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在邓州市裴营乡裴营村的麦田里,一台收割机正在忙碌地收割、卸粮。来自陕西渭南的农机手告诉记者,收割一亩地的价钱从30元到45元不等。
“今年俺乡的小麦亩产差别特别大,从两三百斤到一千多斤都有。”裴营乡乡长李征告诉记者,好的地块收割费就高些,差的地块收不了多少小麦,农机手的收费也就低些。
为什么亩产差别会这么大?邓州市农业局局长马黎升介绍说,今年4月10日之前,该市一直没有有效降水,小麦生长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不具备浇灌条件的地方,小麦成熟较早,产量不高;而高标准粮田项目区由于农田基础设施比较完善,许多地方浇灌两遍以上,个别地块甚至浇灌三四遍,加上技术服务和管理到位,小麦分蘖多,籽粒饱满,产量也高。
“除了土壤条件和基础设施有区别外,农民的意识也有差别。”李征补充说,现在不少农民外出打工,一天能收入上百元,所以很多人明知道干旱也不愿意牺牲打工时间回乡浇水。
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把土地流转给种粮大户种植,同时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然而,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少地方的土地流转费用一涨再涨,种粮大户纷纷表示负担很重。
“农民迫切希望能加大对土地流转的扶持力度,完善配套政策和措施。”邓州市赵集镇党委书记刘正同说。
不过,尽管亩产差别挺大,邓州市的小麦总产量预计还是要超过去年,大约能达到16.2亿斤。“而且今年小麦的品质不错,我们刚刚收购的几车小麦,经检测大都属于二等麦。”中储粮邓州直属库负责人说。 (党文民)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