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最高法报告要点 > 正文

最高法工作报告的五大关键词

2016年03月14日11:06  来源: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5034

  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报告工作,是最高人民法院贯彻落实宪法法律规定、自觉接受人民监督的重要体现,报告的起草必须紧紧围绕人民群众的关切和期待来展开。在回应社会关切方面,报告有很多内容值得关注,最高法工作报告起草组负责人撷取了5个关键词进行解读。

  ——关键词之一:立案登记制

  根据中央决定,人民法院自2015年5月1日起全面实施立案登记制,变审查立案为登记立案。最高人民法院下发《关于人民法院推行立案登记制改革的意见》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登记立案若干问题的规定》,切实保障当事人诉权。对依法应当受理的案件,做到有案必立、有诉必理,当场登记立案率达到95%,基本解决立案难问题,为人民群众依法维护自身权益敞开大门。同时,人民法院加强立案监督,杜绝有案不立、拖延立案、年底不收案等现象。依法制裁违法滥诉、虚假诉讼,维护正常诉讼秩序。立案登记制的全面实行,充分体现了人民法院“把方便带给群众、把困难留在法院”的精神,让“立案难”这一历史问题真正成为了历史。

  ——关键词之二:让司法更加贴近人民群众

  2015年3月《今日说法·小撒探会》采访周强院长时,主持人撒贝宁请首席大法官周强说出自己2015年的期待,周强院长提笔写下:“让司法更加阳光,让司法更加贴近人民群众。”一年来,全国各级法院通过不断深化司法改革、推进司法公开、提高司法服务水平,让司法更加贴近人民群众。推广安徽法院诉讼服务经验,加快推进诉讼服务大厅、诉讼服务网、12368诉讼服务热线“三位一体”的诉讼服务中心建设,为当事人提供线上线下、方便快捷的诉讼服务。推行网上立案、巡回立案,加强人民法庭工作,到边远、高寒地区开展巡回审判,打通司法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推广四川法院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经验,坚持调解先行,完善诉调对接,支持相关组织开展医疗卫生、交通事故等专业调解。各级法院以调解方式处理案件498.1万件。报告7处提及“律师”,强调要建立律师服务平台,完善网上立案、查询等功能,方便律师参与诉讼。这次把“让司法更加贴近人民群众”写进报告,既是对人民法院一年来工作的肯定,也是对下一步工作的具体要求。人民法院将始终坚持让司法更加贴近人民群众,深入践行司法为民根本宗旨,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便利的司法服务,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司法需求,努力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关键词之三:解决执行难

  “执行难”是指由于被执行人隐匿转移财产、有关方面拒不协助执行、执行机制不顺畅、执行人员拖延执行等原因,导致案件无法执行的情况。近年来,人民法院大力推进执行信息化,推动建立覆盖全国范围以及各种财产形式的执行查控体系,联合有关单位打出“组合拳”,对失信被执行人(俗称“老赖”)进行联合信用惩戒,实现了对被执行人存款、车辆、船舶、工商登记、证券等信息的查控。截至今年2月,各级法院采取信用惩戒措施467万人次,将338.5万名被执行人纳入失信名单公开曝光,35.9万人慑于信用惩戒主动履行义务。人民法院坚决维护司法权威,敢于碰硬,对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的,不论是什么人,坚决依法制裁,对1.4万人决定司法拘留,对1145人给予刑事处罚。尽管如此,执行难问题仍然存在,当前在一些地方还比较突出。因此,在2016年工作安排部分,报告提出,坚持以人民呼声为第一信号,向执行难全面宣战,深化执行体制改革,提高执行信息化水平,规范执行行为,穷尽执行措施,加强信用惩戒,让失信被执行人寸步难行、无处逃遁,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问题,破除实现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藩篱。

  ——关键词之四:美丽中国

  近年来,人民法院把保护人民群众环境权益摆在突出重要位置。从严惩治污染环境犯罪,审结污染环境、破坏资源等犯罪案件1.9万件,同比上升18.8%。发布审理环境侵权案件司法解释,各级法院审结涉环保民事案件7.8万件,着力服务保障绿色发展。江苏等地法院试行“劳役代偿”、“异地补植”等责任承担方式,增强环境资源案件审判效果。加强环境公益诉讼工作,福建法院审结新环保法施行后首例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在今后的工作中,人民法院将进一步健全环境资源司法制度,依法审理公益诉讼案件,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关键词之五:智慧法院

  信息化是人民法院一场深刻的变革。近年来,人民法院不断加强信息化建设,全面推进司法公开,让诚实守信行为受到褒奖,让各种违法犯罪在阳光下现形,让暗箱操作没有空间,让正义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大力实施“天平工程”,实现3512个法院专网全连通、数据全覆盖。建成1.8万个科技法庭,把案件审判过程纳入信息化管理。建成人民法院数据集中管理平台,实时统计、实时更新、动态管理。深入推进审判流程、裁判文书、执行信息三大公开平台建设,实现全国法院全覆盖、各项工作全覆盖、人员岗位全覆盖。报告提出“加快建设‘智慧法院’”,这是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的方向和目标。智慧法院即以确保司法公正高效、提升司法公信力为目标,充分运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促进审判体系与审判能力现代化,实现人民法院高度智能化的运行与管理。智慧法院面向法官、当事人及社会各界提供全方位智能服务,实现审判执行工作全网络办理和全流程公开,充分挖掘利用古今中外海量司法案例资源,探寻新形势下司法规律,提高司法预测预判、应急响应等能力,为类案同判和量刑规范化提供支持,为创新社会治理提供决策参考。

  友好提示:本文为“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中央厨房)出品,欢迎转载,请注明来源,谢谢合作!

文章关键词:人民群众;工作报告;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环境公益;执行难 责编:安文靖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人民幸福是我们不懈的追求

    在“万名干部下基层”活动中,安阳市殷都区200多名党员干部驻村进企接地气,切实为群众办实事。

  • 【治国理政地方谈】建党95周年,与人民一路同行

    再过几天,中国共产党就将迎来95岁生日。事实上,城乡居民养老、医疗、低保等保障水平等不断提高,中国也的确……

  • 赵素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

    把实践作为认识的目的,把社会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作为社科理论工作者的“指挥棒”,作为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创造、永葆生机的活水源头和检验研究成效的最终标准。

  • 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奋斗的坚定追求,是习近平同志民生思想的凝练表达。

  • 高法报告获得2600份认可与208份期待

    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两高”工作报告的决议草案。这是近11年来,最高院工作报告通过率第二、反对票最低的一次。3年前,最高法院反对票数的峰值曾达到605票,通过率75.4%。

  •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 奏响人民至上最强音

    回顾过去,民生改善成就喜人,让人民更有获得感。放眼今年,民生改善更进一步,让人民更有信任感。诚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一中全会闭幕后同中外记者见面时所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 【治国理政地方谈】做人民群众心中的一缕暖阳

    在西藏,阳光是从来不缺的,它总是把自己的光芒毫不吝啬洒向世界屋脊的各个角落。作为一个不断进步、不断发展的西藏来说,更是让“中国梦”在西藏的发展以及人民群众生活的不断变化中展现的淋淋尽致。

  • 国平:“人民大勤务员”的生动示范

    “党的各级领导干部都是人民的勤务员,中央领导是人民的大勤务员。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摆正勤务员的位置,各级领导干部要牢记“党的各级领导干部都是人民的勤务员”这个要求。

  • 《深化人民监督员制度改革方案》全文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关于人民监督员制度的改革要求,现就深化人民监督员制度改革工作提出方案如下:2.司法行政机关建立人民监督员信息库,并与人民检察院信息共享。

  • 把群众参与落到实处

    依靠人民群众历来是我国司法的一项基本原则,也是人民主权原则的体现。当前,应切实采取措施拓宽人民群众参与司法、监督司法的渠道,把人民群众参与司法的原则落到实处。选任机构的客观性是从体制上确保人民陪审员、人民监督员独立性进而确保人民群众参与司法实效的关键。

  • 实惠要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8个“更加注重”,居于首位的是“更加注重满足人民群众需要”。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10086亿元,增长9.8%;教育支出22906亿元,增长4.1%;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5913亿元,增长9.8%;住房保障支出4968亿元,增长10.9%。

  • 河南全省推行依法逐级走访工作现场会于开封召开

    10月24日,全省推行依法逐级走访工作现场会在开封召开。李亚指出,各级信访联席会议要强化督导,把推进依法逐级走访工作列入地方和信访部门年度考核的重要指标,严格落实责任追究。

  • 以创新下好社会治理“先手棋”

    提高预测预警预防各类风险能力,主动出击,杜微慎防,应该成为今后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进一步提升群众安全感的必然趋势和重要任务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是提高人民群众安全感的重要途径。

  • 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向群众学习、拜群众为师,把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深深植根于思想意识中,把群众观点、群众路线践行在工作实践中。

  • 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深入实际是为了调查研究、了解实情,不是为了出出镜、露露脸、装装样子,切忌走过场、搞形式主义。深入基层是为了办实事、解难事,到条件艰苦、情况复杂、困难集中、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

  • 新闻
  • 财经
  • 汽车
  • 体育
  • 娱乐
  • 健康
  • 科技

慢新闻

省招办辟谣!网传“河南50万考生无大学可上”数据错误百出 为不实消息 省招办辟谣!网传“河南50万考生无大学可上”数据错误百出 为不实消息

推荐视频

高考前"最后一课":我的故事都是关于你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