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福州1月12日消息 在福州市仓山区对湖街道师大社区,有一位“黑板报总编”,他是一名老党员,他在退休的日子里演绎出新时代的“编辑部”故事。
黄以孟,1932年3月生,福建福清人,85岁高龄依然精神矍铄。10年来他风雨无阻,已制作2123面黑板报,两天一期,从不间断,宣传覆盖面辐射2个社区5个小区。他从报纸中提炼出精华内容,言简意赅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解读热点民生、分享养生保健知识等,让居民每天只需花几分钟时间就能了解国内外的大事、身边事以及生活常识。
虽然已经退休25年,但黄以孟说:“共产党员这个身份没有退休的一天。”
一张烟纸上的入党申请书
1951年2月,黄以孟跟随部队进入朝鲜。当年4月,参加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和后来华川地区第一、二次阻击战。作为志愿军队伍中的积极分子,他担任着战地宣传员、文化教员等职。
“我是在战斗即将打响时入党的!”谈起自己的入党经历,黄以孟显得特别激动。那时部队准备强渡昭阳江,刚刚提交了入党申请书的黄以孟面对敌军密集的炮火和冰冷刺骨的江水毫无惧色、勇往直前,跟随部队冲向对岸,直到战斗结束。华川阻击战中,副指导员根据黄以孟的表现,果断批准其入党,并在一张宽6厘米、长不足10厘米的香烟盒包装纸上,用钢笔写下“黄以孟同志为中央候补党员”,落款是“一机连党支部,1951年6月6日”。
在此后的战斗中,黄以孟将这张不显眼的香烟盒包装纸,用油布里3层外3层地包了又包,行军打仗时都揣在怀里,生怕玷污丢失。在他眼里,“它比生命更无价,更重要”。这张纸一直伴随在黄以孟身边50多天,直到8月2日支部正式为他办理入党手续。
一个坐落在老年活动中心的“编辑部”
“65年来,‘共产党员’这四个大字深深铭刻在我心中。”黄以孟说,党员就是一面旗子,代表党的形象。虽然年过八旬,他仍然在自己的“编辑部”辛勤耕作,发光发热。
黄以孟的“编辑部”位于师大的社区老人活动中心,在这间四五平方米的小房间里,放满了他新制作的黑板报:反腐肃纪永远在路上、人品是人生最高的学历、血管操等等,言简意赅,很有可读性。
“报纸的字小量大,我把里面的主要内容摘出来,写在黑板报上,简洁明了,群众也爱看。”黄以孟说。
2007年5月,黄以孟自己买了小黑板,自己制作木架等设备,做出第一期的黑板报,受到居民好评。
办好黑板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黄以孟每天要花两三个小时阅读大量报纸,他还在色彩搭配、边框修饰上下功夫,在正式誊写黑板报前总是先在纸上打好底稿,连标题的字体、大小、颜色、线格都精心设计,80多岁的老人,对待这份工作一丝不苟,“黑板报总编”的亲切称呼逐渐传开。
一名身边的好榜样
在年轻的社区志愿者看来,黄以孟坚持这么多年做黑板报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在一个普通的社区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这种坚持的品质,为年轻一代树立了好榜样。
志愿者林馨对记者说:“社区有黄以孟这样一位老师,感觉整个氛围都不一样了。很多居民都愿意看黄老师做的黑板报,他们能够更清楚了解到中国的一些变化。就是一种造福老百姓,很正能量的方式。
“两天一期,风雨无阻,就是刮台风也挡不住他,从他身上,我看到了一个共产党人是如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社区活动中心管理员翁燕珠这样评价黄以孟。
现在,看黑板报已经成了社区居民的一项重要文化活动,这种小黑板报的宣传方式受到群众的喜爱,其传递的正能量也温暖着越来越多的人。(记者 巩盼东)
尧国华从老乡口中得知的“免费加油、吃饭和修车”的活动,就是中石油的“温暖回家路-铁骑返乡”公益行动。
“我是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虽然工作退休了,但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就永远没有退休的一天。”这是退休教师、福建省学雷锋优秀志愿者黄以孟老人在接受采访时最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而今在杭州,我们也时常会遇到贴着孔师傅照片的公交车穿梭街头,一辆辆红色的28路,车厢内的展板,时刻在展现着杭州的精神文明风貌。
1月11日上午,经过数小时跋涉的“温暖中国”浙江网络媒体新春走基层采访队伍来到绍兴嵊州市三界镇南街村。
过去的一年,刘芳这个名字在省内外引起热议,被誉为中国大山里的海伦·凯勒的她,一次次感动着无数人。
我们有理由相信,乘着政策的东风,卢氏的全体干部群众一定会闯出一条脱贫致富的路子,踏上长征路上奔小康的新征程!
西刘庄村位于叶县、鲁山、方城三县交界的边远偏僻山区, 交通闭塞,经济落后,村民们日夜祈盼能发展产业,早日脱贫致富奔小康。然而,很多人不知道,叶县常村镇同时也是红军战斗过的地方。
西刘庄村位于叶县、鲁山、方城三县交界的边远偏僻山区, 交通闭塞,经济落后,村民们日夜祈盼能发展产业,早日脱贫致富奔小康。然而,很多人不知道,叶县常村镇同时也是红军战斗过的地方。
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是革命老区,曾是三个中央级、六个省级、九个地级党政军领导机构所在地。李先念、刘少奇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战斗和生活过,一万多名烈士长眠于此。
让老区人民脱贫致富过上好日子,是对红军烈士的最好告慰。今天的桐柏县,干部群众再度踏上了脱贫致富的新征程,奏响了老区振兴的最强音。
让老区人民脱贫致富过上好日子,是对红军烈士的最好告慰。
义务守陵十余年。
范钦宪是平顶山鲁山县团城乡鸡冢村的村民,10月10日上午,“长征路上奔小康”河南网络媒体走转改采访团来到了他义务守墓10多年的烈士陵园,向革命先烈敬献花篮,表达了对革命烈士的崇高敬意。
现如今,南召通过企业引领,全县以玉兰为主的苗木达到15万余亩,年产值10亿多元,全县及周边县区直接或间接从事苗木产业的人员已近30万人,脱贫致富触手可及。
现如今,南召通过企业引领,全县以玉兰为主的苗木达到15万余亩,年产值10亿多元,全县及周边县区直接或间接从事苗木产业的人员已近30万人,脱贫致富触手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