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网两会系评3
法制网特约评论员 罗建华
在3月5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开幕式上,李克强总理作了政府工作报告。透过整个政府工作报告,不难发现,无论是总结过去一年成绩、明确今年工作任务,还是提出“十三五”时期主要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都始终不忘人民,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充分彰显了党和政府坚守来自人民、心系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的人民至上价值,表明了我们党践行不忘人民、念着人民、牵挂人民、造福人民的一心为民宗旨。
回顾过去,民生改善成就喜人,让人民更有获得感。李克强总理在工作报告中指出,过去一年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7.4%,快于经济增速,去年末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增长8.5%,新增4万多亿元,又解决6434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442万人。回首2015,在财力紧张情况下,党和政府推出多项为民利民惠民政策举措,重点解决高校毕业生和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创业问题,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基本建成772万套,棚户区住房改造开工601万套,农村危房改造432万户,一大批住房困难家庭圆了安居梦;加快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办学条件,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重点高校招收贫困地区农村学生人数又增长10.5%;全面推开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拓展居民大病保险,建立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制度、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提高低保、优抚、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等标准,推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并完善工资制度;加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这些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紧密相联、人人共有共享到的实实在在、真真切切的红利实惠,让广大人民群众有了更多获得感,无不是对我们党以人为本的最佳诠释,无不是对我们党执政为民的最好回答。
放眼今年,民生改善更进一步,让人民更有信任感。新的一年,李克强总理在工作报告时指出,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财政收入增长虽放缓,但该给群众办的实事一件也不能少。明确要着力扩大就业创业,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发展更高质量更加公平的教育,公共教育投入要加大向中西部和边远、贫困地区倾斜力度,统一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善薄弱学校和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鼓励普惠性幼儿园发展,分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率先免除普通高中学杂费,继续扩大重点高校面向贫困地区农村招生规模,落实和完善农民工随迁子女在当地就学和升学考试政策;协调推进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今年要实现大病保险全覆盖,政府加大投入,让更多大病患者减轻负担;织密织牢社会保障安全网,继续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落实临时救助、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等制度,城乡低保人均补助标准分别提高5%和8%。加快健全城乡社会救助体系,使困难群众遇急有助、遇困有帮,让社会充满关爱和温暖……这些无不彰显出我们党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执政追求和价值取向。
展望未来,民生改善持续深入,让人民更有归属感。“十三五”时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归根结底为的是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对此,党和政府依然把民生福祉放在至高位置,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补齐基本民生保障的短板,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我国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建立国家基本公共服务项目清单,建立健全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等工程,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从10.23年提高到10.8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5000万人以上;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缩小收入差距,提高中等收入人口比重。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城镇棚户区住房改造2000万套;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人均预期寿命提高1岁;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公民道德建设、中华文化传承等工程……一幅既让人民物质生活更殷实,又让人民精神生活更丰富的民生蓝图已经绘制。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诚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一中全会闭幕后同中外记者见面时所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真挚朴实的话语,充满了对人民的热爱之情,饱含着对使命责任的清醒与自觉。可以预见,有这样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伟大的党的坚强领导、正确引航,有全国各族人民的戮力同心、团结奋斗,只要坚定必胜的决心信心、保持昂扬的精神斗志、发扬实干的扎实作风,“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定能顺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定能实现,国家发展的前景将无限美好,人民希冀的生活将无比甜蜜。
【中外青年话两会】始终保持“亲”“清”关系,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中外青年话两会】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感受发展的底气与信心
在“万名干部下基层”活动中,安阳市殷都区200多名党员干部驻村进企接地气,切实为群众办实事。
再过几天,中国共产党就将迎来95岁生日。事实上,城乡居民养老、医疗、低保等保障水平等不断提高,中国也的确……
把实践作为认识的目的,把社会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作为社科理论工作者的“指挥棒”,作为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创造、永葆生机的活水源头和检验研究成效的最终标准。
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奋斗的坚定追求,是习近平同志民生思想的凝练表达。
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两高”工作报告的决议草案。这是近11年来,最高院工作报告通过率第二、反对票最低的一次。3年前,最高法院反对票数的峰值曾达到605票,通过率75.4%。
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报告工作,是最高人民法院贯彻落实宪法法律规定、自觉接受人民监督的重要体现,报告的起草必须紧紧围绕人民群众的关切和期待来展开。
在西藏,阳光是从来不缺的,它总是把自己的光芒毫不吝啬洒向世界屋脊的各个角落。作为一个不断进步、不断发展的西藏来说,更是让“中国梦”在西藏的发展以及人民群众生活的不断变化中展现的淋淋尽致。
“党的各级领导干部都是人民的勤务员,中央领导是人民的大勤务员。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摆正勤务员的位置,各级领导干部要牢记“党的各级领导干部都是人民的勤务员”这个要求。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关于人民监督员制度的改革要求,现就深化人民监督员制度改革工作提出方案如下:2.司法行政机关建立人民监督员信息库,并与人民检察院信息共享。
依靠人民群众历来是我国司法的一项基本原则,也是人民主权原则的体现。当前,应切实采取措施拓宽人民群众参与司法、监督司法的渠道,把人民群众参与司法的原则落到实处。选任机构的客观性是从体制上确保人民陪审员、人民监督员独立性进而确保人民群众参与司法实效的关键。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8个“更加注重”,居于首位的是“更加注重满足人民群众需要”。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10086亿元,增长9.8%;教育支出22906亿元,增长4.1%;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5913亿元,增长9.8%;住房保障支出4968亿元,增长10.9%。
10月24日,全省推行依法逐级走访工作现场会在开封召开。李亚指出,各级信访联席会议要强化督导,把推进依法逐级走访工作列入地方和信访部门年度考核的重要指标,严格落实责任追究。
提高预测预警预防各类风险能力,主动出击,杜微慎防,应该成为今后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进一步提升群众安全感的必然趋势和重要任务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是提高人民群众安全感的重要途径。
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向群众学习、拜群众为师,把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深深植根于思想意识中,把群众观点、群众路线践行在工作实践中。
深入实际是为了调查研究、了解实情,不是为了出出镜、露露脸、装装样子,切忌走过场、搞形式主义。深入基层是为了办实事、解难事,到条件艰苦、情况复杂、困难集中、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