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12月8日讯记者顾阳报道:海关总署8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11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5.14万亿元,同比增长15.6%;其中,出口、进口分别增长11.6%和20.9%,贸易顺差收窄16.7%,实现了回稳向好的预期目标。
11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2.6万亿元,增长12.6%。其中,出口1.43万亿元,增长10.3%;进口1.17万亿元,增长15.6%;贸易顺差2636亿元,收窄8.4%。
“从前11个月的数据看,外贸快速反弹已成定局,全年实现两位数增长可以预期。”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外经所副研究员杨长湧表示,除增速明显反弹外,我国外贸结构持续优化、大宗商品进口量价齐升的特征也十分明显。
“跨境电商、市场采购等出口增速明显快于外贸整体增速,正成为外贸增长的新亮点。”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黄颂平表示,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深化,企业越来越多地把着力点放在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标准为核心的外贸新优势培育上,企业创新能力及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与出口相比,我国进口增速表现更为显著。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表示,未来5年,中国进口市场仍将保持较快增长,预计进口商品及服务超过10万亿美元。
最新一期中国外贸出口先导指数为41.8,较上月回升0.2。其中,出口经理人指数、新增出口订单指数、出口经理人信心指数均有一定程度回升,而出口企业综合成本指数有所下降。对此,专家认为,明年外贸继续保持稳中有升仍是大概率事件,而在全球经济整体回暖的背景下,我国外贸回稳向好的基本势头不会改变。
中国经济以“稳中向好”的姿态迈入2017年“收官季”: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10月份,尽管部分指标出现月度短期波动,但仍实现了较快增长,经济运行保持总体平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暖风劲吹,带动中国经济不断腾飞。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刘爱华仍用“继续保持稳中向好”来描述。既然不少指标增速出现回落,为何还说中国经济稳中向好?
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59.3万亿元,同比增长6.9%,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0.2个百分点,比全年预期目标高0.4个百分点左右,在世界范围内继续名列前茅。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实际增长7.5%,增速比上半年加快0.2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加快1.2个百分点,继续快于GDP和人均GDP增速。
10月13日,海关总署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前三季度,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0.29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增长16.6%。黄颂平强调,未来,我国将更加注重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外贸竞争新优势,不断提高外贸发展质量效益,以实现对外贸易的持续健康发展。
去年,中国赶超了西方的竞争对手,虽然还没有达到中国官方的增长预期——2013年中国外贸进出口增速为7.6%,低于8%的增长目标。但专家还是预计,由于欧美贸易需求的不断上升,2014年中国进出口贸易仍会向好。
国家统计局昨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初步核算,2013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56884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56957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249684亿元,增长7.8%;第三产业增加值262204亿元,增长8.3%。
在日前发布前三季度经济数据后,中国国家统计局23日在其官网上以发表下属媒体社评的方式,对中国经济进一步解读。在增长方面,中国经济增速扭转了前两个季度持续下滑的态势,同比、环比增速均稳中有升。
作为经济运行的先行指数,8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1%,比上月上升0.7个百分点,连续11个月位于临界点以上。
作为经济运行的先行指数,8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1%,比上月上升0.7个百分点,连续11个月位于临界点以上。
随着2012年上市险企半年报发布时间的临近,中国太保和中国人寿上半年净利润下滑的预告引起了市场对于保险公司上半年业绩普遍不佳的担忧。机构预测,上市险企的中期业绩表现料将普遍令市场失望。但随着保费增长的恢复,下半年市场运行将呈现缓中趋稳、稳中向好的局面。
对于明年中国经济的走势,刘爱华认为,不管是从供给方面、短期需求方面来看,还是市场预期方面,明年完全有可能保持平稳增长。房地产市场供给的改善和投机性需求的抑制,将带来供需的继续改善,房地产市场下一步能够保持持续健康发展。
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需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说,现代经济体系的出现,能够保证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能够保证我们实现社会主义强国的这样的一个目标。
8月份,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结构调整继续深化,新兴动能不断壮大,质量效益稳步提升,国民经济保持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发展态势。
统计局回应三大经济热点
由于制约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外部因素依然较多,结构性失衡问题仍较突出。由于制约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外部因素依然较多,结构性失衡问题仍较突出,经济回升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仍有待观察。