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1日上午,经过数小时跋涉的“温暖中国”浙江网络媒体新春走基层采访队伍来到绍兴嵊州市三界镇南街村。
走进文化礼堂,这里的几十个村民正身着演出服装做着准备,南街村村长吴国灿介绍说,村里将在过节前两三天举办自己的村晚,而部分演出人员正在进行集体彩排。
村里的铜管乐队演奏起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走向复兴》等组曲,乐手们个个精神抖擞。54岁的中音萨克斯手王维嘉是镇政府的工作人员,6年前开始加入乐队:“那个时候我什么都不懂,村里花钱请了老师来教,现在每周二都在文化礼堂练习,也能演奏不少曲目了。”
当被问到演奏水平时,王维嘉说:“参加乐队只是我的个人爱好,自娱自乐,我也不和别人比,只要今天比昨天好,我就高兴,也会全身心投入。”
49岁的村民王文霞参加了排舞《火火的姑娘》的表演,她在镇医院的检验科工作,六七年前参加了舞蹈队,对参加舞蹈活动有着很高的热情。
提起准备村晚的过程,她有些自豪地说:“每天晚上我们都在文化礼堂外的广场跳舞。这个舞蹈是我在网上找到的,就自己学了然后教给大家,总共就花了9天就排完了舞蹈。跳舞就是个乐,身体心情都好了。”
当越剧表演唱《美丽村嫂美心灵》的演员一出场,让在场所有人眼前一亮。6个年轻的村嫂将越剧和快板以及舞蹈融为一体,表演着这首原创曲目,内容则讲述了村嫂们平时从事的一些工作。
“村嫂”在嵊州,是亲切的称呼,是充满正能量、活跃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当代农村妇女群像。“村嫂”以妇女特有的细心、耐心、热情,在农村家风文化培育、邻里守望、五水共治等工作中担当起重要角色,不但长得美,心灵更美。
这支表演节目的村嫂舞蹈队成员在30岁上下,“(她们)很支持村里的文化活动,我微信喊一下,没急事一般都会过来排练”,南街村妇女主任朱李亚说,“村嫂表演队把村里在做的工作,通过快板这种村民喜闻乐见、也听得懂的艺术形式展现出来,效果事半功倍。歌词是我找老师编的,要求就是接地气”。
据了解,每逢端午、重阳、中秋等传统中华民族佳节,南街村都会将村里几个文艺表演队召集起来,为孤寡老人送去欢声笑语,有时还会去更偏远的村庄进行“文化走亲”,为大山里的村民献上精神食粮。
而在平时,每天文化礼堂都安排了不同的文化活动,礼堂外每天晚上6点开始也自发进行广场舞活动,“礼堂内外加起来,每天晚上都有500多人,遇到过节,有上千人聚集到这里参加活动。” 朱李亚介绍说。
农村文化礼堂已经成为村民们丰富闲余生活、参与组织活动的场所、载体,为新农村建设创造开放活力的精神文化空间。
而南街村的这个文化礼堂则没有花政府一分钱,在村长吴国灿的号召下,由在外经商的村民吴尧安捐资1500万元修建。
吴国灿说:“我们的村开厂和经商的人多,村民人都非常好,走出去了也不忘乡亲,有需要只要我一说,他们就会提供帮助。我负责把这些捐助好好用起来,让更多村民能享受到便利。”(中国日报浙江记者站 史小凤 图文)
尧国华从老乡口中得知的“免费加油、吃饭和修车”的活动,就是中石油的“温暖回家路-铁骑返乡”公益行动。
“我是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虽然工作退休了,但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就永远没有退休的一天。”这是退休教师、福建省学雷锋优秀志愿者黄以孟老人在接受采访时最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而今在杭州,我们也时常会遇到贴着孔师傅照片的公交车穿梭街头,一辆辆红色的28路,车厢内的展板,时刻在展现着杭州的精神文明风貌。
在福州市仓山区对湖街道师大社区,有一位“黑板报总编”,他是一名老党员,他在退休的日子里演绎出新时代的“编辑部”故事。
过去的一年,刘芳这个名字在省内外引起热议,被誉为中国大山里的海伦·凯勒的她,一次次感动着无数人。
我们有理由相信,乘着政策的东风,卢氏的全体干部群众一定会闯出一条脱贫致富的路子,踏上长征路上奔小康的新征程!
西刘庄村位于叶县、鲁山、方城三县交界的边远偏僻山区, 交通闭塞,经济落后,村民们日夜祈盼能发展产业,早日脱贫致富奔小康。然而,很多人不知道,叶县常村镇同时也是红军战斗过的地方。
西刘庄村位于叶县、鲁山、方城三县交界的边远偏僻山区, 交通闭塞,经济落后,村民们日夜祈盼能发展产业,早日脱贫致富奔小康。然而,很多人不知道,叶县常村镇同时也是红军战斗过的地方。
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是革命老区,曾是三个中央级、六个省级、九个地级党政军领导机构所在地。李先念、刘少奇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战斗和生活过,一万多名烈士长眠于此。
让老区人民脱贫致富过上好日子,是对红军烈士的最好告慰。今天的桐柏县,干部群众再度踏上了脱贫致富的新征程,奏响了老区振兴的最强音。
让老区人民脱贫致富过上好日子,是对红军烈士的最好告慰。
义务守陵十余年。
范钦宪是平顶山鲁山县团城乡鸡冢村的村民,10月10日上午,“长征路上奔小康”河南网络媒体走转改采访团来到了他义务守墓10多年的烈士陵园,向革命先烈敬献花篮,表达了对革命烈士的崇高敬意。
现如今,南召通过企业引领,全县以玉兰为主的苗木达到15万余亩,年产值10亿多元,全县及周边县区直接或间接从事苗木产业的人员已近30万人,脱贫致富触手可及。
现如今,南召通过企业引领,全县以玉兰为主的苗木达到15万余亩,年产值10亿多元,全县及周边县区直接或间接从事苗木产业的人员已近30万人,脱贫致富触手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