的法治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根本保障。而法治的核心是宪法,“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要从国家发展的价值目标高度,维护宪法和法律权威,充分发挥宪法在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中的作用。

  • 楼继伟:发挥财政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楼继伟:目前,我国中央和地方政府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不清晰、不合理、不规范,一些应由中央负责的事务交给了地方,一些适宜地方负责的事务,中央承担了较多的支出责任。下一步,将对现有挂钩规定进行认真清理,提出具体实施方案,切实增强财政投入的针对性、有效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 专家:国家治理现代化中心内涵是司法系统现代化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今日指出,三中全会提出国家治理的现代化,它有一个中心内涵,就是司法系统的现代化。竹立家表示,司法系统是一个主要的权力系统,社会主义发展要追求公平正义,所以司法体制改革也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内容。

  • 聚焦深改组1000天:实现国家治理方式的生态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改革开放旗帜,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政治智慧推动改革,吹响了改革开放新的进军号。从国家治理的角度来看,应当把生态环境作为执政党和政府制定和执行经济、社会发展决策的前提和基础,做到环境优先。

  • 国家治理能力法治化与绿色发展/杨健燕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绿色发展理念后,今年全国两会上绿色发展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

  • 以“改革意识”完善国家治理

    改革就是破旧立新,30多年改革开放,极为重要的一条经验,就是必须处理好破与立、发展活力与社会稳定的关系。

  • 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法治让国家治理迈向新境界

    明天出版的人民日报将刊发系列评论员文章“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的第四篇,题目是《法治让国家治理迈向新境界》。

  • 马丁·雅克:中国治理国家比西方更成功

    国际在线专稿:据参考消息报道,英国《金融时报》网站10月22日发表题为《西方对中国经济崛起的短视看法》的文章,作者系畅销书《当中国统治世界》作者马丁·雅克。参考消息网3月20日报道 加拿大《环球邮报》3月18日刊登题为《用西方的观念看待中国统治》的署名文章,作者为畅销书《当中国统治世界》的作者马丁·雅克。

  • 人民网评:法治是实现“第五个现代化”的惟一通途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即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目标被媒体称为“第五个现代化”。”在实现“第五个现代化”的征途中,时隔不到一年,四中全会就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 习近平提“第五个现代化”实现现代化政党转变

    外媒多维网近日连续刊文讨论和解读“习近平提出第五个现代化”。习近平提出和强调“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现代化的含义十分明确,不仅是国家机构、官员素质的现代化,也是执政党的现代化。

  • 加强网络安全是现代化要求

    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今天下午召开第一次会议。这标志着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加快完善互联网管理领导体制”迈出实质性一步。

  • 全会亮点:专设机构统筹改革

    题:三中全会亮点解读:专设机构统筹改革 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基础性作用”改为“决定性作用”,说明市场化将成为新一轮改革的基调。

  • 新闻
  • 财经
  • 汽车
  • 体育
  • 娱乐
  • 健康
  • 科技

慢新闻

省招办辟谣!网传“河南50万考生无大学可上”数据错误百出 为不实消息 省招办辟谣!网传“河南50万考生无大学可上”数据错误百出 为不实消息

推荐视频

高考前"最后一课":我的故事都是关于你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