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丙戌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升格为省级主办
3月31日上午,随着河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光春高声恭颂《拜祖文》,隆重庄严的丙戌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进入高潮。
这一刻,无论是身处大典现场的各级领导人、海内外嘉宾,还是通过收看央视等媒
体全程转播大典盛况的全球华人,都无不为这庄严宏大的仪式所感动,为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明历史所自豪。
这一天,这场在黄帝故里——河南新郑举办的盛大典礼,聚焦了海内外数亿炎黄子孙的目光。
黄帝故里在河南新郑
轩辕黄帝,是中华民族公认的人文始祖。
大约5000年前的原始社会末期,他起兵于乱世,访贤问道,一统华夏,并与先民们一道兴衣冠、制弓箭、作宫室、造舟车、务农桑、创《内经》、发明文字、音律、指南车、历法等等,奠定中华民族之基,开启华夏文明之光。轩辕黄帝和神农炎帝作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肇造了灿烂的远古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智慧力量的化身和开拓创业的象征,世代炎黄子孙正是靠着炎黄文化及黄帝精神的牢固凝聚和强力支撑,卓绝奋斗、创新创造,使中华民族几经曲折而昌盛,久历千代而强大,雄踞世界民族之林,创造了令世界为之惊叹的中华文明。直至近日,海内外十几亿华人,无不以自己为炎黄子孙而由衷自豪!黄帝文化被公认为中华文化的源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体文化、根文化。
而根据大量的历史文献和文物佐证,新郑正是黄帝出生、创业和建都之地。至今在新郑市区和始祖山等地,还保留有黄帝故里祠、轩辕丘、黄帝避暑宫等黄帝文化遗址20多处,与周边地区保留的诸多黄帝活动遗址一道,构成了我省在全国独一无二的黄帝文化资源优势。1992年、1998年和2005年,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中国古都学会先后三次召开学术研讨论证会,一致确认新郑就是黄帝故里故都,是中华民族圣地。
应当说,这不仅是新郑、更是河南最为宝贵的历史文化财富和资源。
让古老的文化遗存焕发青春光彩
三月三,拜祖先。
相传农历三月初三,是轩辕黄帝出生的日子,也是他统一中华、位登盟主的日子。而最早兴起三月三拜祖,则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郑国的名相子产为团结百姓,也为了继承黄帝优良传统,组织了祭拜活动。自此,来到黄帝故里新郑寻根拜祖的人们络绎不绝。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人们开始重新重视黄帝文化资源的价值。1992年,新郑市确定在每年农历三月三举办炎黄文化节。此后由县(市)里连续举办了十多届。直到去年,才首次升格为郑州市主办。可以说,这些活动虽然取得一定的成绩,但由于没有引起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加之整体运作方式的落后,影响有限,并未真正将黄帝文化的内涵充分挖掘、利用。
而与之对照的是,同时起步的陕西黄帝陵拜谒活动却产生了很大影响。十几年来,前来拜祭黄帝陵的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华人华侨已逾百万。自2004年黄帝陵公祭活动更升格为国家级,前往谒陵祭祖的海内外炎黄子孙也越来越多。
这一现象,引起很多人的思考。
2004年9月14日,徐光春专程到新郑。面对人文始祖塑像,他深深鞠躬行礼。而此次来访,凭吊人文始祖只为其一,他思考更多的,是如何加大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让古老的文化遗存焕发青春光彩。
经过一番详细认真的调研,徐光春深切表达出要把河南丰厚的文化资源充分发掘利用起来,把文化资源大省变成文化强省,并把黄帝故里开发作为突破口的强烈愿望。他指出,不能守着“宝”过穷日子,要利用这块“宝”宣传河南、发展河南。要放宽视野,打开思路,搞好创意,搞好与文化相关的旅游产业的开发。
全力打造最闪亮的文化品牌
今年的黄帝拜祖大典,首次升格为省级主办
徐光春、李成玉等省主要领导明确要求,要把黄帝故里打造成中华民族凝聚力工程,要按照一流的水平,一流的运作模式,把丙戌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做成中国拜祖仪式的典范。
为了办好此次大典,省里成立了由主要领导参加的领导小组,郑州市成立了执委会,新郑市成立了筹委会,真正形成了省、市、县三级联动的协调工作机制。从去年年底以来,三级组织召开数十次协调会议,对大典的各项工作进行反复研究沟通,保证其顺利实施。
为了搞好人员邀请工作,省市相关领导亲自带队,北到北京,南至港澳,诚挚邀请全国人大、政协领导同志和社会各界知名人士莅临盛典。同时,利用河南省炎黄姓氏文化基金会、世界华裔联谊总会等社会团体广泛邀请了一大批有影响的海外华人华侨华商。
构思精巧的实施方案是大典成功的前提。有关人员赶往陕西黄陵,湖南炎陵、舜陵,山东曲阜等地学习取经,新郑市组织了“百万重金诚邀策划大家”活动,收集了许多关于拜祖大典的“金点子”,还邀请香港著名的麟德公司参与拜祖大典的策划。今年从大年三十到正月初五,很多人放弃春节休息时间,不分昼夜加班加点,对此前所有的策划方案和领导与专家的意见进行归纳、提炼与整合,赶制出了一套系统完整的《丙戌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执行方案》。
中央电视台对此次大典进行全程直播,是此次活动的一大亮点。大典执委会领导多次到央视就直播筹备情况进行沟通。从2月初开始,央视的著名导演对新郑进行多次实地考察,全方位策划直播方案。据了解,此次央视对大典进行直播,在技术难度和转播规模上都是同类转播的一大突破,出动两台转播车,25台摄像机,400多名工作人员。主创人员对舞美、音乐都精益求精,尤其是在大典上演唱的原创音乐《黄帝颂》,优美悠长,令人肃然起敬。
无论是省领导,还是黄帝故里的普通群众,近半年来都在为这次盛典奔忙辛劳着,人们有一个共同的心愿,将这个弘扬黄帝文化、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大典,全力打造成我省最闪亮的文化品牌。
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迈进的号角
无疑,丙戌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的举办,是极其成功的。
较以往同类大典,本次大典规格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何鲁丽,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思卿、罗豪才三位国家级领导人,近百位省部级领导参加;规模大。邀请海内外有影响的嘉宾超过3000人,现场参加拜祖活动有近万人。这在国内同类活动中是独一无二的。亮点多。向上级领导和嘉宾敬献黄帝丝巾、喝洗尘酒等,体现中原文化和黄河文化等为标志的“五个一千”(千人少林表演、千人盘鼓、千人太极表演、千人舞狮、千人百家旗阵)多章节、多层次、多组合的,具有轰动效应的民间文艺表演。这些极富创造性的章节成为与众不同的亮点。主题新。活动突出了“盛世中国,和谐社会”的主题,重点在“盛”与“和”上下工夫。影响广。这次拜祖大典由中央电视台进行现场直播,近50余家境内外媒体争相报道,将在全国乃至全球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整个大典气势宏伟、热烈隆重、特色独具、国人震撼,从而使其为国内拜祖大典中的典范。
在同一天举行的经贸旅游洽谈推介会上,洽谈成功项目16个,签约60多亿元人民币。应该说,大典取得了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双丰收。
而更为重要的是,此次大典的成功举办,吸引了全球炎黄子孙共同关注河南,使其成为弘扬黄帝文化,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一个重要载体。这对提高我省的知名度,扩大对外开放,实现中原崛起,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都具有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大典成功运作更启示我们,作为历史文化资源大省的河南,应该加快步伐,整合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高起点规划、高品位设计、高规格建设,精心培育文化经济优势,大力发展我们的文化产业。
丙戌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的成功举办,吹响了我们从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迈进的号角。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