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厅官”到“村官”,从商水县巴村镇尚城村到新蔡县孙召镇大吴庄村,再到确山县竹沟镇西王楼村,吴树兰放弃省城的优越条件,三次主动请缨驻村,探索不同类型乡村的发展之路。十多年来,她在中原这块厚实而又贫瘠的土地上劳作、探索,奉献、收获,历尽艰辛,饱尝幸福。7月1日,她作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代表,赴京参加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10月16日,她获得2016年全国脱贫攻坚奖。
参加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后从北京回到郑州家中,河南省扶贫办副巡视员、确山县竹沟镇西王楼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吴树兰来不及休息,便不停地给西王楼村党支部书记曹川林、村委主任王天根和乡亲们打电话传达大会精神,安排工作。
大伙儿知道她做了心脏搭桥手术不久,身体还十分虚弱,都劝她好好养病。可吴树兰说,村里千年岭环线正在建设、大蒜生意正在洽谈,尤其重要的是还有19户贫困户没有脱贫,村里的工作千头万绪,一项都等不得啊。
不恋官位不恋城 三次请缨下基层
“把自己栽在大地上,才是一棵树;把自我植进百姓中,才是一株兰。是树,就要绿荫千里;是兰,就要香飘万家。” 这是河南省诗歌学会副会长、秘书长吴元成访问西王楼村时,有感于吴树兰带领群众创造新生活而即兴作的一首诗。
诚如诗所言,作为一名从农村走出来的领导干部,吴树兰对农村、农民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愫。她位居副厅级,又有高级畜牧师和高级兽医师的头衔,可谓功成名就。她在省城的生活是优裕而惬意的。可是,她总是忘不了生她养她的故乡,忘不了与故乡一样的乡村。
2001年12月至2004年6月,吴树兰挂职商水县副县长期间,主动请缨到戴着“河南省贫困村”帽子的巴村镇尚城村驻村。在那里,她带领群众改善村容村貌、发展经济,成功打造了“河南省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先进村”和“河南省生态文明示范村”。
2010年,省委选派机关干部驻村担任第一书记,吴树兰闻讯后主动向组织上申请驻村。当年7月29日,53岁的吴树兰回到她的故乡新蔡县孙召镇大吴庄村。
驻村三年,吴树兰帮助大吴庄村引进了现代化奶牛养殖场、有机肥料厂等4个企业,建成一个养鸭小区、一处蔬菜种植基地,全村人均年纯收入由原来的不足2000元增长到5960元,大吴庄村被评为省级生态村,村党支部被评为市级先进党支部。
2014年,在大吴庄村驻村结束后,吴树兰再次向组织申请到山区农村驻村,她的理由很充足:“我已经在平原农村探索出一条脱贫的路子,希望能再探索贫困山村脱贫的路子。” 2014年3月,吴树兰又到确山县竹沟镇西王楼村任党支部第一书记。
“厅官”主动干“村官” 风里雨里见真情
“人生路漫漫,何惧三年!风里雨里真情见,三年后党检验!”这是吴树兰刚到大吴庄村驻村时,在日记里写下的豪言壮语。
为了在村里建奶牛场,吴树兰四处奔波寻找投资方。跑了多少路,她也记不清了,人家不是地方嫌偏僻,就是嫌村里没优势。最终一位熟人被感动了:“吴大姐,你别跑了,冲你为群众办事儿这份心,赔钱我也认了!”
为了征地,吴树兰和其他村干部一起,挨家挨户做群众的思想工作,往往与群众一谈就是一夜。
奶牛场开业前,吴树兰帮助运牛、准备饲料,连续4天4夜基本没合眼,直到晕倒被急救车拉走。
奶农没钱买青贮原料,她就帮着四处借钱,弟弟、妹妹都成了她的借款对象,把女儿留学带回来的1万元美金也换成了人民币,借给养牛户。在老家生活的母亲怕女儿着急,自己凑了5000元钱给吴树兰送去。
2012年,为跑一个菇沼肥项目,吴树兰在北京顺义一个宾馆门口等了11个小时,不敢喝水、不敢去厕所,怕一离开就错过见专家的机会。吴树兰的真心打动了专家,项目顺利通过,拿到了310万元的资金。这也是国家发改委第一次把一个项目立在村里。
西王楼村位于三县交界处的山区,46个自然村分散在20平方公里的沟沟坎坎里。吴树兰初驻村时,竹沟镇政府考虑到她的身体原因,在镇上为她准备了宿舍,但她却执意住进村民家里。她说:“驻村干部不住村,咋叫驻村干部?”
吴树兰每天早晨四点多起床,挨村挨户走访。她用一个月把全村46个自然村走访完,累得膝盖酸疼,几乎不能站立。
无论是尚城村、大吴庄村,还是西王楼村,很少人称呼吴树兰为“书记”。长辈称她“闺女”,同辈叫她“大姐”,年轻人喊她“姑姑”,孩子们呼她“奶奶”。在村民的心里,她不是什么省城来的大干部,而是一个普通老百姓。
民声民情挂心上 精准扶贫蹚路子
“一门心思为贫困村着想,为老百姓办事,心无旁骛,路子自然就越走越宽。”这是吴树兰总结的驻村扶贫“秘笈”。
大吴庄村是典型的平原贫困村,吴树兰确定了走“秸秆养牛,牛粪种植有机蔬菜”循环农业的发展思路,实现了三年时间人均年收入翻一番的目标。
西王楼村是典型的山区贫困村,群众居住分散,存在着出行难、吃水难、上学难、致富难等一系列问题。
吴树兰经过调研,很快为西王楼村开出了治穷“药方”:“靠山吃山,以资源优势换发展空间。”她和村“两委”班子一起,从完善村里的基础设施做起,多次上县进市跑省城争取资金,新建了5个拦河坝、3个漫水桥、2个蓄水池、2眼深井,不但解决了农民吃水难的问题,还扩大了旱涝保收田。同时,整理路基15公里,新修道路4.6公里,解决了7个自然村的群众出行难问题。
产业发展方面,发展夏枯草种植面积1600多亩,山羊养殖已发展到10万只的规模,村民制作的小提琴销往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打通了28公里的旅游环线,旅游基础已初步显现。
“项目到人、资金到人、帮扶到户,每一个贫困户都有乡级以上干部帮扶,大部分有了致富项目。村里还成立了扶贫互助合作社、养老互助合作社。”精准扶贫,西王楼村蹚出了自己的路子。
经过两年的努力,西王楼村脱贫攻坚打了翻身仗,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14年的5100元增长到2015年的6900元。
目前,全村243户贫困户只有19户尚未脱贫。
千辛万苦不言悔 唱响党员先锋歌
“站着像一道墙,为群众遮风挡雨;蹲下像一头牛,吃的是草、挤的是奶。”这是吴树兰对自己的要求,也是对全村党员干部的要求。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村党支部为党员制作了党员门牌,每个党员都佩戴党徽,接受群众监督,同时要求每名党员干部不仅自己要有致富项目,还要分片包干,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难题。
村里发展经济,村干部和群众一起干。从内蒙古买羊、到广东卖羊,卖大蒜、收购夏枯草等,大家的干劲越来越大了,魄力也越来越足。
村里修路,沿路几个村民组的党员干部带头出义务工,拆迁户主动拆迁,大伙儿一起劈山挖土夯实路基,原计划一个半月的工期,十几天就完成了。
两年来,西王楼村数十人向村党支部提交入党申请书,两名入党积极分子发展成为预备党员,并培养了34名入党积极分子。2015年,吴树兰被评为CCTV2015年度三农人物。
由于劳累过度、生活无规律,吴树兰患上糖尿病、心脏病、高血压等多种疾病。今年4月的一天,她在工作时突发心梗。当地医院检查,堵塞面积达95%,情况十分危急。她被转到北京一家医院接受了心脏搭桥手术。手术后刚能说话,她就不断地给村党支部书记曹川林等打电话安排工作。大家听到她虚弱的声音,心疼得直落泪,忍不住“批评”她:养病要紧!她却说:“驻村的任务还没有完成,我急啊!”
“下乡驻村五年多,酸辣苦甜都是歌。千辛万苦不言悔,唱响党员先锋歌。” 这是吴树兰对自己驻村经历的简单概括,寥寥数语,却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使命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